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09001199)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勇田保红张毅孙永伟冯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7篇CU-AL
  • 5篇热变形
  • 5篇热压
  • 5篇加工图
  • 3篇再结晶
  • 3篇真空
  • 3篇真空热压
  • 3篇真空热压烧结
  • 3篇热压烧结
  • 3篇流变应力
  • 3篇MO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动态再结晶
  • 2篇温变形
  • 2篇显微硬度
  • 2篇显微组织
  • 2篇高温变形

机构

  • 1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河南省有色金...
  • 2篇洛阳船舶材料...
  • 1篇鹤壁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刘勇
  • 12篇田保红
  • 9篇张毅
  • 6篇孙永伟
  • 4篇冯江
  • 3篇赵瑞龙
  • 3篇杨志强
  • 2篇张晓伟
  • 2篇陈卫
  • 2篇张金东
  • 1篇张爱国

传媒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热处理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钨含量对W-Cu复合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5S、总应变量为0.7的条件下,对25%W-Cu和50%W-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此两种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在真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W-Cu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其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利用50%W-Cu复合材料DMM加工图分析了其变形机制和失稳机制,确定其热加工工艺参数应优先选择变形温度为650-700℃、应变速率为1-5s^-1,或者变形温度为850-950℃、应变速率为0.01-0.1s^-1。
刘勇孙永伟田保红赵瑞龙张毅
关键词:W-CU复合材料应变速率峰值应力加工图
20%Mo/Cu-Al_2O_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热变形行为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真空热压一内氧化烧结方法制备20%Mo/Cu-Al2O3复合材料,测试其性能并观察分析其微观组织。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3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及总应变量0.5的条件下,对20%Mo/Cu-Al2O3复合材料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Mo/20%Mo/Cu-Al2O3复合材料的组织分布均匀,未观察到明显的团聚现象及孔洞,致密度较高。在材料基体上,原位内氧化生成的纳米级A1203颗粒呈弥散分布,增加了基体的强度。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动应力一应变曲线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主,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高温变形本构方程较好地表征了此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变特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刘勇孙永伟田保红冯江张毅
关键词: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
真空热压制备W-50%Cu复合材料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真空热压制备了W-50%Cu复合材料,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SEM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30MPa压力下进行950℃×2h烧结,获得了相对密度达99.6%的W-50%Cu复合材料,其显微硬度、电导率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133HV、68.9%IACS和285MPa;W-50%Cu复合材料的抗弯断裂表现出塑性断裂特征,其断裂方式主要为沿晶断裂,并伴随少量的穿晶断裂。
赵瑞龙刘勇田保红张晓伟
关键词:热压显微硬度电导率抗弯强度
Mo-Cu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概述了国内外Mo-Cu复合材料的进展,Mo-Cu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高压真空电触头和热沉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它的高导热、导电性能,高的强度及低的热膨胀系数等优越性能,及其传统的和最新的制备工艺。
孙永伟刘勇
10 vol%TiC/Cu-Al_2O_3复合材料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450~850℃、应变速率为0.001~1s^-1、真应变量0.7的条件下,研究和分析10vol%TiC/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材料的高温流变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降低或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加,属于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材料;材料热激活能为170.737kJ/mol;其硬化率-应力(θ-σ)曲线均呈现拐点且-dθ/dσ-σ曲线出现极小值;临界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及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临界应变(εc)与峰值应变(εp)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即εc/εp=0.704;临界应变与Z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为εc=1.48×10^-2Z^0.0765.
杨志强刘勇田保红张毅
关键词:复合材料热变形流变应力
Cu-0.8Cr-Ce合金薄板内氧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ZHW-600A真空非自耗电弧炉熔炼制得不同Ce含量的Cu-0.8Cr-Ce合金,制成薄板后进行了包埋内氧化处理,并对其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氧化温度一定时,内氧化时间与内氧化层深度呈抛物线关系;少量Ce的加入加速了Cu-0.8Cr合金的内氧化进程,Cu-0.8Cr-0.2Ce合金在950℃内氧化12 h后层深可达772μm;计算可得其内氧化动力学方程。
刘勇张金东陈卫田保红
关键词:动力学
Ce对Cu-Cr合金内氧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不同Ce含量的Cu-0.4Cr-Ce合金进行包埋内氧化处理,对所得的Cu/Cr2O3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内氧化层深、显微硬度、电导率及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内氧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内氧化层深增加;Ce的加入,不仅细化了晶粒,而且内氧化层深也相应加深,最高达770μm;同时Ce含量增加,也提高了Cu/Cr2O3显微硬度、电导率及抗拉强度,分别达到HV128、80%IACS和400MPa。
张金东刘勇陈卫田保红张毅
关键词:显微硬度电导率抗拉强度
真空热压烧结制备20vol%SiC/Cu-Al_2O_3复合材料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20vol%SiC/Cu-Al2O3复合材料,观察了其显微组织,进行了XRD分析,并测试了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致密度为97.6%,组织较为致密,显微硬度达165 HV,导电率为25%IACS;在950℃下,碳化硅与铜发生反应生成Cu9Si。
孙永伟刘勇田保红冯江
关键词:真空热压烧结显微组织
30%Mo/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行为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4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总应变量0.7的条件下,对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其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利用30%Mo/Cu-Al2O3复合材料DMM加工图分析了其变形机制和失稳机制,确定了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650~750℃,应变速率0.01~0.1s-1。
孙永伟刘勇田保红冯江张毅
关键词:热变形流变应力加工图
真空热压烧结制备TiC10/Cu-Al_2O_3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013年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TiC10/Cu-Al2O3复合材料,并测试了性能和显微组织。在冷等静压机上对烧结态试样进行了冷等静压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烧结态的组织较为致密,致密度为98.53%;显微硬度为158 HV,电导率为48.7%IACS。经冷等静压后,材料的致密度为98.76%,显微硬度为161 HV,电导率为50.8%IACS,综合性能均有所提高。
杨志强张爱国刘勇田保红张毅
关键词:真空热压烧结显微组织冷等静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