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103)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荣臻李娟高芳芳王俊斌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救助
  • 2篇社会救助
  • 1篇制度化
  • 1篇制度化建设
  • 1篇中国社会
  • 1篇视阈
  • 1篇贫民
  • 1篇住房
  • 1篇住房救助
  • 1篇近代化
  • 1篇教士
  • 1篇官方
  • 1篇房屋
  • 1篇传教
  • 1篇传教士

机构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刘荣臻
  • 1篇王俊斌
  • 1篇高芳芳
  • 1篇李娟

传媒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史志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房屋救助的现代性浅析——以制度化建设为中心的考察
2015年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上海市贫民居住问题,上海市政府先后兴建了一千八百余套住房的平民住所及平民村。在上海房屋救助实践中,上海市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多层面、时代性、创新性等特点的房屋救助规章制度。正是在这些制度的规制下,上海住房救助事业呈现出现代性面相。回溯上海房屋救助制度化建设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社会践行的保障性住房活动颇具启发意义。
刘荣臻李娟
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近代化
2014年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通过创办慈善救助事业以实现其传教之目的。传教士在华创办的医疗、慈幼、灾荒赈济等慈善救助事业广泛地践行了西方社会先进的施救理念与模式,为中国社会救助实践树立了新的榜样。在中西救助实践的比照下,中国社会救助事业逐渐开启了学习西方,扬弃传统的近代化之路。
刘荣臻高芳芳
关键词:传教士社会救助近代化
西方住房保障理念视阈下的上海贫民住房救助探析——以1927—1937年为中心的考察
2016年
20世纪前期,西方住房保障理念,在客观上凭借报刊杂志、租界、传教士等途径得以在上海广泛传播,并对上海贫民住房救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贫民住房救助的制度化建设、官民合作的施救模式、平民住房建筑及管理的现代性等层面均带有西方住房保障理念的印迹。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其贫民住房救助实践活动呈现出追摹西方的特征。而这种追摹对推动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近代化、现代责任型政府的建立以及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荣臻
关键词:住房救助
北京官方社会救助实践评析(1927-1937)
2013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官方社会救助实践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性追求,其社会救助的机构、制度、举措等层面发生了迥异于传统的变化。精简机构,注重实效;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创新举措,惠及穷黎等救助特征是当时北京官方社会救助实践呈现出的新面相,这些新面相对当今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颇有启示意义。
刘荣臻王俊斌
关键词:社会救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