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69005)
- 作品数:18 被引量:508H指数:13
- 相关作者:蒋忠诚李先琨吕仕洪向悟生欧祖兰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西岩溶植被及其多样性
- 石漠化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石漠化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植被生态系统。广西是全国植被类型最齐全和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桂西南岩溶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三个特有现...
- 李先琨蒋忠诚吕仕洪欧祖兰向悟生陆树华苏宗明
- 关键词:区系成分生境异质性生态功能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被引量:41
- 2001年
- 广西弄拉是一个典型的峰丛石山区 ,但岩溶地质背景比较特殊 ,碳酸盐岩地层中含有泥硅质成分 ,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 ,为发展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自从 6 0年代初 ,当地居民开始封山育林 ;80年代开始发展名特优药材和果树。长年的努力 ,当地居民不但营造了人工次生林 ,涵养了表层岩溶泉水 ,而且已经脱贫致富 ,使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 ,初步形成了立体生态农业结构。然而 ,其立体生态农业结构比较简单和脆弱 ,需要优化。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生态的合理布局 ,药材和果树的有效管理和集约化生产 ,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是关键。
- 蒋忠诚
- 关键词:生态重建
- 广西弄岗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的小气候特征被引量:25
- 2004年
- 探讨了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梯度的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演替群落的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气温上升和下降的速度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呈下降趋势,各群落的气温垂直变化一般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各演替阶段群落的土壤5cm处的温度变化呈不规则的单峰曲线;随着演替的进展,各群落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幅随着演替的进展而变小;一般来说,随着高度的增加,各演替阶段的光照强度也增加。
- 邓艳蒋忠诚李先琨吕仕洪曹建华李恩香蓝芙宁
- 关键词:岩溶演替小气候
- 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日变化特征被引量:26
- 2004年
- 选择广西不同气候带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岩溶区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监测了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荒漠阶段和草丛阶段,群落光照强、土温和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时间波动比较明显:灌丛阶段群落冠层以下的照度、气温均较低,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冠层以上的光照强度和气温均出现了大幅上升,而且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落叶阔叶林阶段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阶段群落内部的照度、气温及土壤温度均大幅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较大水平,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比较平缓。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动态与群落结构和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密切相关。
- 向悟生李先琨吕仕洪陆树华覃家科欧祖兰区智
- 关键词:岩溶植被演替日变化空气相对湿度
- 喀斯特峰丛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与植被恢复试验被引量:49
- 2005年
- 中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呈加剧趋势,危害很大,不但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峰丛区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峰丛区为示范点,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模式,生物工程、水利工程结合,提倡复合农林经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经过3年的示范试验,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3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
- 李先琨吕仕洪蒋忠诚何成新陆树华向悟生欧祖兰
- 关键词:植被恢复
- 桂西南峰丛洼地退化植被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南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植被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1)厚度为20cm的表层土壤的种子库密度,其值变动于0~1125粒·m^-2;(2)在物种丰富度和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均是草本植物,其中又以禾亚科、菊科的植物为主,灌木种类和数量较少,无乔木种类出现;(3)种子多集中在上层或接近上层,并且自上而下递减明显;(4)11月份采样的各演替阶段的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普遍比5月份相应演替阶段的高;(5)任两演替阶段的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较低,但出现在相邻的两个演替阶段相似性系数比相邻较远的两个演替阶段的相似性系数要高;(6)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关性不管在早期阶段还是中后期阶段都不紧密,而且从草丛阶段向乔灌林阶段演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对桂西南峰丛洼地退化植被,有必要开展人工诱导促进封山育林区植被恢复,从而构筑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 欧祖兰吕仕洪陆树华王晓英向悟生覃家科
-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种子库演替阶段储量
- 广西马山岩溶山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动态被引量:16
- 2005年
- 于2002年8月29~30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广西马山县岩溶山地封山育林过程中植被种类更替与小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初期生境条件是干燥、高温、低湿,小气候因子日变幅度大,植物群落是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的草本和灌木;封山育林中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灌-草2个层次,夏季气温开始下降,湿度增大,光照度开始降低,土壤温度波动略为平缓,耐阴的灌木和草本种类增多,原生性森林群落的乔木幼树开始出现;封山育林中后期,群落的平均高度达7~15m,出现乔-灌-草3个层次的结构,逐渐形成森林小气候,群落内光照强度降低、夏季气温低、湿度增大,基本上由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组成种类占主导地位,演替初期的阳性先锋草本和灌木种类基本上消失。
- 覃家科李先琨吕仕洪向悟生陆树华区智
- 关键词:植被小气候封山育林岩溶山地
- 桂西南岩溶山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8年
- 实现岩溶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对岩溶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林是桂西南岩溶山地特有的具代表性的原生性森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以蚬木种群为优势的岩溶植被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岩溶动力系统对蚬木种群发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先锋群落中,种群缺少大径级个体,幼苗幼树占多数,存活曲线略为凸形且接近于直线,种群结构基本为初始增长型;蚬木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由初始增长型向增长型或稳定型变化;在顶极群落阶段,蚬木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或直线型,种群具备所有径级的个体,幼苗幼树所占比例高,大径级个体所占比例少,种群结构基本上为增长型或稳定型,但在蚬木种群不占优势的顶极群落中,种群缺少中间径级的个体,种群结构表现为间歇型,存活曲线为不连续型。随着岩溶植被的演替发育,表层岩溶泉水中的Ca2+、游离CO2、HCO3-随着植被的发育和演替而呈现增大的趋势,pH值、水永久硬度则逐渐下降,显示水质的改善。
- 李先琨蒋忠诚黄玉清向悟生吕仕洪叶铎苏宗明
- 关键词:岩溶山地植被演替蚬木岩溶动力系统
- 广西木论两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比较被引量:8
- 2002年
- 着重分析了木论喀斯特林区珍稀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和翠柏两种植物中13种元素的背景值,同时分析了这两种植物内的元素迁移。单性木兰和翠柏体内的元素含量顺序较相似,并且同一元素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也较相似,但单性木兰的Si含量要比翠柏的高,而Cu的含量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对大多数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两种植物对N,P,Ca,Cu的归还系数相似,单性木兰K,Al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高,但Mg,Si,Fe,Zn的归还系数比翠柏的低。单性木兰和翠柏的归还系数与吸收系数相似,说明这两种植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的吸收和归还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 邓艳蒋忠诚李恩香蓝芙宁
- 关键词:单性木兰翠柏珍稀濒危植物地球化学腐殖质
- 广西阳朔岩溶植被演替过程种群变化及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5
- 2005年
- 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广西阳朔岩溶植被在演替过程中的种群变化和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耐荫种群增加,乔木种群增加,优势种的更替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后一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往往已经隐含在前一演替阶段中;物种丰富度随演替进展表现出草丛<落叶阔叶林<灌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趋势;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在各演替阶段中均是最高的;在各演替阶段中,落叶阔叶林阶段的群落均匀度均表现为最大。
- 欧祖兰李先琨苏宗明
- 关键词:岩溶植被演替种群变化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