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YJ014)

作品数:15 被引量:631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雪雁李巍张丽江进德侯成成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楚雄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生态
  • 6篇生态补偿
  • 5篇水源补给
  • 5篇黄河水
  • 5篇甘南黄河水源...
  • 3篇生计
  • 3篇生计资本
  • 3篇牧民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农户
  • 2篇农牧
  • 2篇农牧民
  • 2篇甘南高原
  • 1篇东北缘
  • 1篇星级
  • 1篇星级旅游饭店
  • 1篇意愿
  • 1篇意愿分析
  • 1篇引力模型
  • 1篇人文

机构

  • 15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赵雪雁
  • 5篇侯成成
  • 5篇李巍
  • 5篇江进德
  • 5篇张丽
  • 3篇严江平
  • 3篇刘霜
  • 2篇赵海莉
  • 1篇毛文梁
  • 1篇赵敏丽
  • 1篇王志萍
  • 1篇路慧玲
  • 1篇姜庆花
  • 1篇杨培涛
  • 1篇王学良
  • 1篇李建豹

传媒

  • 4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江苏商论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7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被引量:108
2011年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赵雪雁江进德张丽侯成成李昆阳
关键词:经济联系引力模型皖江城市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生态脆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保障生态安全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因此,以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优化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引导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模式,缩小区域空间差距,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利用GIS定量分析技术,探讨在面临资源环境等多重约束条件下,高原城镇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空间功能组织的优化途径.结果表明:甘南城镇的发展要在维护甘南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以促进农牧区人口城镇化转移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走特色化、集约化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空间布局上,要以现状的"土"字形布局为基础,强化北部的"十"字形骨架,完善南部的"一"字形骨架,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为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固的平台,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李巍毛文梁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
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被引量:30
2012年
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生计资本指标,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测算生态补偿前后农户的生计资本,采用均值比较分析和协方差分析评估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补偿方式,来提高不同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果表明:与退牧前相比,农户的生计总资本显著增加,由退牧前的0.216增至目前的0.277,其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分别增加了0.094、0.075、0.115、0.040,自然资本显著下降,降低了0.023.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幅最大的是半农半牧区,依次是农区、纯牧区;生态补偿对农户各生计资本关系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实施生态补偿后纯牧区农户各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程度增强,而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各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程度减弱.
张丽赵雪雁侯成成江进德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计资本农户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
社会资本测量研究综述被引量:73
2012年
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生态、社会与经济职责和谐过程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资本测量作为理解其作用机制的前提与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测量工具,对于社会资本结构性成分系统解耦、社会资本在地区间比较、社会资本精确理解等都存在困难。本文从确定社会资本的基本维度出发,分析了社会资本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主要从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及规范三个基本成分、个体与集体两个分析层次出发寻求替代指标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存在测量工具缺乏系统性、替代指标缺乏普适性、分析尺度转换缺乏有效性、社会资本成分与其影响结果的测量混淆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资本及其作用机制,本文提出应从确认社会资本的主要维度开始,建立系统的测量框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选择功能等同的测量工具等入手进行社会资本测量。
赵雪雁
关键词:社会资本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被引量:142
2011年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提高农牧民的生计资本成为该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建立了生计资本评估指标,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评估了甘南高原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户面临的生活压力及需要的帮助,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农户生计资本的策略。研究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存在空间异质性,纯牧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指数最高、农区次之、半农半牧区最低;(2)面临的稀缺资本不同,农区农户缺乏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半农半牧区农户缺乏物质资本,纯牧区农户缺乏金融资本;(3)农户的生活满意度不高,面临一系列生活压力,但农户自身对生计风险的响应相对被动、消极,更多依赖国家政策;(4)目前对农户生活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物质资本,对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具有重要贡献的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赵雪雁
关键词:农牧民生计资本生活满意度甘南高原
生态补偿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62
2012年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流的生态补偿科斯框架理论性太强,实践者往往无法模仿其构建的假定运行条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使其难以推广与实施。为了促进生态补偿从理论走向实践,本文立足于国际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生态补偿科斯概念的理论基础以及积极激励与条件性两个核心标准,系统总结了生态补偿科斯概念在实践中面临的自愿性难以完全满足、条件性难以完全遵守、生态系统服务难以完全界定、效率和公平分离等挑战,提出在实践中应考虑生态补偿执行的复杂性与约束性,研究中应关注生态服务的形成与供给机制、生态补偿融资机制与支付机制、补偿对象空间定位、激励方式选择、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泄露、额外性与不正当激励以及中介机构的影响力等关键问题,应力争将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观点一致起来,在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建立更包容的对话机制。
赵雪雁李巍王学良
关键词: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科斯定理激励机制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机制建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草地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环境资源法学者也开始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针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满负荷、超负荷开发利用草原,导致草原资源严重破坏和不断退化的具体情况,从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及立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赵海莉赵雪雁
关键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26
2011年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在诸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中,生态足迹模型以其计算简单、结果明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弥补传统生态足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不足,将能值分析理论与生态足迹方法结合,对甘肃省2000-2008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发现:①2000-2008年甘肃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55.5~63 hm2,且有逐年下降趋势;②生态足迹以年均10.6%的速度快速上升;③生态赤字以年均10.6%的速度快速增长;④能源资源的持续高消费是造成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赵雪雁刘霜赵海莉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生态承载力
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的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生态补偿项目设计的目标和项目实施产生的效应,有关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开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首先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研究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在中国的开展提供参考。
侯成成赵雪雁张丽江进德
关键词:生态补偿参与者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农户参与意愿分析被引量:37
2012年
生态补偿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世界生态问题的政策工具集,农户作为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承担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属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项目的认知水平很低,主要是客观条件限制和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所致;②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农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强于半农半牧区、纯牧区;③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因素是农户对现行退牧还草政策的满意度,其次为农户家庭年收入、牲畜存栏数、退牧还草政策实施后的收入变化及其对生态补偿项目的支持度,再次为农牧民对生态补偿的了解度及其环境意识。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提高农户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
赵雪雁路慧玲刘霜严江平
关键词: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