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732002)

作品数:30 被引量:349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树忱毛灵涛李术才左建平袁则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东大学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13篇矿业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DDA
  • 4篇应力
  • 4篇图像
  • 4篇煤层
  • 4篇变形场
  • 3篇岩体
  • 3篇支护
  • 3篇字体
  • 3篇近距离煤层
  • 3篇矿井
  • 3篇非连续变形分...
  • 3篇覆岩
  • 3篇CT
  • 2篇单轴
  • 2篇岩土
  • 2篇岩移
  • 2篇散斑
  • 2篇散斑法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隧道

机构

  • 2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2篇山东大学
  • 4篇北京城市学院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开滦(集团)...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中国电子工程...
  • 1篇中煤平朔煤业...
  • 1篇山东省交通厅
  • 1篇中国石油
  • 1篇煤炭工业合肥...
  • 1篇山西潞安矿业...

作者

  • 10篇李树忱
  • 8篇毛灵涛
  • 8篇李术才
  • 4篇袁则循
  • 4篇左建平
  • 3篇郝耐
  • 3篇冯现大
  • 2篇徐钦健
  • 2篇周宏伟
  • 2篇张瑞新
  • 2篇彭瑞东
  • 2篇张德永
  • 2篇平洋
  • 2篇韩建新
  • 2篇蔡光顺
  • 2篇李利平
  • 2篇吴爱民
  • 2篇赵丹
  • 1篇易成
  • 1篇甄选

传媒

  • 5篇岩土力学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工程力学
  • 2篇CT理论与应...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光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矿业工程研究
  • 1篇中国科学:物...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在模型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为提高模型位移测量效率,提出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通过记录不同状态下设有标记点模型的变形图像,采用相关搜索的方法确定标记点在各状态下的位置,进而求得标记点位移.通过实验,将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与经纬仪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平均偏差在5%以内,说明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满足模型实验测量的要求.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中标记点制作简便,在模型变形过程中做平移运动,求解位移时,可以忽略一阶微分项,简化了求解过程.文中给出Matlab编程实现数字标记点图像相关法的相关命令,易于该方法的应用与推广.
毛灵涛朱鑫鑫安里千蔡光顺郝耐
关键词:亚像素MATLAB编程阀值分割经纬仪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的推进,工作面的上方会形成半椭圆形的应力场,由此可预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离层及关键层的形成.当下煤层开采通过邻近上煤层所留设煤柱对应位置时,留设煤柱所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回采过程中可产生很大的应力释放,导致上覆岩层有大范围的离层,并由此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陷.此时要注意防范诸如冲击地压及地表沉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图7,表2,参11.
吴爱民左建平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覆岩活动规律变形场
基于韧性的混凝土轴压疲劳损伤演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分析了混凝土压缩疲劳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静载下的韧度可以衡量其疲劳寿命;确定了适合的韧度表示方法,建立了混凝土材料静力韧度指标和疲劳韧性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从而以静力韧度的测量来代替疲劳韧性,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建立了材料疲劳韧性随疲劳次数耗散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在试验基础上,以疲劳韧性消耗作为损伤变量,推导出以静载韧度表达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演化方程,发现损伤发展率呈三阶段规律。经对比验证,在不同应力水平下,以静载韧度表示的损伤演化规律与用疲劳韧性表达的损伤规律吻合较好。
易成范永魁朱红光王建强
关键词:混凝土
极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岩体塌方演化过程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中隔墙是连拱隧道的主要承载构件,若中隔墙顶部回填不密实极易引发顶部围岩的大变形或塌方,针对这一现象,研制了相似模型材料和配套试验设备,开展了相应的破坏性模型试验,研究了塌方的演化过程,并通过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模型试验中隔墙顶部围岩塌方破坏的全过程,从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了塌方机制,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李英勇冯现大李术才李树忱袁超李新志徐钦健
关键词:连拱隧道中隔墙UDEC
基于CT的数字体散斑法测量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场被引量:13
2015年
提出了用于测量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场的数字体散斑(DVSP)法。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SCM)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获取具有散斑特征的物体变形前后的三维立体图像,将其分别分割成若干具有相同尺寸的子块体,对相对应的子块体进行第一步三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在频谱域进行数值干涉得到合成谱,对合成谱进行第二步三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含位移信息的扩展脉冲函数,通过求取峰值位置得到子块体的位移矢量,对所有变形前后相对应的子块体逐一进行上述两步三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就可以求出所有子块体的位移矢量,从而获得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场。利用模拟生成的三维散斑体图像,通过数字实验,分析了散斑尺寸、数目、子块体尺寸、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对DVSP法精度与准确性的影响。利用DVSP法测量了红砂岩单轴压缩内部的三维应变场,由位移场及应变场分布可直观地揭示试件内部变形特征。
毛灵涛Fu-pen Chiang袁则循
基于数字体散斑法的单轴压缩泥岩内部三维应变场的测量
利用工业CT对单轴压缩不同载荷下泥岩进行原位扫描,获取各状态下试件的三维数字体图像。以初始状态体图像为参考体图像,不同载荷下的体图像为变形体图像,通过基于两步三维傅里叶变换的数字体散斑法(Digital Volume S...
毛灵涛; 袁则循; 郝耐;
关键词:泥岩单轴压缩
文献传递
基于CT图像单轴受载煤样损伤计算被引量:10
2013年
针对CT图像的特点,分别从像素与体素两种尺度定义了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率.利用数字地形模型方法计算表面孔隙率,给出了基于工业CT灰度图像体孔隙率的计算方法.对煤样单轴加载下不同阶段的CT图像进行分析,获得了煤样表面孔隙率与体孔隙率随应力变化关系曲线.两种孔隙率都能较好地反映煤样内部损伤变化,表面孔隙率反映的是像素级的孔隙,体孔隙率反映了像素内部的孔隙,更能体现CT图像的特点.
毛灵涛石鹏涂辉郝耐
关键词:煤样工业CT图像数字地面模型单轴加载
随机分布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洞室开挖后,其周边通常会产生许多随机分布的贯穿裂隙,直接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研究随机分布贯穿裂隙岩体的变形及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线弹性理论和线性刚度理论计算岩石和裂隙的位移,用概率的方法建立了随机分布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的计算模型,给出了随机分布贯穿裂隙岩体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研究了岩石和裂隙的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岩体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的影响。可得如下结论: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随着岩石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等效泊松比随着岩石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泊松比随着裂隙法向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剪切刚度的增大,等效弹性模量逐渐增大,而等效泊松比则逐渐减少;随着裂隙平均间距的增大,等效弹性模量逐渐减小,等效泊松比在平均倾斜角较小时逐渐增大,在平均倾斜角较大时逐渐减小;随着裂隙平均倾斜角的增大,等效弹性模量先减小后增大,而等效泊松比先增大后减小。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构成岩体的岩石和裂隙的材料参数与几何参数对岩体变形的影响,其结果对研究洞室围岩的变形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术才韩建新仝兴华李树忱张永伟
关键词:等效弹性模量
矿井突水模型试验顶板离层破断数值模拟研究
针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的顶板离层破坏,本文用FLAC中的inteface单元模拟层理面,开展流-固耦合模拟研究。实现了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顶板离层破坏和突水全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刻画出煤层开采后顶板岩层从沉降、离层...
冯现大李树忱李术才李利平
关键词:顶板离层矿井突水FLAC接触面
文献传递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遗传-RBF神经网络在岩爆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6
2012年
岩爆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通过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和条件属性重要性评价,确定特定地质条件下岩爆的主要影响因素,删除冗余数据。使用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参数,通过RBF神经网络隐层单元将低维模式输入变换到高维空间内,拟合影响因子和岩爆等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遗传-RBF神经网络岩爆预测模型,目前未见其在地下洞室岩爆预测中应用。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多个理论判据的基础上,将建立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岩爆预测问题,并与实际岩爆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对后期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张乐文张德永李术才邱道宏
关键词:岩爆预测粗糙集理论遗传算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引水隧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