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3015-1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毛忠贵陈旭升郑根成任喜东孙启星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聚赖氨酸
  • 2篇Ε-聚赖氨酸
  • 1篇氮源
  • 1篇蛋白
  • 1篇性质及应用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有机氮源
  • 1篇最小抑菌浓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活力
  • 1篇链霉菌
  • 1篇流加
  • 1篇酶学
  • 1篇膜蛋白
  • 1篇分离纯化
  • 1篇分批发酵
  • 1篇PH调节
  • 1篇补料
  • 1篇补料分批

机构

  • 3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篇陈旭升
  • 3篇毛忠贵
  • 1篇曾昕
  • 1篇孙启星
  • 1篇任喜东
  • 1篇董难
  • 1篇郑根成
  • 1篇刘庆瑞
  • 1篇韩岱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链霉菌M-Z18膜蛋白ε-聚赖氨酸降解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M-Z18ε-聚赖氨酸降解酶(Pld)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并利用该酶制备低聚合度ε-聚赖氨酸(ε-PL)。【方法】菌体细胞经超声破碎、NaSCN溶解和HiTrapTMButyl HP疏水层析制备到Pld,随后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动力学和降解ε-PL过程,最后利用常量稀释法比较了不同聚合度范围ε-PL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Streptomyces sp.M-Z18细胞膜上分离纯化到Pld,纯化倍数为80.4倍,回收率达到59.3%。以L-赖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动力学常数Km为0.621 mmol/L,Vmax为701.16 nmol/min·mg;酶活在pH 7.0-10.0和50℃以下稳定。降解ε-PL实验发现,纯化到的Pld以内切方式降解ε-PL。抑菌实验表明,高聚合度ε-PL(30-35)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低聚合度ε-PL(8-20)更有利于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各种聚合度ε-PL对霉菌的生长抑制均较差。【结论】从ε-PL产生菌中分离纯化到内切型ε-PL降解酶,发现不同聚合度范围ε-PL对微生物的抑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刘庆瑞陈旭升曾昕韩岱毛忠贵
关键词:链霉菌分离纯化最小抑菌浓度
碳源和氮源流加方式对ε-聚赖氨酸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摘要为实现Streptomycessp.M—Z18补料一分批发酵甘油生产ε-聚赖氨酸(ε-PL)的自动流加碳源和解决因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速率下降/停滞引起ε-PL合成速率下降的问题,该文首先借助DO-stat反馈补料方法,考察了补料阶段甘油控制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对ε-PL合成的影响;然后,通过在发酵中期分别流加牛肉膏和酵母粉,研究了2种有机氮源对发酵中后期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的影响;最后,在2阶段pH调控策略基础上,评价了上述最优控制条件下对Streptomycessp.M—Z18合成ε-PL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依靠DO—stat反馈补料方式将补料阶段甘油浓度稳定控制在0~10g/L,并在发酵96h开始流加酵母粉和(NH4)2SO4混合液,结合pH值2阶段调控策略(3.5—3.8),经过192h发酵,可以实现ε-PL产量达到38.77g/L,产率达到4.85g/(L·d)。基于碳源和氮源流加方式的优化,建立的DO—stat反馈流加甘油策略和提出的发酵中期流加酵母粉和(NH4)2SO4混合液的方法是提高ε-PL发酵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陈旭升董难毛忠贵
关键词:Ε-聚赖氨酸
基于pH调节和有机氮源流加调控补料分批发酵过程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决ε-聚赖氨酸(ε-PL)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后期ε-PL产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在补料阶段利用调节p H值和流加有机氮源(酵母粉)两种手段来提高ε-PL产率。利用上述两种策略,实现ε-PL平均产率分别达到4.62 g/(L·d)和5.16 g/(L·d),较未调控补料分批发酵(典型补料分批发酵)分别提高了27.3%和42.15%;同时,实现ε-PL产量分别达到36.95 g/L和41.32 g/L,较未调控补料分批发酵分别提高了27.4%和42.48%。进一步细胞活性染色和关键酶活性分析发现,两种策略均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关键酶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通过调节p H值和流加酵母粉两种措施能够显著增强细胞活性和产生菌代谢能力,从而达到提高ε-PL产率和产量的目的。
孙启星陈旭升任喜东郑根成毛忠贵
关键词:Ε-聚赖氨酸细胞活力补料分批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