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3502)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戴晓虎何国富徐慧敏秦卫华戴翎翎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污泥
  • 9篇厌氧
  • 8篇剩余污泥
  • 7篇超声
  • 6篇厌氧消化
  • 5篇污泥破解
  • 3篇响应曲面
  • 3篇响应曲面法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预处理
  • 2篇双频
  • 2篇破解
  • 2篇破解污泥
  • 2篇热水解
  • 2篇污泥比阻
  • 2篇污泥厌氧
  • 2篇污泥厌氧消化
  • 2篇粒径
  • 2篇垃圾
  • 2篇发酵产氢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天津大学
  • 3篇天津市市政工...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长江流域水资...

作者

  • 10篇戴晓虎
  • 6篇何国富
  • 5篇徐慧敏
  • 3篇戴翎翎
  • 3篇秦卫华
  • 3篇赵乐军
  • 3篇李茹莹
  • 3篇季民
  • 2篇严冰
  • 2篇张晓娜
  • 2篇王拓
  • 2篇李中林
  • 1篇薛勇刚
  • 1篇张栋
  • 1篇刘頔
  • 1篇董慧峪
  • 1篇刘岩
  • 1篇刘东方
  • 1篇董滨
  • 1篇张国威

传媒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联合低温热水解促进剩余污泥破解和厌氧消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探索超声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超声、单独热水解和二者联合的实验研究.以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度DD(Disintegration degree of SCOD)和有机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预处理技术对DD和有机质浓度的增加效果比超声和热水解单独作用之和分别高4.04%、36.62mg/L.DD和实际输入能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977),即在本研究条件下,输入能量越高,污泥破解效果越好.超声和热水解联合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量较原泥增加了30.2%~55.4%.DD和厌氧消化性能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R^2=0.821),且厌氧消化性能最高达到877.76LCH_4/kg VSS去除,该峰值出现在超声能量12000kJ/kg TS和热水解温度80℃联合作用条件下.
徐慧敏何国富戴晓虎象伟宁
关键词:厌氧消化超声剩余污泥甲烷产率
臭氧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被引量:3
2015年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臭氧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解效果以及对后续水解酸化有机物释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污泥溶胞率增加,有机质释放到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都大幅增加。臭氧预处理有利于污泥水解酸化过程,臭氧投加量越大,SCOD和蛋白质释放越多;随着水解酸化过程的进行,SCOD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趋于稳定,VFAs的浓度增大,臭氧投加量150 mg/g SS污泥产生的VFAs浓度是对照组的1.82倍。
李斯施刘东方赵乐军张国威刘岩高芳王艺
关键词:臭氧预处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
影响高含固厌氧消化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高含固厌氧消化具有所需反应器体积小、能量需求低、沼渣产量少以及沼渣后续处理简便等优点,是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含固厌氧消化性能的认识非常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原料、接种、含固率、温度、碳氮比和颗粒粒径等影响高含固厌氧消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进展,指出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启动性能、甲烷产量、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和系统稳定性等对高含固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每个因素对消化性能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此外还指出,对污水厂剩余污泥的高含固厌氧消化将会成为我国颇具应用前景的处理技术,并从各个影响因素出发对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的实施提供了运行参数和优化措施,以期为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陈思思戴晓虎薛勇刚李宁吴星五
关键词: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超声波破解污泥对厌氧水解过程中有机物水解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水解过程的作用,利用声能密度为0.96 kW/L的超声波对污泥进行破解,考察厌氧水解过程中蛋白质及多糖的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破解时间的延长,污泥中的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污泥经0.96 kW/L的超声波破解15 min后进行厌氧水解,溶解性蛋白质及多糖的质量浓度分别是未破解污泥的42.4倍及15.6倍,其水解饱和常数分别为834.28和151.40,同时,蛋白酶及α-葡萄糖苷酶活力是未破解污泥的2.04倍及1.68倍,说明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水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拓严冰赵乐军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水解蛋白质多糖
超声联合热碱破解高含固污泥的理化性质变化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和热碱同步处理方法,在超声能量[以总固体(TS)计]9 551 kJ·kg^(-1)、温度73℃和加碱量(以TS计)0.085 g·g^(-1)处理条件下,研究不同含固率污泥预处理后有机质释放情况及规律。结果表明,含固率w为3%、5%、10%和15%的污泥经预处理后平均粒径分别降低40.14%、58.01%、93.63%和17.46%;含固率10%的污泥预处理后粒径分布中累计体积占10%、50%和90%所对应的粒径值(dp10、dp50和dp90)分别较未处理污泥降低88.38%、93.85%和96.74%。在有机物浓度变化方面,破解后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增量随含固率的增加而上升,而污泥破解度变化趋势则相反,含固率3%的污泥破解度最高达50.3%。在有机物组分方面,含固率10%的污泥预处理后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浓度增量最高,且可降解有机质占溶解性有机质比例最高,达88.94%。以上结论表明,在破解高浓度污泥方面,超声联合热碱处理工艺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徐慧敏秦卫华李中林顾琪戴晓虎
关键词:粒径
超声预处理对剩余污泥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超声波预处理对剩余污泥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对剩余污泥进行不同输入能量、频率的超声预处理,测定了预处理后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超声预处理在低能量输入条件下对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存在促进作用,而随着超声能量的进一步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出现抑制现象;2)超声频率对污泥酶活性影响较为显著,其中20 k Hz超声频率对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高,其次分别为25和33 k Hz;3)当输入能量高于8000 k J·(kg TS)^(-1)后,25和33 k Hz频率超声预处理对污泥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存在抑制效应,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分析可能是高频超声空化现象及伴随的热化学效应引起的生物酶失活导致的。
容明知何国富徐慧敏
关键词:剩余污泥超声酶活性超声频率
双频超声波促进剩余污泥的破解被引量:7
2017年
超声波破解技术在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领域的研究广泛且深入,其中超声频率作为影响污泥破解效果的重要因素更是得到充分重视。为了探索双频超声波预处理对剩余污泥破解的影响,选择单独频率20和25 k Hz和双频20/25 k Hz3种,通过序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超声能量水平(0~12 000 k J·(kg TS)^(-1))下粒径、有机质释放和污泥比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污泥破解效果随超声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超声能量为12 000 k J·(kg TS)^(-1)条件下,20和25 k Hz和20/25 k Hz3种频率的SCOD破解度较原泥增加了20.4%、17.3%和26.8%,平均粒径较原泥分别降低了29.68%、26.33%和33.39%。双频(20/25 k Hz)、低能量(400 k J·(kg TS)^(-1))的超声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污泥比阻,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最大程度改善,该条件下污泥比阻降低了46.6%。随着超声能量进一步增加,污泥脱水性能迅速恶化。
徐慧敏何国富熊南安戴晓虎象伟宁
关键词:剩余污泥超声波预处理双频污泥比阻
污泥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是生物降解有机物工艺的核心。系统综述了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种类间的代谢关系,重点阐述了污泥中基质、温度、p H值、碳氮比和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产物的影响,介绍了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通过调控主要影响因素实现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控制。
傅翔戴翎翎张栋戴晓虎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短链脂肪酸微生物学特性影响因素
基于RSM模型的碱与超声联合破解污泥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16年
运用响应曲面法(RSM)研究碱解和超声联合作用对污泥破解的影响,以加碱量(0~0.16 g NaOH·(g TS)-1)和超声能量(4 000~20 000 k J·(kg TS)-1)为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污泥破解度、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浓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并实现了组合工艺的优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加碱量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高于超声能量,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加碱量0.1 g Na OH·(g TS-1)和超声能量12 000 k J·(kg TS-1)。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破解响应值为污泥破解度40.13%,溶解性蛋白质1 365.46 mg·L^(-1)和多糖350.11 mg·L^(-1),与预测值吻合度较高,为碱解和超声联合预处理在污泥破解、厌氧消化预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徐慧敏何国富戴翎翎张晓娜汪中宇戴晓虎象伟宁
关键词:污泥破解超声预处理碱预处理响应曲面法
南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与安全运行技术与装备
2015年
污泥厌氧消化是污泥生物能利用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污水厂污泥稳定化的首选工艺。但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率很低,大部分污水厂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已有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水厂中普遍存在厌氧消化系统运行不稳定、关键设备故障率高、沼气产量及能效低等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平均气温较高,特别是华南地区,昼夜温差及季节温差小,厌氧消化加热污泥的能耗较少,因此在热能消耗方面,南方污泥厌氧消化比北方更加具有工艺优势。但是,南方市政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还要重点解决污泥含砂量大、污泥有机质含量低、C/N比低等问题。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工艺污水厂污泥污泥稳定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