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05-52HLJ)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倪超雷国平杨胜天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土地综合承载...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综合承载力
  • 2篇耕地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资源枯竭
  • 1篇资源枯竭型
  • 1篇资源枯竭型城...
  • 1篇熵值法
  • 1篇粮食产量
  • 1篇粮食产量变化
  • 1篇粮食生产
  • 1篇聚类分析
  • 1篇集约利用
  • 1篇耕地集约
  • 1篇耕地集约利用
  • 1篇耕地利用

机构

  • 5篇哈尔滨学院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倪超
  • 3篇雷国平
  • 1篇杨胜天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研究对象的空间差异也较显著,华北、长江中下游区明显高于东北、西北、晋陕内蒙古区。
倪超雷国平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被引量:13
2014年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从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四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198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1994-1998年表现为波动下降;(2)投入强度是影响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因素,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是次要障碍因素,重复利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最小。
倪超杨胜天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
哈大齐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近年来,哈大齐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子系统状况逐年好转,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土地的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加。但由于区域差异、基础资料等条件的限制,今后,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所选研究区域的范围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倪超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主成分分析法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在简要分析1949-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从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政策保障、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60年间主要经历五个增长期和三个下降期;2)农业投入和产出效益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生产条件和政策保障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次要驱动因素。
倪超雷国平
关键词:粮食产量通径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耦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为较好地分析黑龙江省粮食—耕地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构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模型对研究区1980—2010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两系统的发展过程及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两系统走势相近且呈上升趋势;(2)耕地利用系统演化速度在1980—1990年大于粮食生产系统演化速度,而1990—2010年则恰好相反;(3)两系统的耦合态势表现为先由协调演化为不协调,再向协调方向发展。今后在深入挖掘耕地资源潜力和有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促进耕地与粮食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倪超雷国平
关键词:耕地利用粮食生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