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313)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胡立芬李家斌叶英高丽萍许夕海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吸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防护措施的改进与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医、护、患共同管理呼吸内科压疮高危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压疮高危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按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压疮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患共同管理模式。观察护士对两组患者压疮防护措施的落实率、患者或家属对使用压疮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及难免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防护措施的落实率为81.1%和94.6%,患者或家属对使用压疮防护措施的依从性较好者分别占78.4%和100.0%,难免压疮发生率为10.8%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护、患共同管理压疮高危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压疮防护措施落实率及患者或家属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同时降低了难免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 施艳群胡立芬刘平平杨秀英洪诗慧
- 关键词:呼吸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12年间腹水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腹水培养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以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住院患者作为A组,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的住院患者作为B组,分析其腹水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结果12年期间腹水培养送检637例次,培养阳性185例次,培养阳性率29.0%,共培养出细菌20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26株(62.1%),革兰阳性(G+)菌54株(26.6%),真菌23株(11.3%)。与A组比较,B组G-菌所占比例明显升高〔71.2%(99/139)比42.2%(27/64)〕,G+菌所占比例明显降低〔17.3%(24/139)比46.9%(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P=0.001)。ICU患者腹腔感染以G-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率(35.7%、10.3%)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3位。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95.0%、>73.3%),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米卡星、米诺环素敏感率达到70%,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有很好的敏感性(11.1%、0)。非发酵菌检出48株,检出率23.7%。A、B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8%(5/64)、23.7%(33/139),位于非发酵菌第1位。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0株(62.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84.6%;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5.3%、53.3%。白色念珠菌为腹腔感染最常见真菌(87.5%),未发现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菌株。结论 ICU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非发酵菌比例有增加趋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逐年增加,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 孔钦翔胡立芬周仲松沈继录许夕海叶英张照如李家斌
- 关键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腹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天然及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8
- 2011年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感染率在不断增加。其不仅对多种抗生素存在天然耐药性,也可同过耐药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本文综述了该菌对临床常见药物尤其是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的体外药敏情况,并阐述耐药基因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作用。
- 胡立芬叶英沈为华李家斌李旭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耐药耐药机制
- 2008—2012年安徽省3154株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安徽省40家参加医院2008年至2012年,每年9月份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1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SL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使用WHONET5.6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检测安徽省内3154株非发酵菌,占临床分离总数的27%。其中,占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50.1%、36.8%和6.7%。非发酵菌感染部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伤口创面、泌尿生殖道、胸腹腔,上述4种标本占整个临床分离株的89.2%。病区分布主要为呼吸内科(48.7%),其次为重症监护室(20.2%)、烧伤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9.8%和14.3%。药敏结果显示,安徽地区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并且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情况严重。结论近5年来,安徽地区非发酵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重视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并做好对其的耐药性监测。
- 周翔天高丽萍夏粤华梅清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 关键词:非发酵菌细菌耐药性监测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医院获得性感染
-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科收治的8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教育,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指导。于入院时、出院前对两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出院前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总分(76.3±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7.0±3.4)分(P<0.05)。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肝硬化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
- 周翠梅储雪琴刘燕韩秀峰柴利军
- 关键词:肝硬化思维导图健康教育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 X、qnr Y和qnr 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 胡立芬高丽萍陈曦沈为华朱玉林刘艳艳李家斌
-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QNR基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连反应
- 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经验被引量:1
- 2021年
- 肝移植术后感染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移植后感染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引起移植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包括高龄、慢性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等。早期发现和控制易感因素以及术后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时间、部位、病原菌特征及诊疗经验作一综述。
- 韩莹莹胡立芬
- 关键词:肝移植易感因素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器官损害的差异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和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器官损害的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49例,恙虫病患者16例。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地区、年龄、性别和各种临床表现)。病程中连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脂肪酶、淀粉酶、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FTS患者年龄(62.1±15.5)岁,范围17~87岁;恙虫病患者年龄(56.1±9.2)岁,范围47~7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47)。SFTS患者中男性25例(51%),恙虫病患者中男性8例(50%),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SFTS和恙虫病患者头痛呕吐、体表淋巴结肿大、意识障碍、蛋白尿、血尿、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损伤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2、4.38、8.71、11.17、7.88、5.56、4.35、9.43和8.13,P<0.05或0.01)。SFTS患者白细胞计数(Z=2.73)、中性粒细胞计数(Z=2.46)、淋巴细胞计数(Z=3.15)、血小板计数(Z=4.25)、白蛋白(Z=2.65)和血钠水平(t=2.10)低于恙虫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ST(Z=2.94)、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3.42)]、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Z=2.88)]、淀粉酶(Z=2.77)、脂肪酶(Z=2.82)、肌酐(Z=2.07)和尿素氮(Z=2.50)较恙虫病患者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FTS死亡16例,生存33例。死亡组与生存组年龄(t=3.33)、血小板计数(Z=2.55)、ALT(Z=2.10)、AST (Z=2.22)、LDH(Z=2.26)、CK(Z=3.50)、CK-MB (Z=3.10)、肌酐(Z=2.17)、尿素氮(Z=2.36)、血钠(t=2.65)比较差异均有�
- 胡立芬徐方明夏玲玲马雪娇常啸伍婷李家斌
- 关键词:丛林斑疹伤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器官损害
- 枸橼酸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枸橼酸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的分布,以期发现新型PMQR基因。测定临床分离的PMQR基因阳性枸橼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2009年临床分离的枸橼酸杆菌,PCR扩增qnr、nnr(6’)-Ib-cr和qepA基因,产物纯化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比对并行转移接合实验。对收集的PMQR基因阳性枸橼酸杆菌及其接合子,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收集的枸橼酸杆菌共31株,8株菌株扩增出qnr,qnr基因阳性率为25.8%;其中6株扩增出qnrB。4株qnr阳性菌株的qnr基因转移接合成功。在qnr阳性的枸橼酸杆菌中,测序发现1种PMQR基因新亚型,命名为qnrB24。所有qnr阳性临床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87.5%,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7.5%、62.5%、37.5%和87.5%,所有qnr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表型为敏感。喹诺酮类药物对qnr阳性的接合子最低抑菌浓度升高10-23倍,敏感性下降。结论安徽地区枸橼酸杆菌中qnr基因型的检出率较高,以qnrB基因型为主,qnr阳性枸橼酸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
- 邵宜波李旭胡立芬谢琴秀
- 关键词:质粒喹诺酮类基因扩增
- 安徽省85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该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7年住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59株,采用纸片法测定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菌株药敏结果、感染临床分布及药物耐药性变化。结果该院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为痰样本(682株,79.39%),其次是尿液样本(39株,4.54%)和血液样本(33株,3.84%);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256株,29.80%)和干部病房(112株,13.04%);448株(52.15%)菌株来源于65岁以上患者,且随着年龄增长,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增高。该菌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敏感率分别达到93.73%、88.60%和82.17%。2008—2017年间该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46、18.513、38.500和40.570,P均<0.05)。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需警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的发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敏感,可供临床选择。
- 张宇豪马晨城王明汉金慧茹孔令辉李家斌胡立芬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