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05A037)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家斌叶英王谦陈燕王迎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耐药性
  • 3篇内酰胺
  • 3篇内酰胺酶
  • 3篇基因
  • 3篇杆菌
  • 3篇埃希菌
  • 3篇大肠埃希菌
  • 2篇多重耐药
  • 2篇Β-内酰胺酶
  • 2篇肠杆菌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阴沟
  • 1篇阴沟肠杆菌
  • 1篇整合子
  • 1篇质粒
  • 1篇质粒介导
  • 1篇质粒介导AM...
  • 1篇质粒型AMP...
  • 1篇内酰胺酶类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李家斌
  • 6篇叶英
  • 4篇王谦
  • 3篇陈燕
  • 2篇程君
  • 2篇王迎迎
  • 1篇叶珺
  • 1篇许夕海
  • 1篇靳玉惠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5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6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总结2003年以来合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为今后的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对65例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分别为29例(44.6%)和23例(35.4%),婴幼儿最少,仅4例(6.2%)。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72.3%,暴发型占27.7%,死亡5例(7.7%)。共分离出33株脑膜炎奈瑟菌,培养阳性率为50.8%(33/65例),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44.6%(29/65例),脑脊液培养阳性者占31.4%(16/51例)。药物敏感结果显示,无论是C群脑膜炎奈瑟菌还是其他群,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普遍敏感,而对复方磺胺甲略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都在80%以上。血清学分类显示,高达82.8%(53/64例)的患者为C群菌株感染,与其他群流脑比较,C群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结论 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目前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主要菌株,C群感染者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治疗以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佳。
许夕海叶珺李家斌靳玉惠
关键词:脑脊髓炎奈瑟球菌脑膜炎流行病学研究
不同人群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健康成人、儿童和患者3组人群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way-40系统鉴定细菌,琼脂平皿倍比稀释法测定各种抗菌药物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on),对筛选出的215株MDR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检测这些菌株产AmpC和ESBLs的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显示较好的敏感性。健康成人和临床患者携带的MDR比例分别为58.3%和74.6%。PCR及序列分析表明本地区已出现CMY-2、DHA-1型AmpC酶和以CTX-M为主的ESBLs,并检测到1株新CMY型基因和1株ESACs菌株。结论健康人与患者肠道中病原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当高,在MDR中检测出多种AmpC和ESBLs基因。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减少耐药株出现。
叶英李家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肠杆菌科产AmpC酶的研究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06株肠杆菌科中产AmpC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对其耐药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耐药性,然后用多重PCR、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106株肠杆菌科中PCR检出AmpC酶阳性为35株(33.02%);药敏结果中,35株产酶株有34株对头孢西丁耐药,1株中度敏感;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68.5%和97.1%。结论在弗氏柠檬酸杆菌发现质粒介导的新AmpC酶;耐药株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有一定的联系。
王迎迎程君叶英李家斌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耐药性肠杆菌科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Ⅰ类整合子的大肠埃希菌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第50号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E50)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AmpC、ESBLs)及Ⅰ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对E50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耐药表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其AmpC、ESBLs和整合子基因类型,并进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结果E50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同时携带CTX-M-15、SHV-1、TEM-1和DHA-1型β-内酰胺酶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复杂,它可同时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并已成功地将AmpC和ESBLs接合在一起,对此类产酶菌首选碳青酶烯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应高度重视整合子对多药耐药形成的作用。
叶英王谦李家斌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整合子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多种质粒介导的AmpC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产质粒介导的 AmpC β内酰胺酶细菌的基因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共407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 AmpC 酶,琼脂稀释法检测耐药性,PCR 扩增各组基因及测序以确定 AmpC 酶基因型。结果头孢西丁三维试验阳性率为8.1%(33/407),其中质粒介导的 AmpC 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0%(12/407)。PCR 扩增和测序结果证实为5株 bla_(CMY-2)、4株 bla_(DHA-1)和2株 bla_(ACT-2)基因,并发现1株新的 CMY 型基因,DNA 测序表明该基因和 CMY-2有97%的同源性,并在国内首次发现 bla_(ACT-2)基因。药敏试验显示对头霉素和哌拉西林耐药,对亚胺培南100%敏感,2株产 DHA-1型酶的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结论安徽省各地区已有质粒介导 AmpC 酶的出现,基因型有 CMY-2、DHA-1和 ACT-2。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 AmpC 酶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叶英王谦陈燕李家斌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基因质粒大肠杆菌
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和基因型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耐头孢西丁的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其AmpC酶基因型别。方法对49株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平皿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产酶株的药物敏感性,提取质粒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型,设计引物进行结构基因的全长扩增和测序。结果29株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59.2%)产质粒介导AmpC酶;其中检出DHA型16株,CIT型6株,EBC型7株,发现新的基因型2种,自命名为ACT-3和MIR-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125013和EF587233。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AmpC酶发生率高,以DHA-1型为主,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2株新基因。治疗相关感染以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
陈燕叶英王谦程君王迎迎李家斌
关键词:质粒介导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耐药性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DHA-1基因的检出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测定56株同时耐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阴沟肠杆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型。方法先后用头孢西丁纸片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及酶抑制试验和微量稀释法进行表型检测。接合试验证实酶基因的转移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鉴定质粒型AmpC酶基因型。结果受试的56株细菌中有5株三维试验阳性,其中1株能转移接合,接合子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呈阳性,等电点为7.8,基因测序表明和DHA-1型AmpC酶一致。结论我国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已获得质粒型DHA基因,DHA基因可通过转化、接合等方式转移给其他细菌且易于传播,因此应加强监控以防DHA基因在革兰阴性菌中流行。
叶英王谦陈燕李家斌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AMPC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