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09-ZDa-01)

作品数:32 被引量:195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移民张海宏王致周海林林毓嫱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职业病
  • 11篇职业病危害
  • 9篇职业卫生
  • 5篇中毒
  • 3篇噪声
  • 3篇职业病危害因...
  • 3篇汽车
  • 3篇健康
  • 3篇二氯乙烷
  • 2篇电焊
  • 2篇亚急性
  • 2篇造船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职业病危害控...
  • 2篇溶剂
  • 2篇微波
  • 2篇微波辐射
  • 2篇控制效果评价
  • 2篇急性

机构

  • 31篇广州市职业病...
  • 2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1篇刘移民
  • 6篇张海宏
  • 6篇陈育全
  • 6篇林毓嫱
  • 6篇王致
  • 5篇刘丽芬
  • 5篇顾春晖
  • 5篇何健民
  • 5篇谭强
  • 5篇周浩
  • 5篇周海林
  • 4篇张海
  • 4篇曾文锋
  • 4篇梁嘉斌
  • 3篇刘薇薇
  • 3篇邓颖聪
  • 3篇肖吕武
  • 2篇舒友梅
  • 2篇许启荣
  • 2篇朱少芳

传媒

  • 12篇中华劳动卫生...
  • 7篇职业卫生与应...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在评价项目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法应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查法、MES评价法、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估法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法相结合。结果应用MES评价法确定3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某造船项目为危害三级,属于显著危险;某制药项目为危害四级,属于一般危险;某化工项目为危害五级,属于稍有危险。应用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法对企业管理质量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分级,某造船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分级为不合格;某制药项目职业管理分级为一般;某化工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分级为良好。整合MES评价法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法对3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分级分类,某造船项目综合风险分级为D级;某化工项目综合风险分级为A级;某制药项目综合风险分级为B级。结论通过把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方法应用到某造船项目、某化工项目和某制药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得到的评价结论合理,显示出本方法有较好的实用性。
刘丽芬梁嘉斌王致邓颖聪张海刘移民
关键词:职业卫生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汽车轮圈厂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风险评价的方法也正从定性法逐渐向定量法发展,从局部评价向综合评判发展;本研究我们尝试引入模糊数学等的半定量评价技术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探讨其实用性。
邓颖聪刘移民张维森陈菊艳王致杜伟佳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车轮定量法
关于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探讨被引量:12
2011年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根本保障,职业病危害及其引起的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其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职业病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和家庭生活困难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良好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随着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防法")的实施,
谭强刘移民顾春晖何健民李荣宗
关键词:职业卫生
2003年-2010年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质控考核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的理化检测能力。方法:通过收集该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在2003年-2010年期间参加质控考核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参加质控考核项目总体合格率为90.6%(58/64),其中水质样品考核项目合格率为33.3%(2/6),工作场所空气样品考核合格率为95.7%(44/46),生物样品考核合格率为100%(12/12)。结论:应加强实验室在水质样品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理化检测水平。
谭强刘移民顾春晖李荣宗何健民
关键词: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法在某造船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选取某造船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应用与探讨。方法通过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综合采用MES评价法、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估法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法,对该造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结果MES评价法显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为3级,属显著危险;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法计算Q值为0.52,其等级为不合格;MES法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法综合评价显示,该造船项目综合风险分级为D级,需跟踪整改,重点改进卫生管理。结论MES法及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法应用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结论客观合理,适用性较好。
曾文锋谭强吴诗华邓颖聪刘丽芬王致刘移民
关键词:职业卫生
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颅内压升高救治的探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颅内压升高的救治方法。方法2009至2013年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以颅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3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32例患者起病后表现以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为主;可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基本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8例(29.63%),轻度异常脑电图9例(33.33%),中、重度异常脑电图10例(37.04%)。头颅CT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双侧基底节、丘脑、放射冠区及小脑齿状核异常信号影,双侧大脑广泛脑水肿和(或)脑肿胀;32例患者中5例突发出现脑疝(其中3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4例死亡,9例症状好转,但颅内压未恢复正常而自动出院,19例颅内压恢复正常出院。32例患者平均颅内压为262.5mmH2O,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平均120.1d(10~280d),住院平均时间171.8d。结论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颅内压升高持续时间约9个月余,治疗上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为主,早期积极防治脑水肿、抗自由基及高压氧治疗,出现脑疝时及时手术治疗,对促进痊愈、减少后遗症有确切疗效。病程中颅内压下降缓慢但预后良好。
陈育全林毓嫱刘薇薇杨志前张程刘移民
关键词:中毒颅内压升高
广州市某汽车制造集团职业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卫生防护设施齐全,运行正常,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氧化锰等因素,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为35.3%,其他物理因素超标率为9.2%;粉尘超标率为1.4%,化学因素超标率为1.2%。4505名劳动者中,未见异常的人数为2817名(62.5%),一般复查人数为698名(15.5%),其他疾病或异常者973名(21.6%),职业性复查人数有16名(0.4%),此外还有1例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且不易控制,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应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预防。
曾文锋谭强刘移民
关键词:汽车制造职业卫生噪声
专门小组研究在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1年
专门小组研究(panel study)是指对同一组研究对象分别在多个不同的时间点上进行调查,收集相关变量信息,然后对前后几次调查所得变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变量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及其不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中结合国内外利用panel study开展的众多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实施panel study的具体方法和其中的关键环节.希望能给予从事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谭强顾春晖刘移民
关键词:流行病学空气污染统计分析因果关系
2007年-2010年某地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分析,探讨其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该地区2007年-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材料,进行职业病危害状况分析。结果:该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职业健康监护异常检出率总体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正在改善,但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谭强刘移民顾春晖何健民林秋红曾文锋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适用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造船坞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造船坞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振动和X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焊工接触的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47.4%;补漆工接触的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浓度超标率分别为16.7%、41.7%和33.3%;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率为97.6%;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焊工、打磨工、补漆工和探伤工,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王致刘丽芬梁嘉斌张海肖晓琴刘移民
关键词:造船厂船坞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电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