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Y200803166)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世新丁茂超胡斯旺戴开宇廖敏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电针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痛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针刺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脑缺血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 1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胡斯旺
  • 3篇丁茂超
  • 3篇陈世新
  • 2篇戴开宇
  • 1篇崔怀瑞
  • 1篇廖敏
  • 1篇赵惠玲
  • 1篇陈忠孝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I组为模型对照组,Ⅱ组为炎性痛组,Ⅲ组为模型对照组+NGF中和抗体,Ⅳ组为炎性痛组+IgG对照抗体;V组为炎性痛组+NGF中和抗体。造模后第1~第3天,鞘内分别注射NGF中和抗体或IgG对照抗体,每天1次,剂量20μg/10μL。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隔日开始测定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并于第1天注药后连续测定24 h。造模后第3天测痛后(最后一次注药后3 h)处死大鼠,测定脊髓NGF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造模后第1~第14天,与I组比较,Ⅱ组、Ⅳ组PWTL值显著下降;造模后第3天,NGF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组上述指标(包括PWTL和IOD及蛋白表达)与I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Ⅳ组比较,V组PWTL值显著增高,脊髓部位的NGF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内源性NGF可能参与了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陈世新丁茂超胡斯旺崔怀瑞
关键词:炎性痛神经生长因子脊髓
针刺对AlCl_3致痴呆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针刺能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赵惠玲丁茂超胡斯旺戴开宇陈忠孝陈世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障碍针刺TAU蛋白质类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改良血管内栓线技术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神经元型NOS(nNOS)及诱导型NOS(iNOS)的表达。8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加电针组(针刺组)、电针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每组20只。抑制剂组在第一次电针后,经脑立体定位仪按Konig Klippel图谱用微量注射器将5μL的PI3-K的拮抗剂LY294002(400μmol/L)缓慢恒速注入侧脑室。电针穴位选择"水沟"、"承浆"穴,测定大鼠脑组织NO、NOS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海马及大脑皮层NO水平异常增高,nNOS、iNOS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大鼠"水沟"、"承浆"穴,在减少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丢失同时,明显抑制了海马、皮层NO水平,nNOS、iNOS蛋白表达异常增加的现象被逆转,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Y294002拮抗PI3K阻断TrkA受体通路后,针刺对海马及皮层NO、nNOS、iNOS异常增加的抑制效应再次逆转,海马及皮层NO水平、nNOS、iNOS蛋白表达再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在抗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丢失同时,对NOS的异常上调有逆转作用,其逆转作用部分通过TrkA-PI3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
陈世新丁茂超戴开宇胡斯旺廖敏
关键词:电针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