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11)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苏文华杨建军杨波张光飞王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吉林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干热
  • 5篇干热河谷
  • 3篇元谋干热河谷
  • 2篇种内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萌发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2篇分布区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云南松
  • 1篇云南松林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特征
  • 1篇生态交错带
  • 1篇松林

机构

  • 8篇云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7篇苏文华
  • 2篇张光飞
  • 2篇杨波
  • 2篇王玲玲
  • 2篇施展
  • 2篇赵冠华
  • 2篇杨建军
  • 1篇王兵
  • 1篇张志明
  • 1篇刘婕
  • 1篇曹建新
  • 1篇徐倩
  • 1篇李文庆
  • 1篇杨锐
  • 1篇李双良
  • 1篇李金
  • 1篇张博睿

传媒

  • 2篇种子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Meteor...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功能性状组合的海拔梯度响应被引量:25
2015年
植物功能性状能够显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的适应对策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性状组合。干热河谷地区水分是最主要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之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关注于干热河谷局部地段,对于从垂直海拔上来研究不同植物在环境梯度下的变化的研究较少。干热河谷地区由于梵风效应,水分胁迫沿海拔梯度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湿度和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减小,辐射增强。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4个海拔梯度(1 491.33、1 730.20、1 850.00、1 925.57m)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片厚度(LT)和叶密度(LD)5个功能性状,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了海拔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均呈现出一定差异,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为LD>LA>SLA>LT>LDMC(分别是101%、64%、56%、41%和19%);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5个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显著(F=56.218,P<0.01;F=7.829,P<0.01;F=11.21,P<0.01;F=7.429,P<0.01;F=19.213,P<0.01),尤其是在最低(1 491.33 mm)和最高(1 927.57 mm)海拔之间,各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2)性状之间存在组合关系,LD与其他性状间相关性最为明显,除LDMC以外,LD与LA、SLA、LT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LDMC与LA和LT呈极显著负相关;SLA与LA和LT呈正相关,而与LDMC显著负相关;LT与SLA显著正相关,与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3)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之间,性状组合存在非同步变化现象。研究显示,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植物对水分环境的海拔梯度变化产生功能性状组合的响应,低海拔和高海拔物种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策略不同,使得植物在海拔梯度上出现叶片功能性状组合的分化和差异。
杨锐张博睿王玲玲杨建军苏文华张光飞杨波周睿
关键词:海拔梯度环境响应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Soil Moisture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of Yunnan
2013年
[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soil moisture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of Yunnan. [ Method] We investigated soil moisture in rainy season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By combining completed research about soil moisture in dry season, data in rainy and dry seasons were contrasted to study seasonal dynamics of the soil moisture in the zone. [ Resultl Soil moisture in rainy season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but would decrease within 1.0 m below the root layer. The soil moisture of grassl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oodland, while soil moisture of the savann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oodland but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assland.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soil mois- ture in dry season, it is clear that to avoid forming permanent soil desiccation, based on soil and hydrology conditions in Yuanmou, it is better to plant grass not tree in Yuanmou when we do something ab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 Condusion] The research had certain guidance significance for planting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crops and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
Yuanjiao ZhaoWenhua SuGuangfei ZhangFengtao CuiRui Zhou
基于比叶面积的退耕还林地生态交错带宽度测定被引量:2
2017年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着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而引起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变化。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自身对所处生长环境的适应及响应,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土壤条件一致、地形地貌条件相近、不同退耕年限(3年和9年)的2块样地,以植物群落方法为基础,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与云南松交错地带中植物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探讨生态交错带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判定不同退耕年限生态交错带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1)平均SLA:生态交错带>撂荒地>云南松林;(2)退耕3年撂荒地样带中的植物平均SLA(12.05)>12,退耕9年撂荒地样带中的植物平均SLA>9.09,表明共存的植物其叶片性状特征对环境异质性具有不同的响应,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境,其SLA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退耕3年撂荒地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25m,退耕9年撂荒地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40m。
李文庆徐倩李金李双良遇翘楚张志明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退耕还林云南松林比叶面积
滇石栎沿纬度梯度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被引量:24
2015年
对滇石栎分布区的南部边缘到北部边缘的8个种群进行取样,分析叶片的比叶重、叶密度、低温敏感度和Fv/Fm4个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主要探讨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程度,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对功能性状变异的相对贡献,以及种群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与生境纬度和气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个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6.0%、17.7%、21.1%和4.01%。种内的变异源来自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其中种群间和叶片间的差异贡献最大。生境气温与比叶重和Fv/Fm分别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与叶密度和低温敏感度分别呈开口向下和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在4个性状的主成份分析显示,没有一个种群更靠近第1和第2主成份的原点,分布区边缘种群位于第一轴的两侧。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在分布区内为适应环境变化叶片功能性状产生变化,没有一个种群可代表物种水平上的叶片功能性状数量特征。在研究植物种功能性状的平均值或进行功能性状的种间比较时,种内变异不能被忽视。
苏文华施展杨波杨建军赵冠华周睿
关键词:比叶重干物质含量FV/FM分布区
不同温度处理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以中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物种疏序黄荆(Vitex negundo L.f.laxipaniculata Pei)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讨植物对火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结果表明,1)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萌发率低于常温对照外,其余各组萌发率均高于常温对照组,萌发率在80℃(5 min)处理时最高,为(62.33±3.13)%,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种子热冲击效应指数RI小于0外,其余各组均大于0,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0.3529),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冲击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3)主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长度对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F=148.092,p<0.001)影响最大;4)萌发前的高温处理对种子活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种子结构,影响其萌发;5)热冲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势,加速种子萌发,且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疏序黄荆种子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且热冲击可提高其萌发势,缩短萌发所需时间。
李昭华郭超凡刘婕殷丽龙左卿沙月周绍齐苏文华周睿
关键词:干热河谷热冲击种子萌发
海拔梯度下元谋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1
2018年
大尺度环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有关元谋干热河谷内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以及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以元谋干热河谷10个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探讨了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以及β多样性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干热河谷内群落的总盖度与海拔之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总盖度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低值(63%)出现在海拔1 400m处,最高值(89%)出现在海拔2 000m处;灌木层盖度与海拔呈现显著正相关趋势,最低盖度(28%)出现在海拔1 100m处,最高(68%)出现在海拔2 000m处;草本层盖度与海拔呈现出显著负相关趋势,最低盖度(53%)出现在海拔2 000 m处,最高(73%)出现在海拔1 100 m处;(2)丰富度指数(S)总体上呈现出沿着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变化范围为2~15;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范围分别为0.53~1.06、0.12~0.23;Simpson指数(D)则与之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变化范围为0.08~0.02;(3)相异性指数SI在海拔1 400~1 500m处达到最大值(0.8),Cody指数较小,为0.5,表明此处β多样性最小,物种更替速率最慢,群落处于较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并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且干热河谷植被的分布上限在海拔1 400~1 500m处。研究结果对维持和管理河谷植物多样性,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张彧苏文华周睿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海拔梯度
滇石栎叶片防御性状的种内变化及其对分布区边界范围的影响
2016年
对滇石栎物种自然分布区南北方向的8个种群进行采样,其中包括分布区最南和最北边缘的种群.分析其叶片厚度、硬度、总酚含量和缩合单宁含量的种内变异及其相关性,主要探讨叶片防御性状对物种自然分布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滇石栎叶片4个防御性状的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9.31%、43.72%、20.83%和32.56%.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间,是滇石栎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叶片化学防御随分布区海拔升高而增强,存在生长与防御的权衡关系.滇石栎最北端冕宁种群综合防御投入最大,采取低生长高防御的生活对策,成为滇石栎分布区北部边缘种群.最南端的屏边种群表现出较弱的防御能力,但生长达到种内最大值,采取快速生长的生活对策,成为滇石栎分布区南部边缘种群.滇石栎叶片防御性状的变化对物种沿纬度方向分布区的范围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
赵冠华苏文华王玲玲施展霍冬芳
关键词:叶片分布区总酚含量
元谋干热河谷桉树人工林内坡柳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典型脆弱区,过去开展了种植桉树林为主的植被恢复,但其生态效应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元谋干热河谷本地典型物种坡柳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桉树林和自然群落2个不同类型的群落中,测量了坡柳的比叶面积(SLA)和叶片饱和水分亏缺(WSD)等9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数以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WSD、LRWC、LDMC、LMP等功能性状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含量都表征出在人工桉树林的生境更加干旱;(2)桉树林下坡柳的LA、LT以及SLA增大,LD减小,这些指标的增大并不利于物种耐受干旱环境。本研究表明,生长于人工桉树林下坡柳的生境更加干旱,且产生了不耐旱的性状,对其生长极其不利。
余娇娥司宏敏吴雪涛马筱曹建新张光飞苏文华周睿
关键词:干热河谷桉树
萌发前高温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高温可促进许多物种的种子萌发。以中国西南干热河谷代表物种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种子为实验材料,在萌发前用60℃(10,20,40min)、80℃(5,10,20min)、100℃(2.5,5,10min)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观测种子萌发率,以常温(25℃左右)为对照,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探讨火对干热河谷植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处理温度为60℃和80℃时,黄茅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常温对照组,80℃20min处理的萌发率最高,为(85±4.12)%,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60,80℃以及100℃2.5min处理对黄茅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100℃5,10min的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萌发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3)经60℃10,20,40min和80℃5,10,20min以及100℃2.5min处理后,其萌发势高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了种子萌发时间;4)100℃5,10min处理的黄茅种子活力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5)黄茅种子萌发时间集中在前1周,后续虽有萌发,但萌发率较低。研究表明,萌发前高温处理可促进黄茅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
余娇娥吴雪涛司宏敏马筱王兵闭鸿雁徐清林素汀苏文华周睿
关键词:种子萌发干热河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