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通威股份科研项目(2006-2009)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汪开毓黄锦炉王均陈德芳付希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通威股份科研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乳链球菌
  • 3篇无乳
  • 3篇无乳链球菌
  • 3篇链球菌
  • 3篇罗非鱼
  • 3篇克隆
  • 3篇分子特性
  • 3篇分子特性分析
  • 3篇斑点叉尾鮰
  • 2篇气单胞菌
  • 2篇基因
  • 2篇分子
  • 1篇蛋白基因
  • 1篇疫苗
  • 1篇疫苗研究
  • 1篇脂质体
  • 1篇生物特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通威(集团)...
  • 3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四川省动物疫...

作者

  • 7篇汪开毓
  • 5篇王均
  • 5篇黄锦炉
  • 5篇陈德芳
  • 3篇王浩丞
  • 3篇付希
  • 2篇黄小丽
  • 2篇耿毅
  • 2篇黄凌远
  • 1篇邓绿洲
  • 1篇范方玲
  • 1篇牟巧凤
  • 1篇樊威
  • 1篇王二龙
  • 1篇邓永强
  • 1篇袁旦一
  • 1篇邓龙君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斑点叉尾源海豚链球菌DGX07株simA基因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2012年
以Primer p14(5'-GATCAAGTCC-3')为引物对分离自患病斑点叉尾海豚链球菌强毒株DGX07进行RAPD分析。同时参照GenBank中海豚链球菌sim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DGX07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约1 500 bp的simA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BamHⅠ+XhoⅠ)鉴定,鉴定正确后送测序公司测序。RAPD分析结果显示,DGX07和标准菌株均能扩增出750 bp大小的条带。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分析显示,simA基因全长1 566 bp,由521个氨基酸组成,与海豚链球菌simA和simB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4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Bap31和Gram_pos_anchor两个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22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亲水区大于疏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并具有多个抗原优势位点区域。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斑点叉尾源海豚链球菌simA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酵母较为接近。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JF330100。
汪开毓王均肖丹陈德芳黄锦炉黄凌远付希王浩丞
关键词:海豚链球菌克隆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α蛋白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HN0101分离株的α蛋白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α蛋白基因的ORF由1341个碱基组成,编码一个长度为446个氨基酸的多肽,N-端具有一个保守的YSIRK信号肽序列和一个AlphaC_N超家族结构域,C-末端含有1个保守Gram_pos_anchor超家族结构域,而在中间具有2个重复的Rib结构域;比较不同来源分离株的α蛋白结构,发现主要区别在于Rib结构域重复数目的不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本株菌的α蛋白与已报道的人源A909和鱼源GD201008-001α蛋白聚为一簇,同源性达100%;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α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存在一个跨膜区,有3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存在较多的无规则卷曲,推测有12个氨基酸区域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当选择大肠杆菌为表达宿主时,该重组蛋白的溶解度高达100%,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位于细胞壁上。
邓永强汪开毓王均邓绿洲樊威王二龙黄小丽陈德芳
关键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克隆分子特性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4
2011年
根据GenBank中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cpsF基因和CAMP因子的cfb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人工感染罗非鱼组织样品检测,建立了快速检测无乳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仅无乳链球菌能扩增出cpsF和cfb两条特异性条带,而海豚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鮰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无条带检出;经敏感性试验,最小模板检出量为7.632×10-2ng/μL;同时对30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肝和肾组织中细菌DNA进行双重PCR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检出的阳性结果一致。证实,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优点,适用于对罗非鱼等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
王均汪开毓肖丹黄锦炉付希王浩丞陈德芳耿毅阳涛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罗非鱼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cpsE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特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出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的cpsE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通过菌落PCR鉴定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之后送测序公司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 lustal X 2.0、MEGA4.1、B ioed it 7.0、TMHMM、NetPhos 2.0、NetNG lyc 1.0、SignalP 3.0 Server、PSIpred、SAM_T08以及CUSP等分析cpsE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cpsE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与人源、动物源无乳链球菌亲缘性达100%,具有1个参与催化糖基元转运的G lycosyltransferases超级家族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3个,编码多肽链中亲水区大于疏水区,且存在跨膜区。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cpsE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更接近真核生物。
汪开毓付希肖丹黄锦炉王均王浩丞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克隆分子特性
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
2014年
为研究凡隆气单胞菌在人工感染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及其致病机理,用凡隆气单胞菌(8×107 CFU/mL)分别以浸泡和腹腔注射的方式感染斑点叉尾鮰,于接种后第1、2、6、12、24、48、72和96小时剖杀采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并采用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凡隆气单胞菌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浸泡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首先在鳃检测到阳性信号,6h后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在肝和脑中也有少量阳性信号被检出;腹腔注射组在接种后第2小时即从脾和肾中检测到阳性信号,随后肝中也检测到阳性信号,而鳃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两种感染方式阳性信号在各组织器官内的分布相似,主要出现在肾、脾和肝的吞噬细胞内、血管内、坏死区域、细胞间质区域以及少量实质细胞内,引起多器官的充血、出血、全身性炎症及变性和坏死,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检出量逐渐增多,肌肉、心脏、肠和眼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凡隆气单胞菌感染途径多样化,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鳃进入斑点叉尾鮰机体,肝、肾、脾是主要的感染靶器官,靶器官的损伤是造成斑点叉尾鮰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旦一陈德芳黄凌远王均黄锦炉白济铭汪开毓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脂质体疫苗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脂质体疫苗,通过灌胃分别给予各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脂质体疫苗(Ⅰ-Ⅲ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灭活苗(Ⅳ组)和生理盐水(Ⅴ组),每2周给药1次,共3次。于接种疫苗后第1天、14天、28天和第49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白细胞的杀菌活性和血清抗体IgM含量的变化,并用细菌攻毒实验检测免疫保护效应。结果显示,本实验制备的脂质体疫苗粒径约为(0.9±0.3)μm,包封率为53.23%,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灭活苗相比能显著增强斑点叉尾鮰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和血清抗体IgM水平。腹腔注射活菌攻毒后,脂质体疫苗免疫的Ⅰ-Ⅲ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4.8%、48.2%和55.4%;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灭活苗免疫的Ⅳ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仅有6.7%,生理盐水对照Ⅴ组保护率则为零。研究表明,口服脂质体疫苗对斑点叉尾鮰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疫苗。
汪开毓邓龙君肖丹耿毅黄小丽陈德芳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生物特性和基因分型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对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病原生物特性和基因分型进行研究,对569尾发病鱼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归纳,同时对分离纯化的目标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等主要生物学性状测定,并对分离菌进行了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3个菌株的16SrDNA序列均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7.6%~97.8%;ERIC-PCR结果显示,13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可分为3个聚类群,且存在同一地区的分离株存在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养鱼场的分离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的情况。
汪开毓范方玲肖丹牟巧凤黄锦炉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原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