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项目(Z0006279040191)

作品数:2 被引量:9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迎春廖晓农俞小鼎梁丰陶诗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天气
  • 1篇多普勒天气雷...
  • 1篇天气雷达
  • 1篇微波辐射计
  • 1篇位涡
  • 1篇下击暴流
  • 1篇雷达
  • 1篇回波
  • 1篇弓形回波
  • 1篇非地转湿Q矢...
  • 1篇辐射计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暴雨过程分析

机构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1篇俞小鼎
  • 1篇陶诗言
  • 1篇梁丰
  • 1篇廖晓农
  • 1篇王迎春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998年7月河套气旋强烈发展时的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位涡理论对1998年7月4—7日的一次河套气旋强烈发展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夏季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在高层正位涡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高空双急流结构产生的强烈辐散加强了低层辐合,有利于气旋的加强。强降水出现在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是由高层冷空气与季风涌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辐合而引起的大尺度降水过程。在这次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到中上层均出现强的上升气流,使得南方深厚的暖湿空气不断随西南风流入暴雨区上空。暴雨发生时,华北地区处于地面Ω型的θse高能舌之中,其上空500 hPa存在一个由大尺度动力强迫形成的东北—西南向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带,对流云带与Q矢量辐合中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梁丰陶诗言
关键词:位涡非地转湿Q矢量暴雨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82
2008年
分析了2006年6月24日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瞬时极大风速超过32 m.s-1的雷暴大风事件。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表明,此次强雷暴大风与镶嵌在飑线回波带中的弓形回波相关。后侧入流急流促使飑线回波带南段快速移动并与其前面的新生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弓形回波。深厚的中气旋、低层径向速度辐合和高层辐散等在构成弓形回波的强对流单体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雷达回波特征演变推断,这次雷暴大风直接由构成弓形回波的一个强对流单体内的下击暴流导致。使用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仪的观测资料揭示了上述强风暴发生的环境条件,即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值、中等强度的风垂直切变,以及风切变的分布特征为飑线等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层低层环境大气温度直减率明显增加并接近干绝热,这对即将到来的下击暴流具有指示意义。
廖晓农俞小鼎王迎春
关键词:弓形回波下击暴流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