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5A306)

作品数:24 被引量:298H指数:10
相关作者:金新民吴学智童亦斌唐芬周啸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奥尔堡大学国家电网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电气工程

主题

  • 8篇变流
  • 8篇变流器
  • 6篇电网
  • 6篇微网
  • 5篇微电网
  • 5篇控制策略
  • 4篇并网
  • 3篇电压
  • 3篇虚拟阻抗
  • 3篇直流
  • 3篇三相四桥臂
  • 3篇四桥臂
  • 3篇平衡负载
  • 3篇桥臂
  • 3篇阻抗
  • 3篇微网系统
  • 3篇发电
  • 3篇不平衡负载
  • 2篇电流
  • 2篇电平

机构

  • 24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奥尔堡大学
  • 1篇东北电力设计...
  • 1篇ABB集团
  • 1篇国家电网北京...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14篇金新民
  • 11篇吴学智
  • 9篇童亦斌
  • 6篇唐芬
  • 5篇梁建钢
  • 5篇周啸
  • 4篇荆龙
  • 3篇杨捷
  • 3篇马添翼
  • 3篇黄杏
  • 2篇尹靖元
  • 2篇周飞
  • 1篇刘平竹
  • 1篇倪平浩
  • 1篇谢路耀
  • 1篇贾利民
  • 1篇施洪生
  • 1篇柴亚盼
  • 1篇代林旺
  • 1篇白建成

传媒

  • 4篇电网技术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力系统保护...
  • 2篇大功率变流技...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电气应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SVPWM与改进滤波电路在抑制共模干扰上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1.25 MW光伏并网变流器研制基础,提出了大功率光伏变流器中的共模干扰问题,系统分析了共模电压产生的机理,结合目前共模抑制的方法,提出了将改进SVPWM调制策略与改进滤波电路相结合的方法来抑制系统的共模干扰,并搭建了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的共模电压;将改进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与改进滤波电路相结合的方法在抑制系统共模干扰上有着更优越的性能。
王言邦施洪生柴亚盼
关键词:共模电压寄生电容电磁干扰
分布式多变流器型微电网无互联线潮流控制被引量:4
2014年
当储能系统接口变流器的视在功率一定时,分布式多变流器型微电网系统内无功功率需求越大,储能系统对电源与负荷之间有功供需平衡的调节能力越弱。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互联线潮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微电网系统内所有潜在的分布式无功补偿源提供负荷所需无功,以期减小储能系统功率调节压力。并通过下垂控制与倒下垂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电压控制模式与电流控制模式变流器间功率的合理分配。同时,分析了影响功率分配精度的因素,提出基于虚拟阻抗与自适应空载电压补偿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无功功率分配精度。最后通过实时硬件在环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唐芬吴丹周啸Guerrero Josep M.贾利民
关键词:微电网虚拟阻抗协调控制
基于复数滤波器和非特征次谐波注入的电网阻抗估算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在微电网系统中,通过对电网阻抗的辨识可改善微电网变流器的控制性能,并可用于判断电网并离网状态。为此,基于非特征次谐波注入的电网阻抗估算方法,采用复数滤波器提取电压和电流信号中非特征次谐波进行电网阻抗估算。详述了复数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从非特征次谐波提取精度和动态性能等方面对复数滤波器的参数设计进行了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电网阻抗估算方法的可行性。
吴学智梁建钢童亦斌唐芬
关键词:复数滤波器
微网离网黑启动优化控制方案被引量:32
2013年
微网系统在离网运行过程中,存在因故障而发生系统失电重启的情况,为了提高对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用户要求微网系统在离网运行状态下应具有黑启动功能,因此微网黑启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对传统电网向上恢复(并行恢复)和向下恢复(串行恢复)两种网架恢复策略的比较,指出了两种黑启动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微网系统和微源两个角度同时考虑,提出了一种可以兼顾调度指令和关键设备响应的微网系统黑启动控制方案。该方案不但具有串行恢复策略控制简单、可靠的优点,而且加快了系统的启动速度及动态响应能力,并保证黑启动微源在启动过程中兼备电压源输出特性和下垂特性。该方法通过了Simulink仿真验证,并在北京交通大学微网系统实验平台上得到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黑启动方案控制方法简单,动态性能良好,并具有良好的实际产品应用前景。
黄杏金新民马琳
关键词:微网系统黑启动
αβ0坐标系下带不平衡负载的三相四桥臂变流器控制策略被引量:22
2014年
传统的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三相四桥臂变流器控制复杂,尤其在负载不平衡工况下。为简化四桥臂控制,提出一种αβ0坐标系下的四桥臂变流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准比例谐振调节器控制输出电压,并加入参考电压前馈改善系统控制精度与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电感电流的有源阻尼控制方法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准比例谐振调节器在基波频率处有限增益导致的静差问题,分析调节器参数以及滤波器参数对增益系数选取的影响,给出控制器参数设计以及实际参数调试的依据。最后,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平衡负载条件下,采用该控制策略的四桥臂变流器能够实现输出电压的平衡控制,动态性能良好。
周啸金新民唐芬吴学智童亦斌
关键词:不平衡负载有源阻尼
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中二极管反向恢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谐振极型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技术(zero-voltage/zero-current transition,ZVZCT)旨在消除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但实际上在软开关谐振换流过程中会引入多次额外的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产生额外的损耗。由于软开关换流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对反向恢复过程中的损耗进行评估和计算,给ZVZCT软开关设计带来了困难。该文在考虑二极管反向恢复过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ZVZCT软开关技术的换流过程。通过引入二极管载流子寿命以及电荷控制方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开关换流条件下的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最后,通过软开关组件的双脉冲实验验证了该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采用ZVZCT技术的软开关设备的开关损耗与开关器件的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直接相关。
姚修远金新民周飞吴学智李友敏
关键词:软开关损耗模型开关损耗
一种可实现微网系统快速平滑并网的主动同步控制策略被引量:17
2014年
为实现微网系统从孤岛运行模式到并网运行模式的平滑过渡,微网与主电网的同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锁相环原理的主动同步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主动调节微网母线电压的频率、相角和幅值跟踪主电网电压,从而减小并网时刻的电压偏差,达到孤岛模式向并网模式的平滑过渡。同时,采用电压矢量叉积作为鉴相器,微网频率和相角可同时快速有效地跟踪电网频率和相角。并且该方案不需传递相位等时域信号,仅需依赖于低带宽的通信,原理简单、易于实施。最后,实时硬件在环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实现微网快速平滑并网。
唐芬Josep M.GUERRERO周啸马添翼Juan C.VASQUEZ
关键词:锁相环并网控制分层控制
具有快速并网功能的微网系统控制策略被引量:4
2012年
为提高微网系统的性能,本文在已有的微网系统控制策略基础上,针对以下两点对其进行优化:一是微网用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限幅功能,用以抑制多台微网用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时,由于下垂特性不同而导致的微网用分布式电源过载或功率反向注入问题;二是微网系统离网状态向并网状态切换时,在微网系统二次调频控制的基础上添加频率扰动策略,用以缩短微网系统的频率调节时间,实现微网系统与电网的快速同步.本文对所提出的这一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利用4台容量为25 kVA的微网用分布式电源变流器和1台90 kVA可调模拟负荷组成微网系统实验电路,通过微网系统并网/离网无缝切换实验验证了这一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黄杏金新民童亦斌梁建钢
关键词:微网系统
不平衡负载条件下三相四桥臂变流器的改进分序控制被引量:10
2014年
为改善独立供电系统中负载不平衡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相四桥臂变流器的改进正序、负序及零序独立控制策略。该方法包括基于降阶广义积分器的快速正负序分离,以及正序与负序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闭环控制算法。针对零序分量的基波频率脉动特性,采用比例谐振调节器对零序电压、电流进行控制,简化了原有的分序控制算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有效抑制负载不平衡带来的扰动,保持负载电压平衡。所采用的零轴控制可有效降低零序输出阻抗。且该方案较易实现,显著提高了独立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
周啸金新民唐芬童亦斌
关键词:不平衡负载对称分量
兆瓦级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优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对变流器和发电机效率进行了优化分析.分别建立了中点嵌位式三电平变流器的损耗模型和包括铁损在内的电机损耗模型,通过分析给定转矩下直轴电流与损耗的关系,得到变流器效率最优和发电机效率最优的直轴电流解析式,进而求出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整机效率最优解.通过仿真和2 MW三电平背靠背永磁直驱风电变流器的实验样机表明,在不同转矩工作区域内,即可以分别实现变流器效率或发电机效率的最优控制,并能提高发电系统整体效率.
尹靖元金新民吴学智谢路耀杨捷
关键词:风力发电系统永磁同步发电机三电平变流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