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KJ070811)

作品数:5 被引量:24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月臣刘春霞闵婕张虹王才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库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三峡库区重庆...
  • 1篇生境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敏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与环境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机构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篇李月臣
  • 4篇刘春霞
  • 3篇闵婕
  • 2篇王才军
  • 2篇汪洋
  • 2篇张虹
  • 1篇赵纯勇
  • 1篇陈国建
  • 1篇杨国清
  • 1篇杨华
  • 1篇李鹏鲁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以甘肃省天水市罗峪沟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根据甘肃省天水市罗峪沟流域1986年矢量格式的土地详查数据库,1990年、1995年和2001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水市罗峪沟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及其速度。结果显示:近11a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研究区1990-199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23%,1995-2001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09%,1990-2001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0.89%;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向林地转移,占总变化面积的86.82%。其次是转向草地,占总变化面积的10.93%。再次是转向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占总变化面积的1.183%和1.060%。耕地流向林地的转移速度平均每年35.67hm2;耕地的另一个主要流向是草地,其平均每年转移速度3.41hm2;未利用土地减少的幅度也比较大,其主要的转向是林地,平均每年转移速度6.09hm2;未利用地另外一个转移方向是草地,平均每年的转移速度是1.77hm2;河床地流出方向主要是林地,其平均每年转移速度是5.31hm2;其次是未利用地和耕地,其平均每年的转移速度分别为0.58hm2和0.16hm2;还有其它各种类型之间的转移,其平均每年的转移速度相对较小。
杨国清李月臣李鹏鲁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及类型区划分被引量:23
2009年
水土流失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则更为严重。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数量特征、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区的水土流失类型进行分区,并对每一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水土流失治理与防治的主要措施。
李月臣刘春霞赵纯勇汪洋陈国建
关键词:水土流失三峡库区
基于GIS技术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被引量:23
2012年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和人口发展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和自然灾害危险度的万州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万州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6.42~84.60。沿长江一带自然适宜程度最高,西北其次,东南部最差。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广,占万州区总面积的31%;一般适宜区居次,占24.81%;临界适宜区占18.92%;高度适宜区面积占15.76%,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仅占9.5%。万州区总人口的77.13%分布在一般适宜区及其以上的区域,相应面积占全区域的71.58%,说明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万州区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实证表明基于GIS技术的测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格局,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适度聚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闵婕刘春霞李月臣
关键词:人居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被引量:107
2013年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李月臣刘春霞闵婕王才军张虹汪洋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被引量:97
2011年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刘春霞李月臣杨华闵婕王才军张虹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石漠化生境酸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