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CZW010)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5
相关作者:曹建国张玖青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考论
  • 2篇《诗》
  • 1篇新论
  • 1篇言志
  • 1篇诗经
  • 1篇诗言志
  • 1篇抒情
  • 1篇抒情小赋
  • 1篇司马相如
  • 1篇四始
  • 1篇天地之心
  • 1篇宗教祭祀
  • 1篇文人
  • 1篇文人画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价值
  • 1篇先秦
  • 1篇先秦两汉
  • 1篇先秦两汉时期
  • 1篇小赋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7篇曹建国
  • 2篇张玖青

传媒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哲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长江学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由楚简“蔽志”论“诗言志”产生年代和原初内涵被引量:6
2010年
"诗言志"是中国文学的开山命题,其意义流变一直比较模糊。由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蔽志"来看,"诗言志"当与原始时代祀神以祈愿的宗教仪式有关,渊源颇早。随着观念的变迁,诗由宗教坛场走向了朝廷庙堂,由娱神手段变成王者观政之户牖。于是,"志"的内涵便由宗教祈愿变成了个人的怀抱,并与后世政治仪式结合,衍生出诸多的现实性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元点。
曹建国
关键词:诗言志宗教祭祀
《诗》本变迁与“孔子删诗”新论被引量:6
2011年
"孔子删诗"说为《诗经》学史公案,至今没有定论。判断"孔子删诗"说正确与否,必须对先秦至两汉《诗》本的变迁及彼此间的关系加以梳理。依据口头诗学理论,孔子以前的《诗》本也极可能有"三千余篇",因为孔子论《诗》从乐章义转向了辞章义,故删去重复。秦汉之际,《诗》本散乱,汉儒收拾残简重加编订,但仍以孔子编订《诗》本为祖本,两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曹建国
《诗》纬三基、四始、五际、六情说探微被引量:2
2006年
《诗》纬以“天地之心”解《诗经》,提出了“三基”、“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阐释范畴,以对应阴阳五行的变化,作为王政变革的依据,并以“三基”、“四始”、“五际”说《雅》诗,“六情”、“十二律”说《风》诗。
曹建国
关键词:天地之心
楚简逸诗《交交鸣■》考论被引量:5
2010年
The character ‘wu’(乌) in one of the leftover poems ‘Jiao Jiao Ming Wu’among the Chu bamboo strips is a phonetic variant of ‘yi’(鷖),which means a type of bird relevant to phoenix.In this poem,‘yi’was an analogy for gentleman and this analogy was related to worship of phoenix.‘Jiao Jiao Ming Wu’was created by Chu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ijing,especially poems in ‘Ya’(encomia) section.
曹建国
论先秦两汉时期《诗》本事被引量:5
2012年
先秦两汉时期有大量的《诗》本事产生。它们或出于史书,或系诸子杂说,有的甚或出自志怪小说,且多为托古言事之作。《诗》本事既是一种经学阐释手段,也是一种文学解读的方法,同时又是具有丰富文学性的故事文本,具有经学、文学等多重价值。
曹建国
关键词:文学价值
唐前《诗经》图考论被引量:4
2013年
《诗经》图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后世很多画家都有取材《诗经》的画作。虽然古人之《诗经》图大多亡佚,但通过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我们仍可从中体会到这些《诗经》图所蕴涵的家国之思和艺术家个人的身世之感。本文讨论的对象是文人画家创作的《诗经》图,限于篇幅,只讨论唐代以前的《诗经》图。作为《诗经》的一种传播方式和解读方法,唐前《诗经》图既是经学的,更是艺术的和文学的。
张玖青曹建国
关键词:文人画
赋心与《诗》心被引量:9
2008年
司马相如提出"赋心"说,奠定了汉大赋的理论基石,也造成了汉大赋"欲风反劝"的两难处境。出于纠偏的目的,扬雄提出"诗心"说,要求作赋之人要有针砭现实的"诗人之心"。"诗心"不仅强化了《诗》、赋的关系,促进了赋的诗化,同时也改变了汉赋发展的进程,使大赋渐衰,抒情小赋渐成辞赋创作的主流。
曹建国张玖青
关键词:《诗》汉大赋司马相如两难处境辞赋创作抒情小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