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179)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宁杨斌王大伟朱家颖泽桑梓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云南切梢小蠹
  • 5篇切梢小蠹
  • 5篇小蠹
  • 2篇气味结合蛋白
  • 2篇寄主
  • 1篇单糖
  • 1篇嗅觉
  • 1篇学理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野生
  • 1篇英文
  • 1篇樱桃
  • 1篇云南松
  • 1篇杂环
  • 1篇杂环化合物
  • 1篇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1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作者

  • 11篇赵宁
  • 8篇杨斌
  • 7篇王大伟
  • 4篇朱家颖
  • 2篇冯小飞
  • 2篇泽桑梓
  • 2篇孙浩
  • 2篇汪宇
  • 1篇户连荣
  • 1篇陈玉惠
  • 1篇季梅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食用菌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绿色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叶挥发性物质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以β-环糊精为壁材对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进行包合,制备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β-环糊精缓释微胶囊。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在微胶囊中的包合比,并测定了2种绿叶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β-环糊精能够与(E)-2-己烯醛、(E)-2-己烯醇形成包合物微胶囊,微胶囊中β-环糊精与(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包合比分别为91.6%和90.2%;22℃下,空气流速为0.1 L/min时微胶囊中(E)-2-己烯醛和(E)-2-己烯醇的释放速度分别为4.09(±0.03)×10-2、4.06(±0.07)×10-2mg/h·g。
王大伟赵宁泽桑梓杨斌
关键词:Β-环糊精微胶囊
钯催化合成吲哚-苯并呋喃结构杂环化合物被引量:1
2015年
以吲哚和1-溴-2-(2-甲氧基)苯基乙炔为原料,在Pd Cl2(PPh3)2的催化下,一步制得标题化合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产率高,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MS确认。
王大伟赵宁
关键词:吲哚苯并呋喃钯催化
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分子对接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的机理,基于气味结合蛋白、绿叶挥发性物质的三维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对云南切梢小蠹OBP与3个绿叶挥发性物质可能的结合方式和结合能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E)-2-己烯醇较其他2个小分子而言更容易与云南切梢小蠹OBP结合,形成稳定的氢键。(E)-2-己烯醇与Tyun OBP2结合能最低,更容易与Tyun OBP2结合,Tyun OBP2与小分子物质的结合,可能通过占有该蛋白与寄主气味结合的空间或者通过改变Tyun OBP2三维结构,导致Tyun OBP2难以识别寄主松树散发的气味。
汪宇孙浩朱家颖赵宁杨斌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分子对接云南切梢小蠹挥发性物质
三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干扰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研究环境中非寄主阔叶植物释放出的绿叶挥发性物质(GLVs)对针叶树蛀干害虫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sis的影响,选取了(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3种释放量较大的绿叶挥发性物质,通过室内松梢取食试验测试了单组分及两两混合后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源于阔叶植物的3种绿叶挥发性物质及其混合物能够不同程度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寄主定位行为。当虫放入广口瓶12h后,3个单组分绿叶挥发性物质处理组[A:(E)-2-己烯醛,P<0.01;B:(E)-2-己烯醇,P<0.01;C:(Z)-3-己烯醇,P<0.01]及2个混合组分[D:(E)-2-己烯醛+(E)-2-己烯醇,P<0.01);E:(E)-2-己烯醛+(Z)-3-己烯醇,P<0.01]中滞留在松梢外部的虫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绿叶挥发性物质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云南切梢小蠹侵害云南松松梢的概率。但是,24h后只有D组(P<0.01)和E组(P<0.01)滞留在松梢外部的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48h后只有D组(P<0.01)与对照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利用非寄主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防治云南切梢小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王大伟赵宁泽桑梓杨斌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云南松
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指出了绿色化学是国际化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化学、化工生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实现预防污染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科学手段。对绿色化学的概念、应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王大伟赵宁杨斌泽桑梓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工业生态环境
昆虫源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昆虫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文章对近年来昆虫源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一些昆虫源活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王大伟赵宁泽桑梓杨斌
关键词:昆虫生物活性药理作用
野生金江木耳菌丝的分离及培养基的筛选被引量:1
2015年
对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镇打芝坝村的野生小木耳进行优良菌株的分离,并研究了14种不同培养基对金江木耳菌丝体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14种培养基上都能正常生长,棉子壳培养基木耳菌丝生长最快,但是菌丝体前期较为细弱;杂木屑51%与棉子壳30%的混合培养基,不仅木耳菌丝生长较快,而且菌丝体形态健壮,是培育金江木耳菌丝体最好的配方。
冯小飞赵宁陈玉惠
关键词:黑木耳培养基质菌丝体
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同源模建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为了研究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参与其嗅觉识别过程的机理奠定基础,本文对云南切梢小蠹OBP进行了同源模建及评价分析。【方法】采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了云南切梢小蠹OBP的三维结构,并利用Procheck、Verify_3D和ERRAT等方法评估了构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对优化后的模建蛋白的结果分析发现,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并且Procheck、Verify_3D和ERRAT对模型的评价分数较高,结构具有很高的可能性。【结论】基于已知的同源蛋白结构信息和模建蛋白的一级序列信息,预测序列已知但结构未知的蛋白空间结构,为今后研究该云南切梢小蠹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奠定基础。
汪宇孙浩朱家颖赵宁杨斌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同源模建云南切梢小蠹
云南苦樱桃树胶单糖成分分析及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
2017年
首先利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了苦樱桃树胶杂多糖的单糖成分,然后以苦樱桃树胶杂多糖为原料,通过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树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TG-AM)。对TG-AM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并研究了TG-AM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苦樱桃树胶杂多糖中含量最高的单糖为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分别为41.56%和38.7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酰胺已成功接枝到杂多糖分子上;扫描电镜图像显示,TG-AM的表面及内部分布着大量彼此独立或相连的微孔,孔径为2~10μm;TG-AM对Cu^(2+)的吸附受溶液pH值影响较大,最佳pH值为6~7,而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等温吸附模型,20℃时最大理论吸附量(Q_m)为27.93 mg/g。
王大伟赵宁季梅冯小飞户连荣
关键词:树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
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各组织,在机体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了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该基因 cDNA 序列全长768 bp,开放阅读框为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5.8 ku,等电点为5.68。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云南切梢小蠹 SOD 与中欧山松大小蠹 SOD 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性高达93%,与赤拟谷盗、点蜂缘蝽、侵扰锥猎蝽、丽蝇蛹集金小蜂、佛罗里达弓背蚁、柑橘凤蝶、棉铃虫、黑果蝇、家蝇的相似性也都在67%~71%之间。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 Cu/Zn-SOD 的特异序列(GFHIHEFGDNT4252和 GNAGGRLACAVI136147),Cu 原子分别与 His44、His46、His61和 His118配位,Zn 原子分别与 His61、His69、His78和 Asp81配位,半胱氨酸 Cys55和Cys144基之间形成 Cu/Zn-SOD 链内二硫键。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云南切梢小蠹 SOD 隶属于铜锌SOD 家族(icCu/Zn-SOD)。实时荧光定量 PCR 表明,icCu/Zn-SOD 基因在云南切梢小蠹各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各不相同。
赵琰明朱家颖泽桑梓赵宁杨斌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