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05)

作品数:69 被引量:874H指数:16
相关作者:余新晓赵阳宋思铭王贺年毕华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8篇水利工程
  • 7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土地利用
  • 11篇土壤
  • 11篇径流
  • 8篇人工林
  • 7篇环境因子
  • 6篇油松
  • 6篇水分
  • 6篇气候
  • 6篇流域
  • 6篇降雨
  • 5篇土地利用变化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林冠截留
  • 5篇枯落物
  • 5篇黄土区
  • 4篇杉木
  • 4篇生态
  • 4篇水文

机构

  • 5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河南省林业科...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江西省林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3篇余新晓
  • 13篇赵阳
  • 11篇宋思铭
  • 9篇王贺年
  • 7篇黄枝英
  • 7篇张艺
  • 7篇毕华兴
  • 6篇吴海龙
  • 5篇张金池
  • 5篇许华森
  • 5篇李庆云
  • 5篇赵亮生
  • 5篇闫文德
  • 4篇王友生
  • 4篇邵方丽
  • 4篇项文化
  • 4篇高路博
  • 4篇鲍彪
  • 4篇杨芝歌
  • 4篇贾国栋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水文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7篇2013
  • 22篇2012
  • 15篇2011
  • 1篇201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门川流域土地利用景观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2
2013年
为探讨首都圈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以密云县红门川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马尔科夫模型等方法研究流域景观动态演变,结合灰色GM(1,1)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与区域政策、人口3方面探讨了流域景观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水域面积迅速减少和居民与工矿用地持续增加是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最明显特征;流域景观破碎度增加,不同景观类型斑块分布趋于聚集,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预测2020年流域水域面积较1990年减少67.5%,水域减少会加剧流域用水矛盾;2020年流域森林覆被率降至73.81%,但仍满足以水源涵养为目标的适宜森林覆盖率要求;降水减少是流域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政策是林地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因素则是导致居民与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水域等向耕地转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赵阳余新晓贾剑波刘旭辉
关键词:水源保护土地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景观指数退耕还林工程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枯落物层水文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策略及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近熟阶段枯落物储量分别为5.37、15.50、23.31t.hm-2;同一林分不同层次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明显;枯落物吸水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min内吸水速度最快,枯落物吸水速度与其浸泡时间相关性极高;随着林龄的增加,单位面积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呈增长趋势,幼龄阶段、中龄阶段、近熟阶段分别为76.93、91.76、108.16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相当于水深为6.14、8.04、9.39mm。
赵亮生闫文德项文化梁小翠伍倩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
天然杨桦次生林表层土壤水分与枯落物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6
2012年
枯落物作为水分调节的作用层,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地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天然杨桦次生林的表层土壤水分和不同分解程度的枯落物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空间变异均以指数理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其结构比分别为88.3%,66.6%,89.2%和57.79%,未分解层和已分解层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表层土壤水分与半分解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分形维数显示表层土壤水分和枯落物层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显著的各向异质性结构特征。从全方位的分形维数来看,表层土壤水分的分形维数为1.918;枯落物半分解层的分形维数最大,为1.967,明显与其他枯落物层不同;未分解和已分解层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别为1.925和1.928。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半分解层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东-西和南-北方向均无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水分、未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空间分布较为连续,且具有相似性,空间分布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南-北方向上差异较小。
邵方丽余新晓杨志坚王贺年
关键词:表层土壤水分枯落物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
三维激光技术无损测量林分结构因子适用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数字化林业"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三维(3D)激光扫描作为一种可以快速获取目标三维点云数据的新兴测绘技术,已在林业勘查规划、林分结构研究以及单木模型三维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为了探究该技术在森林测树应用中的测量精度,通过将野外三维激光扫描林分结构因子数据与传统经典测树学方法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构建的测树因子模型精度较高,其中,扫描胸径平均误差-0.16%,扫描树高平均误差-0.35%,扫描胸高断面积误差为-0.11%,误差均满足林业测树精度要求。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树保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采伐等林业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可适用性与应用前景。
赵阳余新晓
关键词:点云数据
异质下垫面显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显热通量的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显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探讨了鹫峰站点复杂下垫面水热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鹫峰站点显热通量日变化规律与平坦(或均匀)下垫面相似,即显热通量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个典型晴天均有峰值出现,从年初至年末显热通量峰值从中午11:00左右向上午偏移;秋分日显热通量波动最明显,冬至日波动较为平缓;夏至日显热通量值最大,处于波峰期,冬至日显热通量值最小,处于波谷期。(2)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下垫面蒸散发、风速、风向以及太阳净辐射是影响显热通量传输的主导因子,且不同典型晴天的主导因子不同。(3)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与显热通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受下垫面植被组成复杂,地形起伏大等因素的影响,风向与风速与显热输送也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复杂山区显热通量规律的认识。
吴海龙余新晓张艳李轶涛刘旭辉黄枝英
关键词:显热通量主成分分析
天然杨-桦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被引量:23
2011年
运用直径分布和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了木兰围场4hm2天然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然杨-桦次生林林分径级结构呈反"J"型曲线;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其弱度和零度混交比例达51.6%,山杨、白桦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5和0.39;以胸径、树高为参数的大小比数基本一致,显示山杨、白桦处于亚优势向中庸的过渡状态;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与树木起测直径密切相关,当起测直径为1cm≤DBH<6cm时,林分呈聚集分布,当起测直径DBH≥6cm时,林分呈随机分布.
邵芳丽余新晓宋思铭赵阳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混交度角尺度
樟树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对比分析长沙城区内与城郊樟树人工林2011年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效应,研究得出结论:城郊樟树林年降水量为2 028 mm,年截留量为515.8 mm,林内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4.57%,达1 512.2 mm;市区樟树林年降水量、截留量、林内降水量均低于城郊,虽然年截留量低于城郊,但截留率则高于城郊。市区和城郊樟树林的穿透水变化规律虽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相似,两块检测样地在雨量极低时截留作用差异较为明显,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率差异变小。通过研究分析两块样地的监测数据可看出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城郊樟树人工林林冠均有明显的截留效应。
赵亮生闫文德项文化项文化伍倩
关键词:樟树人工林林冠截留
北京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TRIME管状土壤含水率测试仪定位测定,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季节性变化以及土壤水分消退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上一致,先增加再近稳定后缓慢减少,各林地土壤含水率大小顺序为:栓皮栎>刺槐>油松>侧柏,土壤水分大致分为:表层速变层、水分利用层、水分稳定调节层。2)4块林地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平均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cm处的变异系数最大,这可能与降水的入渗与树木的吸收两种作用有关。3)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明显,大体上在7月~9月份较高,6月份含水率较低。整个生长季土壤平均含水率差异不是很大。4)在8月3日较大规模降水后,4种林分的土壤水分消退都体现出了蒸渗型的特征。
黄枝英史宇焦一之余新晓杨芝歌张艺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生长季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潮白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定量影响被引量:50
2012年
为量化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该文以华北土石山区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WY(annual water yield)模型及分离评判法定量分析了1956-2010年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潮白河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年径流量在1979年发生减少突变;气候变化是潮河、白河流域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分别为59.3%和93.5%;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40.7%和6.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年径流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林地对径流变化贡献率平均达到67%,耕地和草地分别为18%和15%,水域、未利用地因所占面积比例小,与流域年径流变化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水土资源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
赵阳余新晓郑江坤武巧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径流贡献率
植物盐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目前全球约有8.31亿hm2的土壤受到盐渍化的威胁,造林绿化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掌握植物盐胁迫的机理和研究趋势至关重要。笔者在分析国内外植物盐胁迫研究的基础上,从植物形态结构变化、离子吸收及区隔化、渗透调节、抗氧化酶诱导及光合作用响应等方面总结了植物的耐盐机理,认为今后应当深入研究盐胁迫下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离子响应及光合特性的变化,将植物组织的功能和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研究相结合,加强植物抗性基因及相关蛋白、植物改良剂等的研究,从而对盐碱地土地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更有效的实践指导。
岳健敏任琼张金池
关键词:盐胁迫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