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82W005)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谢龙新陈安慧肖祥胡涛刘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叙事”溯源: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被引量:2
- 2009年
-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叙事研究的源头。文章在与模仿的比较中突出'叙事'的原初意义,并指明20世纪以来的叙事研究与它的渊源关系。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叙事在亚里斯多德那里已经发生了变异。他们对叙事形式的探讨深刻地影响了经典叙事学研究,而其潜在的意义指向又深刻地影响了后经典叙事学研究。
- 谢龙新
- 关键词:叙事模仿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 西方文论中的“话语”谱系
- 2009年
- 文学批评中关键术语的功能及其在知识实践中的作用远比其抽象意义更为重要,由此本文将考察'话语'谱系的视角从追寻'话语是什么'转向'话语如何',即试图以描述'话语'在当代批评实践中的功能和效用作为切入点,在关涉'话语'的众多异质论述中为其定位。在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语境中,'话语'经历了从语言转向话语的早期理论规划,到意识形态和话语理论建构以及福柯主义的话语研究路径,充分彰显其理论内涵的丰富性和开放性。
- 袁英
- 文学性:文献、谱系及相关思考
- 2011年
- 目前文学理论界对'文学性'概念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三个重要文献相关:雅格布森的《现代俄国诗歌》、卡勒的《文学性》和余虹的《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的蔓延》。从对三个文本的细读中可以重构出'文学性'研究的大致谱系。经由维克多·埃里希的译介,韦勒克将'文学性'导向了三种基本'属性'或'本质';布拉格学派及此后的结构主义将之抽象为某种'文学代码';解构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文学与建制的关系中否认其存在;英国的威德森则倾向于将之描述为可以取代'文学'概念的某种'品质';余虹则将戴维·辛普森和乔纳森·卡勒对后现代文学研究状况的研究推衍出一个新的'文学性成分'概念。
- 胡涛
- 关键词:文学本质文学品质
- 从哲学到美学的浪漫主义反讽被引量:1
- 2011年
- 浪漫主义反讽是由弗·施莱格尔基于哲学思考提出而后进入美学领域的。施莱格尔把反讽作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绝对的需要把握与不可把握这两组矛盾的手段。对反讽的哲学之思进入美学后,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三个特点:一、就创作主体而言,反讽赋予艺术家无限的自由;二、就创作主题而言,反讽表现的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对立和超越;三、就创作方式而言,反讽以残缺代替完整。浪漫主义反讽的极端主观性虽遭到许多诟病,但不应忽视其中蕴含的辩证因素和美学价值。
- 陈安慧
- 关键词:浪漫主义反讽哲学美学
- 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中的“他者”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通过对三位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家代表著作的解读,探讨'他者'概念在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中的复杂内涵以及她们对女性'他者'出路问题的思考。继波伏娃揭示女性'他者'的从属性之后,西苏侧重强调女性'他者'的差异性,将体现差异性的女性写作看作打破僵化的父权制体系的手段之一;伊利格瑞提出建设一种建立在性别差异基础上的主体间的两性关系;克里斯蒂娃深刻质疑性别认同,强调女性'他者'的边缘性位置,并认为女性的边缘性具有颠覆和反抗父权制的力量。从'他者'概念的变化可以看出法国女性主义的变化发展。
- 肖祥
- 关键词:他者克里斯蒂娃
- 中国文学理论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 2009年
- '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语境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各个历史阶段上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这里面既有历史延续下来的概念混用和内涵混沌方面的原因,又有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急切地寻求理论突破方面的原因,还有大的学术背景下思维方式转变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有其特定的思想文献依据,在寻求与之相关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路径时,须意识到具体的历史规定性。
- 万娜
-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性化泛化
- 现代西方文论中的诸种身体观
- 2011年
- 身体是人类根本性存在的基础,在经历长期被鄙弃、压抑和遗忘的历史之后,在现代思想和日常生活中被凸显出来。随着文学批评的焦点从自足的内部研究向外部研究发生转移,身体成为后学语境中的西方文论各流派纷纷言说的重要视角,其丰富的内涵得以不断的发掘。本文通过对现代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身体观的梳理,展示'身体'概念在现代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丰富含义。
- 刘芳
- 关键词:身体观二元对立
- “隐喻”概念与解构主义
- 2011年
- '隐喻'概念在当代历经了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向,在这一转移过程中解构主义的推力不可忽视。德里达通过'隐喻'开启了对哲学的双重解构:以'隐喻'来颠覆形而上学的根基,并以之来弥合哲学与文学的二元对立。德·曼则通过隐喻与修辞之间的密切联系来建构其批评理论,使解构策略重归方法。从总体上来说,解构主义隐喻研究的影响主要有三:从观念层面推动当代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对诗学层面的隐喻概念的重新发掘;提供一种反思之外的理论立场。
- 郭琳
- 关键词:隐喻解构哲学文学批评
- “延异”的延异被引量:1
- 2011年
- '延异'(différance)是解构理论的一种重要术语,由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发明。不过德里达并没有为'延异'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一再强调'延异''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概念'。本文从不同侧面探讨'延异'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延续构成的张力。首先梳理德里达对'延异'的创造和阐释,接着追溯了'延异'的思想来源,论述'延异'与时空、'延异'与差异的内在联系,最后对'延异'与'播撒'、'踪迹'、'替补'等概念的关系做了比较。
- 李文吉
- 关键词:延异德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