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X013)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赖成彬张平王晓丰王晓丰蒙兴灿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中译
  • 1篇新诗
  • 1篇意向性
  • 1篇译词
  • 1篇译介
  • 1篇语言
  • 1篇域外
  • 1篇中国新诗
  • 1篇维特根斯坦
  • 1篇显象
  • 1篇现代诗
  • 1篇利奥塔
  • 1篇论争
  • 1篇解构主义
  • 1篇话语
  • 1篇奥斯汀
  • 1篇PH

机构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赖成彬
  • 1篇文炳
  • 1篇蒙兴灿
  • 1篇王晓丰
  • 1篇张平
  • 1篇王晓丰

传媒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世界哲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奥塔解构主义思想的起源
2013年
利奥塔是解构主义思想的重要倡导者。用他的话说,解构主义是一场针对压抑性宏大叙事的抵抗运动。从他早期著作《话语,图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他的解构主义思想。在此书中,利奥塔把差异置于世界观的中心,认为不存在指导和控制系统运作的任何奠基性结构。利奥塔认为,话语永远不能被完全掌控,在话语的内部总是存在图形的颠覆性力量,它阻止着话语达到统一性。
赖成彬
关键词:利奥塔解构主义话语
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哲学不是与各门科学并列的,它是对各门科学的前提与概念进行反思。由于语言在蛊惑我们的理智,我们很容易产生概念的混乱。哲学是针对这种蛊惑所做的斗争,是对我们所使用的概念进行考察,重新清理理论的地基。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这两位重要的语言哲学家都把哲学的任务看作是这样一种思想治疗活动。
赖成彬张平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奥斯汀
时间意识与精神分裂被引量:2
2013年
主体自从掌握了语言进入象征界后,便进入一种分裂和意义整合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动态过程。精神分裂状态既是生命过程的暂时中断,又是意义整合的重新开始。时间性是一种意义统一体的生命的基本规定。没有时间性,就没有意义。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时间意识的两个起源:精神病理学和语言表征机制。主体的构成离不开这两方面的结合。现象学的目的是要恢复主体在语言上的原初意指关系,即前概念阶段意向性关系的恢复。这种意向性关系既有意义构成层面,又有心理能量的分配和转化层面。本文通过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相结合来分析时间意识的形成和主体的意义构成。
赖成彬
关键词:意向性语言
域外现代诗译介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2016年
该研究从百年新诗发生学的视角入手,考察了中国早期新诗接受域外诗歌影响的基本途径,探讨了域外诗歌及其翻译究竟怎样影响中国新诗的发生,指出域外现代诗运动的兴起为中国新诗发生提供了现实资源,域外现代诗的广泛译介为中国新诗发生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域外现代诗的创译和模仿则为中国新诗发生提供了现实可能。在如此特殊背景下,中国新诗的发生就开始汇入世界诗歌发展的大潮,成为至今尚未定型的中国新诗。
蒙兴灿
关键词:译介中国新诗
康德哲学术语intellektuell、intelligibel中译考
2019年
intellektuell和intelligibel是康德哲学中的一组重要术语,对理解康德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们词性相同、词形相近、词义易混(它们的英译词同样有此特点),它们的中译名历来就多种多样,其译名分歧也频频引发争论。因此,究竟该怎样理解康德的这组术语并给出何种中译是一个很有必要搞清楚的问题。为此,作者首先追溯了这两个术语的中译论争史,并就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了评析;继而,结合它们在哲学史上尤其是在康德哲学中的用法,探讨了它们的概念史及康德对它们的独特用法,据此指出它们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概念;最后,作者结合孙周兴、倪梁康、陈嘉映等学者们有关哲学术语翻译统一性的论述,尝试将intellektuell和intelligibel分别译为"理智的"和"理知的"。
王晓丰文炳
关键词:论争中译
康德著作中Erscheinung、Phaenomenon(Ph?nomen)、Schein中译考——兼论“像”、“象”、“相”用作译词
2017年
Erscheinung、phaenomenon(Ph?nomen)、Schein是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Erscheinung、phaenomenon(Ph?nomen)以及相关的英译词appearance、phenomenon从20世纪初起就一直被稳定地译为"现象",但最新的一些译自德文的康德著作中译本中,出现了"显象"、"现相"等多种译法。而Schein及其英译词illusion译法一直不太稳定,目前的译法一般是"幻相"和"假象"。中译中出现的"像"、"象"和"相"三个字在汉语中确实容易混淆。我们究竟该如何翻译这些词?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康德原著以及相关汉字的用法可初步得出结论:康德批判哲学中的phaenomenon(Ph?nomen)一般应译为"现象",Erscheinung可译为"显象",Schein似应译为"假象"。
王晓丰文炳
关键词:显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