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L033)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少国李伟刘春义封岩周明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经济增长
  • 2篇中等收入陷阱
  • 2篇人力资本
  • 2篇收入分配
  • 2篇资本
  • 2篇居民消费
  • 1篇地区GDP
  • 1篇对数正态分布
  • 1篇中等收入者
  • 1篇人力资本积累
  • 1篇省份
  • 1篇收入差距
  • 1篇税改
  • 1篇税收
  • 1篇税收潜力
  • 1篇私人
  • 1篇资本积累
  • 1篇相关政策建议
  • 1篇流失率
  • 1篇累进

机构

  • 9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中共北京市顺...

作者

  • 5篇王少国
  • 3篇李伟
  • 2篇刘春义
  • 1篇刘黎明
  • 1篇周明生
  • 1篇封岩

传媒

  • 2篇中国物价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宏观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相关政策建议被引量:1
2014年
在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的作用机理后,发现两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均决定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在居民收入密度曲线上的位置。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31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密度曲线,验证了以上结论。对大部分省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变化而言,收入增长具有正效应,而且贡献度逐步上升,收入分配正逐步由正效应向负效应转变,而且贡献度逐步下降。结合分析结论,文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李伟
关键词:中等收入者对数正态分布
人力资本积累、企业创新与中等收入陷阱被引量:14
2017年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虽未改变,但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不断回落,一些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积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有所上升。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显然对于政府形成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世代交叠"模型,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作出理论解释,并运用中国1998—2014年各地区经济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2)上中等层次人力资本积累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增长;(3)下中等层次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这意味着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应注重人力资本量的积累,更要保证质的提升。基于此,应从下三个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1)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构建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促进形成企业家倡导企业科研创新的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维护创新企业对于运用和转让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2)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体系,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办学质量,鼓励教育培训机构适度创新,推动培训方式项目化,针对岗位需求扩充劳动者知识和技术储备;(3)着力降低初中及以下人口的规模与比例,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不发达地区适度转移,关注偏远地区贫困人群的入学情况,努力为穷人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
王少国潘恩阳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各省份个税潜力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综合累进个税改革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
2015年
按家庭人均总收入综合累进征收个税是我国个税征收模式改革的重要备选项。本文采用拟合居民收入分布函数法,对这一模式下2012年我国及各省份以个税流失率代表的个税潜力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同时也对多种可能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行了计量回归。研究发现,全国城镇居民整体的个税流失率约为61%,人均纳税额呈现边境和沿海省份高而中部省份低的漏斗状分布,个税流失率由西北向东南梯状上升,"三险一金"支出比例、工薪收入比重、家庭无收入人口比例和收入分配差距是影响综合累进模式下我国各地区个税潜力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提供了一种经验证据,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李伟王少国
关键词:税收潜力流失率个税改革
居民消费的周期波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居民消费周期的视角对北京市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波动性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一是近十年北京市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提高了;二是居民消费和物价具有明显的反向性;三是居民消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居民消费波动未来两年可能继续在小幅波动中下降,为以后的扩张阶段完成波谷的筑底。本文还提出了一些促进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刘春义
关键词:居民消费地区GDP
灰色收入形成机理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中仍存在一定规模的灰色收入,对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因此,治理灰色收入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关键目标之一,这就需要阐明灰色收入的形成机理,测算其规模,分析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灰色收入最终源于个人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或者基于行政权力而形成对他人应得价值的侵占,正式制度缺陷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其滋生的原因。同时,灰色收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也制约着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性。
王少国张捷
关键词:收入分配
新常态下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此阶段,必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尽管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众多,但根本在于经济增长的停滞,而该阶段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来自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文以上述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VAR模型,揭示了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分布,即高等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合理则成为制约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切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高级化,同时保持教育和研发投入的持续性,应是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王少国潘恩阳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中国各地区实际收入差距及其效率相容水平的分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发展阶段总有一个与该阶段经济效率相容的收入差距水平,实际收入差距对效率相容收入差距任何方向的偏离都会降低经济效率,进而抑制经济增长。文章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27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值,并建立效率相容收入差距计量模型,测算了相应地区的效率相容值。通过对各地区收入差距实际值和效率相容值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收入差距具有“由东向西梯状上升”的地区分布特征,实际收入差距增幅具有“由东向西梯状下降”的地区分布特征,而实际收入差距与效率相容收入差距的比值则具有“东西低中部高”的地区分布特征。文章对各地区收入差距上述分布特征给出经济解释.并提出了推进中国各地区收入分配改革的政链建议。
王少国李伟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本文参考阿格诺尔(Agénor)的研究,在一个包含政府和私人两种健康投资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两种健康投资对健康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一是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差异,公共健康投资和私人健康投资要保持适当比例,经济增长率才会达到最优。二是两种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收益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相较于私人健康投资滞后期更长,但产出效应也会维持更长时间。
封岩柴志宏
关键词: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北京市居民消费的周期性特征及趋势
2015年
从消费周期的视角对北京市居民消费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波动性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近10年北京市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有所提高;居民消费和物价具有明显的反向性;居民消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居民消费波动未来两年可能继续在小幅波动中下降,为以后的扩张阶段完成波谷的筑底。
刘春义周明生刘黎明
关键词:居民消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