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20030)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莫雷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理论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三重维度
  • 1篇维度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维度
  • 1篇阶级
  • 1篇后马克思主义
  • 1篇反本质主义
  • 1篇非阶级
  • 1篇本质主义

机构

  • 3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篇莫雷

传媒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理论视野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特征及困境被引量:1
2013年
后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时,力图摆脱概念上的本质主义、政治上的阶级中心论和认识论上的"虚假意识"的观点,这使得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呈现出反本质主义、非阶级性和"行而非知"性的特点,这种解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使得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
莫雷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反本质主义
论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被引量:2
2011年
从意识形态研究的侧重点出发,意识形态批判可以概括为三种维度。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主要是揭示虚假观念和其背后隐藏的权力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批判的文化维度力图揭示工具理性所带来的社会的总体异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则主要揭示虚假意识和工具理性产生的原因,挖掘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的经济根源。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不能脱离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只有从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化对意识形态概念及克服意识形态的现实道路的思考。
莫雷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维度
从“外在建构的普遍性”到“内在否定的普遍性”——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变
2013年
围绕意识形态普遍性的含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这三个方面对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拉克劳、墨菲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现出从"外在建构的普遍性"到"内在否定的普遍性"的演变历程。这种演变体现出某种回归马克思的倾向,但他们对普遍性和意识形态的理解和马克思相比,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形。
莫雷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