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Z536)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夏莉红张福勤梁世栋黄启忠于澍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碳源
  • 2篇炭复合材料
  • 2篇热解炭
  • 2篇化学气相
  • 2篇复合材料
  • 2篇丙烯
  • 2篇复合材
  • 1篇预制体
  • 1篇预制体结构
  • 1篇中间层
  • 1篇平板
  • 1篇气相沉积
  • 1篇钎料
  • 1篇化学气相沉积
  • 1篇化学气相渗
  • 1篇化学气相渗透
  • 1篇反应温度
  • 1篇NB
  • 1篇C/C
  • 1篇C/C复合材...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陈洁
  • 2篇梁世栋
  • 2篇于澍
  • 2篇张福勤
  • 2篇夏莉红
  • 2篇黄启忠
  • 1篇欧孝玺
  • 1篇张小英
  • 1篇于奇

传媒

  • 2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炭素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以Nb为中间层AgCuTi为钎料连接炭/炭复合材料与不锈钢被引量:10
2011年
在连接温度为900℃、保温时间10 min的条件下,以Nb为中间层,采用AgCuTi钎料对炭/炭复合材料与不锈钢进行连接。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接头界面组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Nb为中间层、AgCuTi为钎料能很好地连接炭/炭复合材料与不锈钢;连接过程中,钎料中的Ti向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区聚集并形成含TiC的反应层,同时,由于炭/炭复合材料内部有孔隙,部分钎料渗入炭/炭复合材料内部并与C反应,形成机械啮合和冶金结合,有利于接头力学性能的提高;炭/炭复合材料与不锈钢接头的界面结构为炭/炭复合材料/含TiC反应层/Ag(S.S)+Cu(S.S)/Nb/Ag(S.S)+Cu(S.S)+CuTi/含Fe2Ti层/不锈钢;加入中间层Nb后,残余应力得到极大的缓解,接头在室温下的四点抗弯强度最高可达到72.20 MPa。
欧孝玺张福勤夏莉红梁世栋
关键词:不锈钢
以丙烯为碳源气的热解炭的制备及其沉积机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以等温法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研究了过程参数(反应温度、碳源气浓度以及炉内气体的滞留时间)对热解炭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以丙烯为碳源气,保持炉内气体的流动为层流运动方式,在中等温度(880℃)、中等滞留时间(2.19s)以及碳源气与载气体积比为1∶3时,能得到粗糙层(RL)结构的热解炭;碳源气裂解为小分子后,在气相中通过加成、聚合、脱氢环化等反应生成苯及含有六元环的芳香烃,才能沉积得到结构较好的热解炭。
于澍陈洁黄启忠
关键词:热解炭反应温度
预制体结构对平板炭/炭复合材料增密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21%、26%、32%)、不同布毡质量比(3:1,2:1,1:1)的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制备平板炭/炭(C/C)复合材料,研究预制体结构对CVI致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整体毡的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都逐渐减小;布毡比对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影响很小。材料网胎中热解炭圆壳厚度沿材料厚度方向呈内部小、两侧大的对称分布;增加纤维体积分数或增加布毡比,材料内部的热解炭增厚程度随之减小。纤维体积分数为21%的预制体最适宜采用CVI工艺进行增密,增密80 h密度达到1.69 g/cm3,热解炭生长均匀。
梁世栋张福勤夏莉红于奇张小英
关键词:C/C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化学气相渗透
以丙烯为碳源气的化学气相沉积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以丙烯为碳源气,考察了热解炭在化学气相沉积中的生长过程:包括丙烯裂解后的脱氢、断链、歧化以及加成等复杂的化学过程,还包括裂解产物在气相中通过在自由活化点上(基体表面或聚合芳香烃网平面边缘处)的加成反应以及在基体表面通过物理吸附进行堆积的过程。不同结构热解炭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丙烯裂解后的中间产物在基准面进行加成反应后的产物。
于澍陈洁黄启忠
关键词:热解炭化学气相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