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411031500)

作品数:22 被引量:357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启明吴诗光马原松刘怀攀徐心诚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胁迫
  • 19篇大豆
  • 11篇旱胁迫
  • 11篇干旱
  • 11篇干旱胁迫
  • 7篇幼苗
  • 7篇保护酶
  • 6篇叶片
  • 6篇生理生化
  • 5篇渗透胁迫
  • 5篇膜透性
  • 4篇豆苗
  • 4篇豆种
  • 4篇多胺
  • 4篇种子
  • 4篇苗期
  • 4篇膜脂
  • 4篇膜脂过氧化
  • 4篇大豆幼苗
  • 4篇大豆种子

机构

  • 14篇商丘师范学院
  • 6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漯河职业技术...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永城职业学院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作者

  • 12篇王启明
  • 10篇吴诗光
  • 6篇马原松
  • 6篇刘怀攀
  • 5篇徐心诚
  • 3篇杜红阳
  • 3篇胡炳义
  • 2篇刘友良
  • 1篇古红梅
  • 1篇翟兴礼
  • 1篇李方远
  • 1篇陈龙
  • 1篇郑爱珍
  • 1篇周琳
  • 1篇张胜
  • 1篇牛明功
  • 1篇朱自学
  • 1篇纪秀娥
  • 1篇陈庆华
  • 1篇任雪平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种子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精胺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被引量:20
2005年
对亚精胺(spermidine,Spd)在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幼苗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品种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处理时,其叶片中的Spd含量明显大于不抗旱的豫豆6号。用Spd合成的抑制剂MGBG处理豫豆24号,则导致Spd含量下降和抗性的降低,外源Spd又可逆转MGBG对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下的伤害。外源Spd可以明显提高豫豆6号的叶片内Spd含量,并相应提高其抗性。以上结果表明,Spd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张胜刘怀攀陈龙刘友良
关键词:大豆渗透胁迫亚精胺
干旱胁迫对花荚期大豆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以抗旱性不同的豫豆6号和周豆11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花荚期大豆叶片渗透调节能力与大豆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WSS)、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质膜透性也不断增大,且抗旱性较强的豫豆6号WSS和游离Pro含量高于抗旱性较弱的周豆11号,而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小于周豆11号。
王启明李方远徐心诚吴诗光
关键词:干旱胁迫大豆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前期,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都呈缓慢递增的趋势,但增幅较小,而后期增幅明显;在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幅不同,花荚期大于苗期。
王启明马原松吴诗光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花期相对电导率
镍对大豆种子萌发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 i2+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 i2+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 i2+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 i2+的反应存在差异,与抗氧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王启明
关键词:大豆膜脂过氧化膜透性保护酶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75
2006年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相关性分析可知,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d和第3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d时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第6d时仍略高于对照,维持较高水平。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
王启明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
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与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朱自学古红梅杜红阳刘怀攀
关键词:渗透胁迫大豆亚精胺抗氧化保护酶
铬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以大豆品种豫豆24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的铬(Cr6+)浓度处理,研究了Cr6+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6+浓度的增加,大豆幼苗的根系和茎叶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且Cr6+对根系的抑制程度比对茎叶要大,叶绿素a对Cr6+胁迫的敏感程度较叶绿素b大。但低浓度(10 mg/L)Cr6+胁迫对根系和茎叶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的抑制均不明显,MDA含量的增幅较小。表明豫豆24号对低浓度Cr6+毒害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王启明陈庆华
关键词:大豆铬胁迫生理生化特性
镍胁迫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i2+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i2+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i2+的反应存在差异,与抗氧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吴诗光
关键词:大豆保护酶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07年
以两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耐旱性品种比非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的活性。
莫红翟兴礼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
渗透胁迫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结合态亚精胺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品种豫豆24号(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NCC-Spd)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PISCC-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的NCC-Spd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豫豆6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豫豆6号大豆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豆24号大豆幼苗的抗性;PISCC-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Spd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大豆幼苗的抗性。表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和PISCC-Spd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刘怀攀纪秀娥杜红阳
关键词:大豆渗透胁迫类囊体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