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183012)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扬王波汲坤邵晨赵雪俭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马里兰大学福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肾脏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1篇电子显微镜
  • 1篇野生型
  • 1篇野生型P53
  • 1篇增生
  • 1篇质粒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肿瘤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病
  • 1篇肾脏疾病
  • 1篇肾脏透明细胞...
  • 1篇透明细胞
  • 1篇透明细胞癌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福州市第一医...
  • 2篇马里兰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4篇李扬
  • 3篇王波
  • 2篇胡嘉弟
  • 2篇张灵
  • 2篇李馨
  • 2篇赵雪俭
  • 2篇邵晨
  • 2篇汲坤
  • 2篇徐斌
  • 1篇顾俊莲
  • 1篇于浩
  • 1篇曲利娟
  • 1篇李晓洁
  • 1篇李峰
  • 1篇刘亚男
  • 1篇邵月婷
  • 1篇赵丹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共表达野生型p53及siRNA-mdm2质粒的构建及其在PC-3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可同时表达野生型p53(wt-p53)及siRNA-mdm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用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联合基因治疗。方法:利用亚克隆、T-A克隆和PCR技术合成并构建pcDNA3.1-p53、siRNA-mdm2、p53/siRNA-mdm2和siRNA-scramble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至PC-3细胞,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表达质粒对mdm2和p53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共表达质粒转染后PC-3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克隆出wt-p53全长及带有U6启动子的siRNA-mdm2序列,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通过连接成功构建上述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48h后可见siRNA-mdm2组GFP明显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共表达质粒后PC-3细胞中wt-p53表达增强,mdm2表达下调;MTT检测显示共表达质粒转染后PC-3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0.4%。结论:成功构建p53与siRNA-mdm2共表达质粒,共表达质粒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
邵月婷刘亚男邵晨汲坤李晓洁李峰张灵赵丹李扬徐德启胡嘉弟赵雪俭
关键词:MDM2基因质粒
纤维样肾小球病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纤维样肾小球病的病理特征,为纤维样肾小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其中1例并发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经皮肾穿刺取活检组织,HE、PAS、PAM-Masson染色,IgG、IgM、IgA、C3、C4、C1q免疫组化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分析(光镜和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铀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PAM-Masson染色膜性肾病示系膜区团块状、肾小球基底膜细小嗜复红蛋白沉积,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示肾小球基底膜局灶增厚、"双轨化"伴嗜复红蛋白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肾小球系膜区有IgG、IgM、IgA、C3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在血管襻区膜性肾病见IgG、C3免疫复合物沉积,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可见IgM、C3、C1q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其刚果红染色阴性。电镜下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系膜区、基底膜上皮下和(或)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见无分支的纤维样结构(直径15~25nm),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还可见微管状结构(直径30~50nm)。结论:纤维样肾小球病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电镜特征性纤维样结构。
徐斌王波邵晨李扬曲利娟
关键词:肾脏疾病病理学纤维样肾小球病
细胞死亡调节因子GRIM-19蛋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细胞死亡调节因子(GRIM-19)蛋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阐明GRIM-19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抑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1例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和7例正常肾组织GRIM-19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4例正常肾组织和8例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GRIM-19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GRIM-19蛋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3%(11/21),在正常肾脏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7/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Ⅱ和Ⅲ级的肾脏透明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6/6)、40%(4/10)和20%(1/5),三种病理分级GRIM-19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GRIM-19基因在肾脏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5%(5/8),在正常肾脏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GRIM-19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并与其病理分级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提示GRIM-19蛋白可能在肾脏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作用。
汲坤王波李馨于浩张灵胡嘉弟赵雪俭李扬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病理学及超微结构
2010年
目的:观察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提高对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原发于右小腿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表现为大小为3.2cm×2.4cm×1.3cm,切面灰黄色,见出血、坏死;光镜下表现为瘤细胞呈大小不等团巢状结构,巢之间有十分丰富的硬化性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并见坏死,巢团内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瘤细胞大小与形态较一致,呈小圆形或短梭形,核小、深染、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为瘤细胞表达EMA(+)、CK(+)、NSE(+)及Desmin核旁点状染色(+),而不表达CgA、Myogenin、Syn、LCA、SMA、S-100、NF、GFAP、HMB45、HHF-35、CD3、CD10、Actin、CD99及CD20;电镜特征性结构为瘤细胞胞浆内核旁区有中间丝聚集物,呈小球形或螺纹状排列。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发生部位可在腹腔也可在腹腔外,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并且RT-PCR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预后差。
徐斌王波顾俊莲李馨李扬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