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540501)

作品数:17 被引量:135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宏王福裴艳东李建芬商志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908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地质
  • 4篇沉积物
  • 3篇潮间带
  • 2篇地质环境
  • 2篇全新世
  • 2篇环渤海
  • 2篇硅藻
  • 2篇海岸
  • 2篇海湾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渤海湾西岸
  • 1篇低本底
  • 1篇地质环境变化
  • 1篇地质问题
  • 1篇地质因素
  • 1篇第四系含水层
  • 1篇研究方法
  • 1篇优势种
  • 1篇有孔虫
  • 1篇淤积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地热勘查...
  • 1篇天津市地质调...

作者

  • 10篇王宏
  • 10篇王福
  • 9篇李建芬
  • 9篇裴艳东
  • 8篇田立柱
  • 8篇商志文
  • 5篇范昌福
  • 3篇宋美钰
  • 2篇杨吉龙
  • 2篇肖国强
  • 1篇潘桐
  • 1篇刘会敏
  • 1篇康慧
  • 1篇阎玉忠
  • 1篇吴良英
  • 1篇张业成
  • 1篇刘海青
  • 1篇刘凤民
  • 1篇胡云壮
  • 1篇陈永胜

传媒

  • 7篇地质通报
  • 6篇地质调查与研...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海岸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皇岛洋河-戴河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机理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秦皇岛洋河-戴河冲积平原地区枣园水源地野外调查和不同水样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多种同位素测试分析发现:1)该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水化学作用主要是海水与粘土含量高的地层中钙质矿物阳离子的交换;2)海水入侵不是沿含水层整体向前推移,而是存在优先入侵通道(如断层和水势差较大水流方向)和局部入侵速度较快的现象;3)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大,海水入侵已经影响到深层地下水;4)研究区地下水平均氚浓度为9.86 TU,地下水平均年龄介于17.6a~23.7 a之间,地下水流速约为2.11 m/a,整体上地下水循环路径短,径流速度快,地下水交替强烈。这些结果可为以后进一步治理海水入侵和合理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
杨吉龙韩冬梅肖国强潘桐
关键词:海水入侵同位素
21世纪中叶天津沿海地区极端高水位趋势预测被引量:11
2008年
据统计,天津沿海地区50年一遇的风暴潮极端增水水位为+4.092m,开展控沉工作后的地面下沉速率约为15mm/a,目前沿岸海挡顶面高程一般为+4.332m。参考孟加拉湾、伦敦、汉堡等沿海地区在2050年海平面上升(取较今高约0.2m的推测值)背景下的极端增水趋势预测(增加0.5m),推测天津沿海地区2050年的极端高水位将增加到+4.792m(4.092m+0.2m+0.5m),现有海挡顶面高程将下沉至+3.687m(以2007年为起算年份)。2050年极端高水位将比届时的海挡顶面高1.105m,由此将加重风暴潮水漫溢致灾的危险。如果再考虑波浪叠加、河口效应、极端海面上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危险将更加严重。
宋美钰王福王宏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现代地质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带的现代地质作用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渤海湾海岸带在现代地质作用下侵蚀和淤积并存的现状:目前潮间带上部在不断淤高,而潮下带则存在侵蚀,正处于淤蚀过渡期。遥感资料及沉积物粒度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渤海湾西岸现代地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海岸带淤积泥砂主要来自岸滩下部及浅海区的侵蚀作用。提出在海岸开发中注意防淤的同时,高度重视侵蚀作用可能对海岸带造成的危害。
李建芬康慧王宏裴艳东
关键词:潮间带沉积物淤积
秦皇岛地区海岸侵蚀及主要原因被引量:16
2006年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秦皇岛地区海岸侵淤活动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控制条件和对滨海资源环境的危害。得出近50多年来,秦皇岛123.5km长海岸发生过6种不同形式的侵淤活动,有82.69km岸段发生不同程度的侵蚀活动,占总岸段的67%。海岸侵蚀的原因除风暴潮影响外,主要是海岸带物质补给来源持续减少和人工采挖砂石。海岸侵蚀活动除威胁滨岸工程设施安全外,还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加剧海水入侵活动。
张立海刘凤民刘海青张业成于道永
关键词:海岸侵蚀
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2014年
环渤海地区地壳稳定性较差,沿海地带软土地基、沙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存在崩塌、滑坡、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灾害。特别是由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灾害严重。本文章介绍了环渤海港口工程地质环境,并就原生地质环境、次生地质环境、人为地质环境对港口建设的影响进行论述。
潘桐赵长荣宋庆春王新宝张素凤杨吉龙
关键词:环渤海港口工程地质
渤海湾西岸风暴潮:叠加地质因素的新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1895年以来11次风暴潮高水位的厘定,证实并确定了50年、100年、200年直至10000年一遇的风暴潮高水位值。定量评估了风增水与波浪对风暴潮高水位的贡献。进一步从地学角度讨论了21世纪10年间隔的海面上升量、地面下沉与围海造陆共同作用、海面上升引发的净增水效应及河口增水效应。根据上述各类参数,预测了至2050年的10年间隔、50-10000年不同重现期的极端水位,并讨论了地面下沉对风暴潮测量准确性的影响。认为当前的防潮堤(海垱)高度可抵御50-100年一遇的风暴潮的侵袭,但据所讨论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建议2020年防潮堤的高度应达到+4.8m,2030年达到+5.1m(85高程)。
王宏商志文王福李建芬裴艳东田立柱范昌福盛晶瑾陈永胜刘会敏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渤海湾西部现代有孔虫群垂直分带的特征及其对全新世海面、地质环境变化的指示被引量:20
2010年
对渤海湾西部潮间带和浅海区106个表层底质样品的活体与死有孔虫进行分析,筛选出8个优势种。利用死体有孔虫研究了优势种随水深(高程)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讨论了不同属种、不同有孔虫垂直组合带与地质环境、海面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孔虫属种和组合的指示范围决定其作为地质环境及海面变化指标的灵敏性和精度。确立了研究区有孔虫海相性评价指数及与水深(高程)的相关性。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实例应用的分析,恢复了研究区一个局部地点的相对海面变化曲线,为全新世地质环境和海面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案例。
李建芬商志文王宏裴艳东王福田立柱
关键词:有孔虫优势种垂直分带海平面变化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混合被引量:16
2010年
根据渤海湾西部13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规律。整体上由研究区东北部沿海岸向南沉积物粒度变细,由砂和粉砂质砂变为砂质粉砂,再变为粘土质粉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显示,由研究区东北部至北部,沉积物粗组分含量减少,由单峰逐渐过渡为主峰或弱峰,到中部粗组分减少为粗尾形态,到南部粗组分几乎缺失;而沉积物细组分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沉积物粗组分在粒度频率曲线上的表现由单峰逐渐过渡至主峰或次峰,粗峰含量减少,到中部粗组分减少为粗尾形态,到南部粗组分几乎消失;而沉积物细组分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和粒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变化形态显示出粗细2种母质组分以不同比例的沉积混合的特征,即来自东北部的粗组分与来自南部的细组分发生混合,这可能主要与区内双向的沿岸环流输运有关。
田立柱耿岩裴艳东商志文王福范昌福王宏
关键词:粒度表层沉积物
渤海湾西北部CH19孔全新统硅藻组合、年代学与古环境被引量:6
2010年
对渤海湾西北部浅海区CH19孔岩心全新世沉积硅藻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硅藻17属36种。与沉积学、年代学(OSL和AMS14C)研究相结合,将该孔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Ⅶ7个硅藻带,显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经历了从陆到海的演化过程:约11kacalBP时,进入全新世潮上带湖沼环境(硅藻Ⅰ带);约10kacalBP时开始了潮间带(硅藻Ⅱ带)至浅海(Ⅲ—Ⅶ带)的长期海水影响。其中,约10-7kacalBP为潮间带环境;6.77-3.47kacalBP的中全新世硅藻Ⅲ带,是受到风暴事件影响的、1.7m厚的贝壳碎屑与泥砂混杂堆积层;硅藻Ⅳ带复归正常浅海环境;Ⅴ带再次动荡;Ⅵ带水体盐度略有降低;Ⅶ带则反映了渤海湾西北部浅海区现代硅藻组合的状况。
商志文田立柱王宏范昌福裴艳东王福李建芬
关键词:全新世古环境
天津潮间带高程现状与滨海新区城市安全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6条潮间带水准测量剖面,对天津滨海新区潮间带的高程及坡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显示:人工岸线(海堤、海防公路等)与滩面交汇处的高程为+0.22m^+0.73m(1956黄海高程);天津潮间带的平均坡度为1.25‰,海河南侧滩面的平均坡度为1.09‰,较北侧1.33‰小,海河北侧从蛏头沽剖面(1.21‰)到大神堂剖面(1.58‰)滩面坡度呈现变大的趋势;结合潮位观测数据,获得了潮间带的出落宽度,永定新河潮间带最宽,为1730~1810m,大神堂潮间带最窄,为1090~1160m。与20世纪80年代对比,滩面已变陡、变窄。进一步的滩面高度与潮位对比发现,滩面与人工岸线交汇处的高程均低于平均高潮位,揭示了海防设施受到海水直接影响的现状。海防设施真正地成了保护城市的唯一屏障,因此应该进一步加高、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灾等级。
王福裴艳东李建芬商志文范昌福田立柱宋美钰耿岩王宏
关键词:潮间带潮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