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4038)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会轩张明耀杨海东王哲鲍晓野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增韧
  • 4篇乙烯
  • 2篇增韧机理
  • 2篇聚苯
  • 2篇聚苯乙烯
  • 2篇共混
  • 2篇改性
  • 2篇苯乙烯
  • 2篇脆韧转变
  • 1篇等温结晶
  • 1篇动力学
  • 1篇悬浮法
  • 1篇亚微米
  • 1篇增韧聚氯乙烯
  • 1篇乳液
  • 1篇乳液聚合
  • 1篇树脂
  • 1篇水相悬浮
  • 1篇水相悬浮法
  • 1篇塑料

机构

  • 5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工学院

作者

  • 6篇张会轩
  • 4篇张明耀
  • 2篇王哲
  • 2篇杨海东
  • 1篇高光辉
  • 1篇边玉玲
  • 1篇倪宏哲
  • 1篇鲍晓野
  • 1篇徐新锋
  • 1篇申欣
  • 1篇孙志坚
  • 1篇左良
  • 1篇吴广峰
  • 1篇赵文卓
  • 1篇赵云娜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工学院学...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上海塑料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磺化聚芳醚酮酮砜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直接缩聚的方法,通过调整磺化单体(3,3′-二磺酸钠基-4,4′-二氯二苯砜)和非磺化单体(1,4′-二(4′-氟苯甲酰)苯)的比例与双酚单体(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共聚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0.2~1.2)的磺化聚芳醚酮酮砜共聚物。通过红外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磺化度的增加,Na+离子的扩散系数从0.96×10-11S2/m增加到1.25×10-10S2/m,并通过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微观结构研究,从结构上解释了膜的物理性能,初步建立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王哲倪宏哲张明耀张会轩
关键词:离子交换膜
聚苯乙烯增韧的新机理被引量:8
2001年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丁苯橡胶接枝聚苯乙烯 (SBR g PS)共聚物 ,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共混 ,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结果发现 ,SBR g PS共聚物能均匀地分散于HIPS基体中 ,其粒径尺寸约为 0 0 5~ 0 15 μm ,HIPS中原有的尺寸为 1~ 4μm的大橡胶子未受破坏 ,形成了大小两种橡胶粒子共存的结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HIPS进一步提高 ,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 ,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这表明大小两种橡胶粒子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韧作用。提出了HIPS的脆 韧转变模型和聚苯乙烯 (PS)增韧的新机理 ,即HIPS中的大橡胶颗粒引发了大量的银纹 ,使相邻银纹间的“基体层”变得很薄 ,分散于HIPS基体中的SBR g PS橡胶小粒子促进了这些很薄的基体层发生屈服形变 ,从而吸收了大量的断裂应变能 。
张会轩张明耀
关键词:聚苯乙烯增韧机理脆韧转变HIPS微观形态结构橡胶粒子
水相悬浮法合成氯磺化聚乙烯的结晶动力学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水相悬浮法合成了氯磺化聚乙烯(CSM),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产物中不同氯、硫含量对氯磺化聚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БopoxobckИЙ方程得到的结晶动力学参数,较好地解释了氯磺化聚乙烯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的成核与生长机理。而且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Avrami指数n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约为4左右。说明CSM为三维球晶结晶生长,结晶速率常数变化无规律,但变化数量级非常小。
王哲边玉玲孙志坚张明耀杨海东张会轩
关键词:水相悬浮法非等温结晶结晶动力学
亚微米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接枝度对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使PB含量控制在20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粒子内部结构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接枝度对改性聚苯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认为橡胶粒子只有在1~3um时才能对聚苯乙烯进行有效增韧,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粒径约为300nm的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冲击韧性提高很大。此时,接枝共聚物具有最佳核壳比PB/PS为70/30,橡胶粒子呈均匀分散状态,且最大冲击强度为124.9J/m,相当于纯聚苯乙烯冲击强度的10倍。
高光辉赵文卓赵云娜张会轩
关键词:核壳粒子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增韧
抗冲击改性剂ACR增韧聚氯乙烯的机理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在双辊塑炼机和平板硫化机上于185℃下制备PVC/ACR抗冲击改性共混物。按照GB1040—79制备标准缺口冲击样条并进行冲击性能测试,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进行冲击样条的内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以韧性方式断裂的共混物会产生明显的应力白化区,且区内ACR粒子呈现出严重的空洞化形变,因此空洞化诱导聚氯乙烯塑料基体发生剪切屈服是ACR增韧聚氯乙烯的机理。
申欣吴广峰
关键词:抗冲击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空洞化机械共混
PB-g-SAN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对SAN树脂的增韧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合成了一系列PB质量分数为40%的PB g SAN弹性体·研究了共聚单体中叔 十二烷基硫醇(TDDM)质量分数对SAN共聚物接枝行为、弹性体粒子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单体中TDDM质量分数的增加,SAN在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降低,弹性体粒子中SAN包容结构的尺寸增大,在低温区的动态剪切模量下降·将其与SAN树脂共混后发现在共聚单体中引入TDDM后提高了弹性体粒子的增韧效率·
张明耀左良徐新锋张会轩
关键词:SAN树脂增韧种子乳液聚合共混
塑料的增韧机理被引量:23
2002年
用低胶ABS树脂与PVC树脂共混,制得了增韧PVC。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增韧机理,发现冲击断面周围应力发白区域内发生了空洞化,由此提出PVC的增韧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引发塑料基体的剪切屈服。这种增韧机理可以用Ludwik Davidenkov Orowan脆韧转变假说和Orowan的刻痕效应理论来解释。这种增韧机理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大多数塑料品种的增韧。
张会轩鲍晓野杨海东
关键词:塑料增韧机理高分子合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