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S2006N332)

作品数:39 被引量:413H指数:16
相关作者:杨宁杨满元林仲桂邹冬生赵林峰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26篇紫色土
  • 21篇坡地
  • 19篇丘陵坡地
  • 17篇植被
  • 15篇植被恢复
  • 11篇土壤微生物
  • 11篇微生物
  • 7篇不同恢复阶段
  • 5篇有机碳
  • 5篇土壤理化
  • 5篇物量
  • 5篇不同植被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壤酶
  • 4篇土壤酶活
  • 4篇土壤酶活性
  • 4篇酶活性
  • 3篇生物量碳
  • 3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32篇湖南环境生物...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应用技术...

作者

  • 30篇杨宁
  • 25篇杨满元
  • 15篇林仲桂
  • 11篇邹冬生
  • 8篇付美云
  • 7篇赵林峰
  • 5篇雷玉兰
  • 4篇陈志阳
  • 4篇宋光桃
  • 3篇刘作云
  • 3篇陈孙华
  • 2篇邹芳平
  • 2篇郭锐
  • 1篇范适
  • 1篇陈盛彬
  • 1篇胡利珍
  • 1篇文东新
  • 1篇艾昱
  • 1篇彭佳红
  • 1篇张泰

传媒

  • 8篇草地学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在客观分析农林类植物生理课程大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及评价问题的基础上,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植物生理实验课为例,提出开展大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及评价的方法,并针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实验组经过探究过程训练后,其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和“分析现象与数据”的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50%,27.93%,7.86%,21.68%,13.76%。研究结果可为大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杨满元杨宁
关键词:实验教学植物生理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为了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自然恢复地(NR)、草地(GT)、灌草地(FG)、灌丛地(FX)和乔灌地(AF)]的土壤肥力质量差异。【方法】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0~20与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指标计算土壤肥力指数,对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除全磷(TP)、全钾(TK)与速效钾(AK)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指标有明显差异性;土壤质量指数(SQI)计算结果表明,灌草地(1.62)与草地(1.59)土壤肥力最好,乔灌地(1.32)与灌丛地(1.03)次之,自然恢复地(0.59)最差。【结论】研究表明,在衡阳紫色丘陵坡地,灌草地(紫穗槐+白花草木樨)与草地(白花草木樨-猪屎豆)最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杨满元杨宁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地利用方式综合评价紫色土
园林专业高职毕业设计质量现状与提升途径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高职毕业设计选题构成。分析表明:园林专业高职毕业设计选题中的园林植物养护技术、园林施工技术与园林工程预算呈增加趋势,其比例分别为31.523%,14.215%,14.029%,而环境插花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测量技术与生态旅游呈降低趋势,其比例分别为14.327%,10.437%,7.123%,8.346%,选题构成的变化主要与专业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等有密切关系;学生参与学校(或企业)、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论文数量的比例较低。因此,建议通过提高认识,重视毕业设计质量;注重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毕业设计的训练;明确师生的奖惩措施;加强老师的指导作用;完善毕业设计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升高职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杨满元杨宁
关键词:园林专业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水文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以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与乔灌恢复阶段(Ⅳ),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特性、土壤蓄水性能、土壤渗透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0~60cm)差异明显,且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土壤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0.05),土壤容重均值大小顺序为: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乔灌恢复阶段(Ⅳ)(p<0.05),土层的总孔隙度的变动均值的大小顺序为: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p>0.05);各演替阶段土壤平均初渗速率的大小顺序为: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范围为1.90~81.57mm/min,土壤平均稳渗速率由大至小的顺序为:乔灌恢复阶段(Ⅳ)(51.53mm/min)>灌丛恢复阶段(Ⅲ)(1.17mm/min)>草坡恢复阶段(Ⅰ)(1.00mm/min)>灌草恢复阶段(Ⅱ)(0.90mm/min);各演替阶段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乔灌恢复阶段(Ⅳ)>灌丛恢复阶段(Ⅲ)>灌草恢复阶段(Ⅱ)>草坡恢复阶段(Ⅰ),土壤涵蓄降水量的大小顺序为:乔灌恢复阶段(Ⅳ)(150.5mm)>草坡恢复阶段(Ⅰ)(143.61mm)>灌草恢复阶段(Ⅱ)(137.38mm)>灌丛恢复阶段(Ⅲ)(124.24mm)。
陈孙华
关键词:演替阶段土壤孔隙度土壤渗透性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1
2012年
以典型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以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层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各层黏粒含量增加显著(p<0.01或p<0.05),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容重减小明显(p<0.05),随土壤深度而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下层;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p>0.0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由于植物根系及枯落物多少的差异,使得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主成分揭示出土壤理化特征可作为评价植被改善土地质量的标准。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陈盛彬陈志阳林仲桂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征不同恢复阶段紫色土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探明研究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机制,为构建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选择立地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与乔木群落4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4个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同土层不同恢复阶段代表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率大小顺序为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祼荒地,相同恢复阶段不同土层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大小顺序为0~10 cm土层〉10~25 cm土层〉25~40 cm土层;4个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 Intosh指数以乔木群落最高(P〈0.05),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其次(P〉0.05),草本群落最低(P〈0.05);各恢复阶段对不同C,N源利用强度的大小顺序为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裸荒地(P〈0.05),不同土层对各C,N源利用强度的大小顺序为0~10 cm土层〉10~25 cm土层〉25~40 cm土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从31种C,N源类型提取的与C,N源利用相关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能解释变量方差的37.24%和15.89%,在主成分分离中起主要贡献作用的C,N源为糖类、氨基酸类以及代谢中间产物和次生代谢物;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植被恢复可使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增强,土壤微生物繁殖快、数量大,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对土壤C,N源的利用强度。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付美云林仲桂赵林峰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紫色土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以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的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植被恢复阶段迥异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讨了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及同一恢复阶段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演替的进行,土壤黏粒含量总体增加,其中表层增加较多,亚表层、下层增加不明显;土壤容重逐渐减小,表层土壤容重小于亚表层与下层;土壤有机质逐渐增加,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由于植物根系及枯落物数量的差异,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孙华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征不同恢复阶段紫色土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揭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方法,分析草本(Ⅰ)、灌草(Ⅱ)、灌丛(Ⅲ)和乔灌群落(Ⅳ)阶段的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1)不同恢复阶段的Patrick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的大小顺序为:Ⅲ>Ⅳ>Ⅱ>Ⅰ,Simpson指数(D)排序为:Ⅰ>Ⅱ>Ⅳ>Ⅲ,Evenness指数(E)排序为:Ⅳ>Ⅲ>Ⅱ>Ⅰ,各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2)随着植被恢复过程的进行,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AP)含量明显上升,土壤容重(SBD)、pH值及根土比(R/S)逐渐减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WC,R/S,SOM以及N,P养分等明显下降,而SBD和pH值逐渐增大;(3)随着恢复进行,脲酶(URE)、蛋白酶(PRO)、碱性磷酸酶(APE)、蔗糖酶(INV)、纤维素酶(CE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Ⅲ最高。除PPO和CAT外,其他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加深显著减小。[结论]植被恢复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酶活性。
刘作云杨宁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紫色土
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探讨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循环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选取草地区(GZ)、草地森林区(GFZ)和森林区(FZ)0~10和10~20cm土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研究,为土壤碳循环和不同植被类型对有机碳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大小顺序为FZ>GZ>GFZ(P<0.05),可溶性有机碳为FZ>GFZ>GZ(P<0.05),FZ轻组有机碳显著高于GZ和GFZ;0~10cm土层活性有机碳有效性高于10~20cm土层;相对于GFZ,GZ中草本植物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杨满元杨宁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植被类型紫色土
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水溶性有机碳(SWSOC)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阶段(GT)、草灌阶段(MT)、灌丛阶段(FX)、灌乔阶段(FA)、乔木阶段(AR)和顶极阶段(TV),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的0~10,10~20和20~40cm土层土壤的SMBC、土壤微生物熵(SMQ)、SWSOC、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SWSOC/SOC)、土壤基础呼吸(SBR)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BC和SB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SMQ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和恢复进行而增加;在不同的恢复阶段,S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增加,在10~20和20~40cm土层,SWSOC随着恢复的进行先增后减;SWS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恢复的进行而减小;SMBC,SMQ,SWSOC,SBR均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累积。
杨宁杨满元邹冬生林仲桂付美云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植被恢复紫色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