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州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SGG201230084)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晶涛朱文荣朱庆强陈文新王中秋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扬州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动脉
  • 1篇胸膜
  • 1篇血管成像
  • 1篇样癌
  • 1篇易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检查
  • 1篇肉瘤
  • 1篇肉瘤样
  • 1篇肉瘤样癌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肾细胞...
  • 1篇肾癌
  • 1篇肾细胞
  • 1篇肾细胞癌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能谱CT

机构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吴晶涛
  • 2篇朱庆强
  • 2篇朱文荣
  • 1篇陈文新
  • 1篇吴勇健
  • 1篇周媛
  • 1篇冯晓源
  • 1篇王中秋
  • 1篇夏巍
  • 1篇尹肖睿
  • 1篇傅剑雄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纵隔B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24岁,4个月前因胸闷、活动后气喘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CT表现:前、后纵隔、纵隔胸膜及侧壁胸膜弥漫性肿块状增厚,包绕纵隔、左肺门血管及心包,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A~1G).
朱庆强朱文荣吴晶涛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后纵隔B细胞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胸膜
鼻窦肉瘤样癌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4
2014年
鼻窦肉瘤样癌(paranasal sinuses sarcomatoid carcinoma)是非常罕见的鼻窦恶性肿瘤[1],临床及影像诊断困难,患者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影像检查鼻窦肉瘤样癌表现为富血供肿瘤,可有类似鼻窦癌表现,鉴别诊断困难.临床和病理学关于鼻窦肉瘤样癌已有相关报道[2],但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影像报道则少见[3-4],尤其是影像与病理的综合研究则更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例鼻窦肉瘤样癌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探讨该病的CT和MRI特征.
朱庆强朱文荣吴晶涛傅剑雄陈文新
关键词:鼻窦恶性肿瘤肉瘤样癌MRI特征影像检查
XP11.2/TFE易位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和MRI鉴别诊断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探讨XP1 1.2/TFE易位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RCC)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CT及MRI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997年3月至201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XP1 1.2 RCC和18例PRCC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2例XP11.2 RCC和18例PRCC,瘤内囊变(2例比11例,P<0.05),钙化(0例比6例,P<0.05),出血(9例比5例,P<0.05),均质强化(10例比7例,P<0.05),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比0例)或肝脏转移(1例比0例)(P<0.05).CT平扫,XP1 1.2 RCC密度高于PRCC、肾皮质及肾髓质(P<0.05).CT增强,XP11.2RCC和PRCC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XP11.2 RCC及PRCC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皮质(P<0.05),PRCC强化程度低于XP11.2 RCC(P<0.05).皮质期及皮髓质期,XP1 1.2 RCC强化高于肾髓质,肾盂期强化低于肾髓质(P<0.05).6例XP1 1.2 RCC MRI扫描,T1WI肿瘤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11例PRCC MRI扫描,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MRI增强扫描,XP11.2RCC和PRCC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XP11.2RCC呈轻~中度强化,PRCC强化较XP11.2RCC轻.结论 XP11.2 RCC和PRCC的CT、MRI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朱庆强朱文荣吴晶涛傅剑雄陈文新王中秋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能谱CT血管成像最佳单能量技术显示大根髓动脉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最佳单能量技术显示大根髓动脉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需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58例纳入研究。患者均行胸部能谱CT(能谱成像扫描模式)扫描。按照图像重组模式的不同将图像分为混合能量组和最佳单能量组,观察2组图像上大根髓动脉的显影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测量计算降主动脉CT值和对比噪声比)和主观评分(大根髓动脉显示效果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混合能量组和最佳单能量组图像的客观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图像中大根髓动脉的显影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主观评分。结果混合能量组和最佳单能量组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46.2±48.6)、(568.4±57.5)HU,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6.7±3.7、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15.20,P均〈0.01)。混合能量图像组48例大根髓动脉显影,显影率为82.8%(48/58);最佳单能量组55例大根髓动脉显影,显影率为94.8%(55/58)。2组图像的显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4)。混合能量组(48例)和最佳单能量组(55例)评分分别为(3.4±1.0)、(3.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2)。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显示大根髓动脉显影率及图像质量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
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吴勇健周媛冯晓源
关键词: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