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19-E05)

作品数:17 被引量:120H指数:7
相关作者:祁建民陶爱芬徐建堂陈美霞陈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黄麻
  • 6篇红麻
  • 3篇性状
  • 2篇研究进展及展...
  • 2篇遗传连锁图
  • 2篇遗传连锁图谱
  • 2篇质量性状
  • 2篇染色体
  • 2篇连锁图
  • 2篇基因
  • 2篇不育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双向电...
  • 1篇钝感
  • 1篇多态性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选育
  • 1篇盐胁迫
  • 1篇氧化酶

机构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福建华南女子...
  • 1篇安徽省种子管...

作者

  • 16篇祁建民
  • 13篇陶爱芬
  • 12篇徐建堂
  • 7篇陈美霞
  • 7篇陈涛
  • 6篇陈富成
  • 6篇方平平
  • 5篇林培清
  • 4篇吴建梅
  • 4篇林荔辉
  • 3篇李小珍
  • 2篇阮奇城
  • 2篇陈晖
  • 2篇兰涛
  • 2篇危成林
  • 2篇谢增荣
  • 2篇陈燕萍
  • 2篇王贵美
  • 1篇李爱青
  • 1篇鲁雁伟

传媒

  • 5篇中国麻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麻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综述了黄麻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组织培养、转基因育种及基因组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在黄麻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与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对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加速黄麻种质创新与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选育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陶爱芬祁建民李小珍
关键词:黄麻分子生物学
棉麻纤维作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5
2011年
棉麻是我国重要天然纤维作物。本文对我国棉麻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雄性不育的选育及雄性不育的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棉麻作物雄性不育研究发展方向与杂种优势利用有关问题,同时提出了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思路。
陈富成祁建民陶爱芬徐建堂陈涛林荔辉
关键词:雄性不育不育机理杂种优势利用
应用 SRAP 分子标记构建黄麻遗传资源 DNA 指纹图谱被引量:1
2014年
以36个黄麻野生种和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带型好、品种间带型差异明显、易于识别的34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84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1.25条,最后从中筛选出14对核心引物构建了36个黄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均有各自特异的DNA指纹,可为黄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绘制提供依据.
陈惠端陈美霞蔡金月徐鲜钧方平平徐建堂陶爱芬牛小平祁建民
关键词:黄麻DNA指纹图谱
盐胁迫对红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11年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时间和不同盐浓度胁迫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L.)幼苗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寻红麻耐盐的生理机制,为盐碱地种植红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红麻幼苗进行了两种不同条件的盐胁迫处理。一种将红麻幼苗在0(对照组)、140 mmol/L NaCl的半强度Hoagland营养液下分别处理3、6、9 d,另一种是在0(对照组)、70、140、200 mmol/L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下处理6 d,分别测定两种盐胁迫条件下植株的鲜重、根长、茎长、叶片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结果显示:(1)在第一种处理条件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处理组红麻幼苗的鲜重相对于对照分别减轻了19.63%、19.35%和39.03%,株高则分别降低了25.59%、19.17%和18.48%,处理组的SOD活性先增后减,POD活性先减后增,MDA和H2O2的含量、CAT和GR活性基本随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增高。(2)在第二种处理条件下,随着胁迫盐浓度的增加,处理组鲜重相对于对照分别减轻了16.79%、19.35%和44.73%,株高则分别降低了11.21%、19.17%和23.62%,处理组SOD活性都稍高于对照,但三者无显著差异,POD活性先减后增,MDA和H2O2的含量、CAT和GR活性基本上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增加。实验表明,在两种不同条件的盐胁迫下,红麻幼苗受盐害的程度基本上随胁迫时间和盐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处理组植株的SOD和POD活性较对照组增加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而CAT和GR活性则相对较高,CAT和GR可能在红麻幼苗抵御盐害时起较重要作用。
陈涛王贵美沈伟伟李小珍祁建民徐建堂陶爱芬刘晓倩
关键词:红麻盐胁迫抗氧化酶
光钝感、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的选育被引量:7
2011年
福红航992系2003年以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福红99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5年9代连续选择,于2008年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在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播种后155天不现蕾开花,表现出极端光钝感特性。在安徽省2008年红麻联合区试中,福红航992平均干皮产量为每公顷5362.5公斤,比对照品种红引135增产21.6%,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于2009年通过了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福红航992等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红麻生产上的早花减产问题,扩大红麻在全球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红麻的生产与综合利用水平。
陶爱芬祁建民徐建堂林荔辉方平平吴建梅林培青
关键词:红麻选育
红麻五个质量性状在遗传连锁图谱中的初步定位被引量:1
2011年
红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性状的基因定位,可促进红麻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福红992杂交,F1和F2自交衍生162个F2:3家系为材料,在我们前期已完成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工作基础上,对红麻的叶柄色、叶形、花冠大小、花冠形状、后期茎色5个质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用Mapmaker/Exp 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后期茎色基因与叶柄色基因连锁,存在紧密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2.8 cM,定位于第5条连锁群;花冠大小与花冠形状这2个基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14.7 cM,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叶型与花冠大小和花冠形状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2 cM与23.5 cM,虽然都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但是否存在连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所获结果在红麻遗传学和育种学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分子辅助育种实用价值。
陈美霞祁建民危成林谢增荣林培清兰涛陶爱芬陈涛
关键词:红麻质量性状
长果种黄麻SRAP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3个质量性状基因定位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构建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定位质量性状基因,为今后有关黄麻基因组结构、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麻(黄麻野生种)和宽叶长果(黄麻栽培品种)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87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513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并对3个质量性状基因(托叶色、叶柄色、叶缘色)进行了定位。【结果】122个SRAP多态性标记位点和这3个形态学标记被定位在该图谱上,初步构建的长果种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231.9 cM,包含10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有2—38个标记位点,2个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86 cM。【结论】该图谱上的标记位点均匀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没有出现标记位点聚集的现象,表明SRAP标记十分适合黄麻遗传图谱的构建。
陈晖陈美霞陶爱芬张广庆徐建堂祁建民方平平
关键词:黄麻SRAP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红麻6个重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红麻重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促进红麻分子辅助育种基础科学研究。【方法】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福红992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自交衍生的162个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了红麻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和种子千粒重6个重要产量性状的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及其遗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子千粒重外,其它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两地共定位了2个株高QTL、2个茎粗QTL、2个节数QTL、1个单株鲜皮重QTL、2个单株干皮重和2个种子千粒重QTL。【结论】在两地检测到11个QTL,主要集中分布在第6、11、14、9、13、17和4连锁群上,这些QTL在连锁群上分布不均匀,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
陈美霞祁建民方平平李爱青危成林陶爱芬徐建堂谢增荣林培清兰涛吴建梅陈富成
关键词:红麻产量性状QTL
SaNHX耐盐基因转化红麻T_1代的耐盐性初步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吴建梅姚运法林荔辉方平平林培清陶爱芬徐建堂林日新池仁漫祁建民
关键词:红麻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耐盐性
红麻花甲醇可溶性色素TLC分离与成分鉴定
2012年
以红麻花为原料,通过对红麻花甲醇可溶性色素的薄板层析(TLC)分离研究,得到其TLC最佳展层剂是:V(乙酸乙酯)∶V(水)∶V(甲酸)∶V(乙酸)=70∶30∶3∶2。以最佳展层剂展开花中的色素,得到4条颜色深浅不一的色带,反映该花色素至少含4种色素单体成分。对色素母液及第一单体成分样液进行290~700 nm扫描测定表明,色素母液在253.9 nm及372.6 nm各有一特征吸收峰;色素第一单体样液的特征吸收峰在252.7 nm及369.0 nm。初步鉴定结果揭示:红麻花甲醇可溶性色素成分主要为黄酮醇类。
罗玉芳祁建民叶芳
关键词:色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