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林业厅科技项目([2005])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陈顺立张华峰汤行昊欧文胜方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林业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树枝
  • 9篇桉树
  • 9篇桉树枝瘿姬小...
  • 9篇小蜂
  • 4篇抗虫
  • 3篇抗虫性
  • 2篇幼虫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桉树品系
  • 1篇代谢物质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物质
  • 1篇有机物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森林保护学
  • 1篇生长发育影响

机构

  • 7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闽西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陈顺立
  • 5篇张华峰
  • 4篇汤行昊
  • 3篇方晓敏
  • 3篇欧文胜
  • 1篇林秀琴
  • 1篇陈汉章

传媒

  • 4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林间化学防治试验被引量:5
2013年
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以及这3种农药的混配剂,分别稀释成5、10、20倍液,采用注干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进行林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施药30 d后,相同浓度的不同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则存在极显著差异。混配剂5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在30 d内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1.63%。施药后5~10 d,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施药10 d后,死亡率的增长速度明显变缓。同一种药剂的浓度越高,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致死时间越短。
郑宏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化学防治试验
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背面组织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的下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桉树叶片中,气孔的长度与抗虫呈负相关,灰度值与抗虫性存在一定关系。在受害植株中,中感品系受害叶片的气孔长度极显著大于未受害叶片,而高感品系则有缓慢缩小的趋势。受害后的叶片背面,气孔密度都略有减少,邓恩桉表现为极显著变化,巨桉QG8和巨圆桉DH201-2的变化不显著。蜡质的堆积圈的相对高度,在受害后都减低。在未受害叶片中,高抗、高感品系密被蜡质;高抗品系主脉细胞细长,主脉由粗短细胞组成;中感品系的蜡质呈薄膜状。高感品系植株的受害叶片气孔周围的蜡质晶体呈熔融状态,覆盖了部分气孔面积,受害主脉粗短,叶缘界限不清晰。中感品系的蜡质则向外熔融扩散,增大了气孔的裸露,主脉细胞融合,叶缘有沉淀物。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气孔长度短,主脉细胞细长的品系抗虫性较强。
陈顺立方晓敏张思禄陈汉章曹金亮欧文胜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细胞形态扫描电镜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张华峰陈顺立康文通汤行昊方晓敏欧文胜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机械损伤茉莉酸甲酯
不同桉树品系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叶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9和巨桉QG5为抗虫品系;巨桉QG8、巨桉QG3和巨圆桉DH201-2为高感品系;抗虫品系与高感品系相比,抗虫品系叶柄的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多糖含量明显低于高感品系,黄酮、单宁、总酚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柄中多糖含量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单宁含量对桉树抗虫性影响较大。
张华峰康文通陈顺立汤行昊林秀琴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品系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抗虫性灰色关联分析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国内外分布、寄主植物的经济与生态重要性、潜在的危害性、传播扩散能力、风险管控难度5个方面开展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综合风险评估值为R=1.988,在我国属于中度并接近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我国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潜在威胁较大。为此,建议我国引种和栽培桉树的省(市、区)将其列入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加强检疫管理、监测预警,优先选用抗性品种或无性系造林,加强抚育施肥管理,防止扩散危害,保障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
魏初奖张华峰张思禄陈顺立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及颜色的选择被引量:12
2013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E.camaldulensis 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③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 QG3,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 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 GL9,尾巨桉DH32-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 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张华峰陈顺立康文通汤行昊欧文胜方晓敏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桉树枝瘿姬小蜂寄主选择挥发性有机物
不同诱导处理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
2014年
通过对桉树植株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危害、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等不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受害植株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诱导处理后的植株接入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现其子代存活率降低、雌虫体重下降、怀卵量减少、寿命缩短和种群趋势指数下降。由此可见,这几种处理方式都能诱导桉树产生抗性,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种群趋势等造成影响,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陈顺立张华峰魏初奖陈德兰张思禄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抗虫性
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在林间调查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种(系)危害情况,以及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和生长发育、繁殖力影响。结果表明:(1)福建省桉树主栽品种(系)大部分都可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并可在尾赤桉DH201-2、巨桉QG3、邓恩桉、尾叶桉U6、巨尾桉GL9、大叶桉和窿缘桉等7种桉树品种(系)上形成虫瘿,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其生活史。(2)研究发现不同桉树品种(系)受害程度和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程度是不同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寄主的选择频次率、产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有差异。(3)以不同桉树品种(系)为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除雌性比差别不大外,其余如出蜂数、雌成虫体质量、怀卵量、寿命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差异。(4)对寄主进行适合度分析,并用聚类分析法将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寄主划分为适宜寄主、较适宜寄主、较不适宜寄主、不适宜寄主4类。在适宜寄主上寄生取食,每雌怀卵量都达70粒以上,存在种群暴发的生物学潜能。在生产上可使用寄主适合度指标做为抗虫品种(系)筛选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张华峰肖华陈顺立康文通汤行昊张思禄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抗虫性
农药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毒力测定
2014年
选取噻虫啉、吡虫啉、毒死蜱、噻虫嗪4种福建省林农广泛使用且内吸性强的药剂,采用对环境污染极小的树干注药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中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前人采用喷雾法防治虫瘿内的幼虫相比,树干注药法防治效果更好。所选用的4种农药中,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的1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最好,施药18 d后校正死亡率达91.67%。4种药剂施药后2~10 d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增幅都较10~20 d要大,且药剂稀释倍数越高,对幼虫的致死中时间越长。
黄钦府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农药毒力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