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20047)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树勤杨学坤赵凤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道德
  • 4篇荀子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养成
  • 1篇道德自觉
  • 1篇心性
  • 1篇养成
  • 1篇仪式
  • 1篇儒家
  • 1篇社会和谐
  • 1篇视阈
  • 1篇忠恕
  • 1篇忠恕之道
  • 1篇先秦儒家
  • 1篇礼法
  • 1篇礼仪
  • 1篇礼仪教育
  • 1篇礼义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思想

机构

  • 6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吴树勤
  • 3篇杨学坤
  • 1篇赵凤娟

传媒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师范...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仪式中的教育——以荀子礼仪教育思想为例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有教养的人,引导人们端正行为、完善人格。我国传统礼仪教育即以此为目标,通过日常礼仪的实践,塑造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为和气质。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强调教育必须坚守礼义原则。荀子提出"称情而...
吴树勤
关键词:礼仪教育道德
文献传递
礼以养欲:荀子对孟子心性道德观的重构被引量:2
2012年
孟子以"天"或"天道"作为人至善的价值根源,但同时又认为善内在于人的世俗生活,"内求"就可实现善。荀子强调天人之分,天、天道完全是纯粹自然的观念,人所得自天的,也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而没有先天的道德规定性。礼义等道德内容完全是人得自后天的认知和实践创造。情欲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俱来。欲不可去,欲不可尽,欲望本身无所谓善恶。善恶是社会治理的结果。荀子建构了以"礼以养欲"为核心的不同于孟子心性道德观的礼学思想体系,通过礼义原则对财富的合理分施,在人类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和谐有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吴树勤
关键词:荀子社会和谐
先秦儒家论礼仪化生活普及的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儒家把孝悌亲情视为"为仁之本",它是人与生俱来所具有的真情实感,是人的行为准则和礼仪道德规范培养的基础。礼仪教育当自孝弟始,由家庭教育做起,同时不局限于家庭血缘亲情,孔子提出了礼仪教育的实施机制——"忠恕之道",且由士大夫阶层作为"以身体道"的群体去推广实施。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原则,并构筑了贯穿于个人、家族、社会和国家事务的方方面面的礼仪化人生。在不同礼仪场合,不同角色都有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儒家重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吴树勤赵凤娟
关键词:忠恕之道
理论与实践张力关系中的荀子的“礼义之统”思想
2012年
"统类"思想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礼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则,把握礼义之统,是个人道德成就和社会历史文化形成的根本。牟宗三等先生重视荀子的"统类"思想,同时指出,按荀子思想逻辑,其"礼义之统"是无根的,存在"本原不足"的问题。其实荀子自觉意识到这一理论难题,因而在人性论上做了结构性说明,并论证人之价值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关系中展开与实现。荀子思想赋予了现实中的人们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荀子
道德自觉视阈中的荀子礼法统一思想
2013年
荀子批判性地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同时又紧密结合当时国家逐渐走向统一的重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强调道德自觉对于维持社会礼法秩序的重要作用,民众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引导是社会秩序建设的根本。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但是,"法"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独立的环节,"法"以"礼"为前提,"礼"的本质就是道德,它是制定具体仪式法度的一般原则。荀子认为,人应该有一种"礼法统一"的道德自觉。不同于孔孟所强调的道德良知的先天性,荀子强调道德自觉是后天培养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礼法在人心不断获得切实统一,同时,通过修为和创造,人的质朴性情不断获得道德内涵,由此而成就道德人格。荀子认为,圣人知通统类,在道德自觉层面完全实现了礼法统一,他们领悟了礼义之统,化民成俗,引导社会时代潮流前进。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礼法道德自觉荀子
孔子论道德养成的生活根基
2012年
孔子强调从"文"和"质"统一的角度理解人,把孝悌的本源性情感这种人最切近日常生活情感看作道德养成的根基。孔子把"孝"的概念和"德"、"仁"、"礼"统一了起来,并以"孝"为德之本、礼之本和行仁之本,强调只有立足内在孝德本性的修养才能成就人。
吴树勤杨学坤
关键词:道德养成孔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