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X054)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占彪段晓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低俗
  • 2篇文化
  • 1篇低俗化
  • 1篇低俗文化
  • 1篇整治
  • 1篇商业逻辑
  • 1篇神圣
  • 1篇生态污染
  • 1篇俗文化
  • 1篇做工
  • 1篇文化生产
  • 1篇污染
  • 1篇逻辑
  • 1篇美感
  • 1篇精神性
  • 1篇工具化
  • 1篇分工
  • 1篇风化
  • 1篇炒作

机构

  • 3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陈占彪
  • 1篇段晓辉

传媒

  • 1篇新视野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上海文化
  • 1篇文化发展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工作到做工——论职业神圣感与劳动创造性的丧失及“工作”的变异被引量:2
2015年
在当今社会,被"工作"所压倒、击垮甚至"过劳死"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此已司空见惯。这种问题不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追求使工作最大限度地挤占了用以保养身体和精神的"非生产时间"所致,而且还与"工作"本身相关。这主要体现在工作的"精神性"逐渐被剥离:一方面,在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不得不将工作视为谋生手段使得"工作以外"的"职业神圣感"丧失;另一方面,在更高效率和更大利益的追求下,"分工"使得"工作本身"的"劳动创造性"丧失。职业神圣感和劳动创造性的丧失,使得工作的精神性一面消失殆尽,本来充满激情、讲究"艺术"的"工作"今天变异为铜臭弥漫、面目可憎的"做工"。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创造性的而不是机械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是恢复工作的神圣感和创造性的根本原则,只有如此,才能使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陈占彪
关键词:工具化
“低俗化”整治的长效机制初探
2010年
近年来,文化的伦理危机("低俗化")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文化问题。在低俗化的整治中,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短期来看,效果明显,但长远来看其有效性大打折扣。于是寻求低俗化治理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和培育民间反低俗化的意愿,鼓励和推动民间文化组织的行业自律,形成政府与民间两方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双管齐下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当下道德状况的日渐恶化是反低俗化的又一途径,在道德提升的途径上,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文化教育的"老办法",而忽视公民意识培养的"新要求";从道德养成的方式上看,我们不能过分迷信强制的灌输,而忽视温和的感染。可以说,道德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低俗化问题。在低俗化治理运动中,政府与民间应当密切配合,以有效的形式进行道德重建,从而形成反低俗化的长效机制。
陈占彪
何谓低俗和低俗文化被引量:5
2015年
"低俗"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无需解释的概念。然而,何谓低俗,向未在理念上加以界定。没有相对清晰的概念,"反低俗"在理论上的正当性和实践上的合法性就大成问题。对低俗作界定需要将其放置于当代社会文化面临的伦理危机的具体语境下方易讨论。简言之:低俗是指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与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风化、物质、美感三个层面。对低俗的内容以非批判性的立场加以表现,不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文化称为"低俗文化"。
陈占彪段晓辉
关键词:低俗低俗文化风化美感
“炒作经济”与当代低俗文化生产
2017年
低俗文化产生的总根源在于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在"唯商业逻辑"的支配下,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为追名逐利"疯狂炒作"的现象。这种炒作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熟知的靠挑战公序良俗来获得悖德经济的"丑陋炒作";另一种是我们鲜为关注的靠"挑拨"社会热点和"标举良善美德"来获得普遍关注的"高尚炒作"。追求"炒作经济"必然带来低俗文化,而低俗文化对文化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犹如"文化苍蝇",袭扰人们;另一方面,它犹如"精神雾霾",毒害人们的心灵。
陈占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