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35)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薛林贵李文伟李国强王鑫李旭东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微生物
  • 4篇降解
  • 2篇代谢
  • 2篇研究方法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污染
  • 2篇活性
  • 2篇废水
  • 1篇代谢特征
  • 1篇多样性
  • 1篇叶黄酮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油降解
  • 1篇原油降解菌
  • 1篇藻菌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机构

  • 16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甘肃省有色金...

作者

  • 16篇薛林贵
  • 5篇李国强
  • 5篇李文伟
  • 4篇王鑫
  • 3篇李旭东
  • 2篇李琳
  • 2篇赵燕
  • 2篇张红光
  • 2篇徐莉娜
  • 1篇张晓华
  • 1篇陈拓
  • 1篇常思静
  • 1篇李彩霞
  • 1篇章高森
  • 1篇刘光琇
  • 1篇王霞
  • 1篇高慧
  • 1篇杨秀丽
  • 1篇马萍

传媒

  • 3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兽医医药杂...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细菌对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蓝细菌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原核生物,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独特性以及生态结构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研究热点。综述极端环境包括紫外辐照、异常温度、高盐3个因素对蓝细菌生理、生化、代谢及分子水平的影响,分析总结了蓝细菌在应对极端环境时屏蔽物质的产生特征及其适应机制。
王鑫杨秀丽薛林贵
关键词:蓝细菌极端环境适应性抗氧化
外源过氧化氢对UV-B胁迫下蓝藻生理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青海湖粘球藻(Gloeocapsa sp.)为研究材料,通过生物化学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添加过氧化氢(H2O2)(0.5 mmol·L-1)对长期增强UV-B(2.4 W·m-2)胁迫下其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增强UV-B胁迫下的藻细胞相比,加入0.5 mmol·L-1H2O2减缓了藻体生物量的减少,提高了其蛋白质含量,表明H2O2对增强UV-B胁迫给藻体带来的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0.5 mmol·L-1 H2O2明显(P<0.05)提高了增强UV-B胁迫下藻体细胞内脯氨酸和类黄酮含量及CAT与SOD的活性,并降低了藻体细胞内MDA含量,表明H2O2可以通过增加细胞抗氧化物质及抗逆物质的含量来缓解UV-B胁迫对藻体造成的损伤。说明H2O2不仅对高等真核生物在抵御逆境胁迫中可以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在原核生物中也具有此功能。为将来的逆境胁迫抵御机制的研究途径提供参考。
李琳薛林贵张红光赵燕王鑫
关键词:UV-B胁迫过氧化氢生理特征活性氧
一株耐低温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4
2016年
从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耐低温原油降解菌YF28-1(8),其降解率为(57.90±3.8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重量法对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YF28-1(8)对原油中的烷烃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对直链烷烃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作用。该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初始p H 7.5、温度30℃、接种量800μL,培养8 d后生长量及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吐温80的添加只略微提高了菌株降解率。
杨蕊琪薛林贵常思静章高森陈拓刘光琇
关键词:原油降解菌GC-MS降解特性
秸秆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功能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秸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寻找新型可再生能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秸秆生物降解机制的简单介绍,以及对秸秆降解原理及微生物菌群研究状况的详细阐述,为今后秸秆的高效降解及工业化大规模降解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薛林贵杨蕊琪马高高李国强李文伟莫天录
关键词:秸秆生物降解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因此,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该领域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比较,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方面作了展望。
李旭东徐莉娜薛林贵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兰州市空气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特征及功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应用Biolog ECO技术和RDA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即风景区(Scenic Area,SA)、交通干线(Main Traffic Line,MTL)、公共服务区(Public Service Area,PSA)、文教区(Culture and Education Area,CEA)空气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的AWCD值在培养192 h后进入稳定期,对碳源总体利用能力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SA>PSA>CEA≈MTL。受环境因素影响,Mc Intosh指数差异明显,SA和PSA物种均一度较高。兰州市空气微生物相对利用率较高的碳源类型是酯类、氨基酸类及醇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的碳源有10种,其中氨基酸类是导致兰州市空气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分异类型。环境因子与空气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密切相关,温度、风速是不同功能区存在差异的主导因子。
姜金融薛林贵尚海马萍Erhunmwunsee Famous褚可成
关键词:代谢特征BIOLOG
城市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空气微生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随着城市空气环境恶化以及雾霾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城市空气中微生物的监测研究开始受到高度重视。着重综述了不同城市室内外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种类,粒径分布特征、浓度分布特征及监测研究方法,并依此提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为全面研究城市空气微生物提供有效途径,建议空气微生物污染监测应常态化,并达到实时持续监测的新要求,同时制定有害空气微生物评价体系。
薛林贵姜金融Erhunmwunsee Famous
关键词:城市环境空气微生物微生物监测生物污染
微藻降解废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微藻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很好的开发潜能和极大的优势,在去除氮、磷、富集重金属和降解有毒有机物质的同时,还能作为食品添加原料和养殖饲料等。重点针对微藻的特点及类型、水处理体系的优缺点、废水中的应用及氮磷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机理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微藻处理废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尚海薛林贵马萍何小燕马萍
关键词:微藻废水处理降解
非生物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由此而产生的蓝藻水华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蓝藻水华产生中的优势种-铜绿微囊藻在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下其生长繁殖及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藻体的生长与其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分析了非生物因素对蓝藻群体形成的影响和微囊藻水华发生可能机理,为开展同类工作和微囊藻水华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徐莉娜李旭东王鑫薛林贵
关键词:非生物因子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茄叶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茄叶黄酮粗提取物的最佳工艺。通过比较10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黄酮粗提取物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纯化树脂XDA-1,并考察XDA-1树脂对黄酮粗提取物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结果表明,XDA-1树脂对黄酮粗提取物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吸附平衡时间8 h,吸附浓度2.00 mg/m L,p H值3.0,温度25℃,上样流速2 BV/h;解吸平衡时间2 h,解吸剂为p H值为3.0的体积分数80%的乙醇溶液,解吸流速3 BV/h,纯化倍数2.37。该研究证实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绿茄叶黄酮的方法简单可行,为绿茄叶黄酮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莫天录薛林贵高慧李彩霞李旭东李文伟李国强杨蕊琪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黄酮纯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