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EUCF120303)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洪涛张智博杨仁李智明杨洪磊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海军驻沈阳地区发动机专业军事代表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燃烧
  • 4篇燃烧室
  • 3篇燃烧性能
  • 2篇气轮机
  • 2篇燃气轮机
  • 2篇流线
  • 2篇环形燃烧室
  • 1篇滴谱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性能计算
  • 1篇旋流
  • 1篇旋流器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湍流
  • 1篇湍流模型
  • 1篇湍流燃烧
  • 1篇湍流燃烧模型
  • 1篇燃气轮机燃烧...
  • 1篇燃烧模型

机构

  • 5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海军驻沈阳地...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5篇郑洪涛
  • 4篇张智博
  • 3篇杨仁
  • 2篇杨洪磊
  • 2篇李智明
  • 1篇刘倩
  • 1篇陈曦
  • 1篇杨立山
  • 1篇赵煜
  • 1篇刘国库

传媒

  • 2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燃气轮机技术
  • 1篇航空发动机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介质阻挡放电辅助甲烷蒸汽重整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发展可用于等离子辅助甲烷蒸汽重整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停留时间、水蒸气/甲烷摩尔比及其反应温度对甲烷转化率和产物产量的影响规律。结合一组实验数据,发展和评估了等离子体辅助甲烷蒸汽重整的详细反应动力学机理。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动力学机理可以准确预测甲烷转化率及其各产物产量的变化趋势。路径流分析表明CH3基再结合是CH4转化为CO的主要限制步,O基是影响CO生成的关键组分。并列式协同催化实验中有效碳回收率达到100%,该结果初步证实了路径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所做研究明确了等离子体催化甲烷重整的特性,为非平衡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催化甲烷蒸汽重整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倩郑洪涛杨仁陈曦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动力学化学回热燃气轮机
不同旋流情况对旋转流线涡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2014年
为探究不同旋流器位置和数目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法对某旋转流线涡燃烧室冷态流场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位置,旋流器距离燃烧室头部为88 mm时流线涡更稳定、更不易脱落,且燃烧效率最高,火焰长度也最短,燃烧效果最理想;旋流器数量的改变对压力损失和火焰长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3个旋流器产生的涡范围更大,且会使空气与燃料掺混得更好,壁面温度场更加理想,燃烧性能更好。
杨立山刘国库张智博郑洪涛
关键词:燃烧室冷态流场燃烧性能旋流器
湍流燃烧模型对某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计算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Standard k-ω、雷诺应力五种湍流模型以及简单概率密度模型(PDF)、有限速率模型、涡耗散模型(ED)、涡耗散概念模型(EDC)四种燃烧模型对环形燃烧室性能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的冷态流场与PIV试验测量结果最符合;EDC模型最能合理的模拟燃烧效果,但在预测NO x排放时不如有限速率模型精确。以上结论为后续该型号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的数值计算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张智博郑洪涛赵煜
关键词:湍流模型燃烧模型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
滴谱特征对环形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
2013年
滴谱特征会对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的燃烧性能造成重要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初始平均粒径及喷雾半角下形成的不同滴谱特征对燃烧室燃烧效率、火焰长度、燃料驻留时间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烧效率随初始平均粒径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随喷雾半角的增大逐渐增加。火焰长度和燃料驻留时间随初始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喷雾半角的增大而减小。
张智博李智明杨洪磊杨仁郑洪涛
关键词:环形燃烧室燃烧性能
旋转流线涡技术对驻涡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凹腔驻涡燃烧室的基本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燃烧流场组织技术———旋转流线涡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进气条件下该技术与传统驻涡燃烧技术对燃烧室涡及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驻涡燃烧室相比,旋转流线涡技术燃烧室有更好的流场形式,其在凹腔内形成的涡更靠近凹腔顶端、范围更大,更不易脱落,空气与燃料的掺混更加充分。旋转流线涡燃烧室的燃烧效率高于传统驻涡燃烧室,且火焰长度更短,但总压损失比传统驻涡燃烧室大2%左右,损失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张智博李智明杨洪磊杨仁郑洪涛
关键词:驻涡燃烧室燃烧性能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