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20045)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艳赵冰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道德异化的合理性意蕴被引量:2
- 2011年
-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着力论证的一个范畴。它不仅是马克思要批判的社会状态,更是一种哲学思维和批判的方法,正是借助于这种方法,"道德异化"才得以被认识。作为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道德异化广泛体现在道德规范、道德理想及道德评价等环节和领域中。这种认识在丰富了道德哲学相关理论的同时,也启迪我们科学认识道德的发展过程、积极反思社会的道德建设、重塑道德的现实根基、培养主体的道德能力。
- 赵冰
- 关键词:异化道德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生成与涵育
- 2012年
- 道德情感作为一种生成性的情感,与人的自然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情感是道德情感生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自然情感涵育的归宿。自然情感的自发性、盲目性与多变性以及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多样性与不稳定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应采取情境引导、知育教化、美育熏陶等理性方式以化育道德情感。
- 王艳
-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情感涵育
- “缺效”“失效”“反效”——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三重境遇被引量:3
- 2013年
- 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道德教育关涉"是"与"应该"两类教育,"有效性问题"主要是在"应该"的层面成为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难题。借助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理论的区分,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的所指即"向善性"价值教育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理清有效性之"缺效"、"失效"及"反效"的三重境遇,有助于破解"有效性问题"。
- 王艳
- 关键词:道德教育有效性
- 伦理价值的预设与生成——兼论道德教育的方法被引量:2
- 2012年
- 道德教育作为伦理学体系的归宿,其方法的选择常由伦理价值的预设所决定;反过来,道德教育作为伦理学实现其社会作用的桥梁,其方法的选择又决定着伦理价值生成的效果。因此,立足二者的辩证关系来考察伦理价值是"被给定的"抑或"被提供的"或"被生成的"之源发轨迹,或许有助于探索道德教育的方法,提升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 王艳
- 关键词:伦理价值道德教育
- 墨子“和”思想的内悖被引量:1
- 2012年
- "和"是墨子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墨子主张的终极诉求。以"兼爱"立论的道德教育是"非攻"致"和"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径,但无差别却脱离自爱的"兼爱"要求、诉诸外力而不反求诸己的"明鬼"观念、以利释义的"志功合一"理论所蕴含的内悖,决定了墨子"和"继缺"同"的思想只能是空想。
- 王艳
- 关键词:墨子道德教育
- 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
- 伦理学的对象是一个涉及伦理学的内容和体系的重要理论问题。它的不同理解直接关乎对伦理学使命的不同体认。这种凝聚伦理精神的伦理学使命又直接影响到作为其实践载体的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层层相关、环环相扣的逻辑推演中,伦理学的对...
- 王艳
- 关键词:伦理精神道德教育目的
- 文献传递
- “网络社会”道德悖论现象审思——以“人肉搜索”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致使其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由此主体的道德选择难免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悖论境地,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典型例证。这种悖论现象的存在,干扰着人们对"善"与"恶"的认定,困惑着人们对网络道德行为的选择。把握"网络社会"的特点,认清网络道德价值演绎的特点,是排解"网络社会"道德悖论现象的可能路径。
-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