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25036)

作品数:10 被引量:214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世荣吴鹏飞史作民刘兴良陈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土壤动物
  • 4篇群落
  • 3篇亚高山
  • 2篇动物群落
  • 2篇亚高山草甸
  • 2篇土壤动物群落
  • 2篇土壤呼吸
  • 2篇群落特征
  • 2篇高山草甸
  • 2篇草甸
  • 1篇地震
  • 1篇冬春
  • 1篇多样性
  • 1篇亚热带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灾害

机构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7篇刘世荣
  • 6篇吴鹏飞
  • 2篇刘兴良
  • 2篇陈智华
  • 2篇史作民
  • 2篇杨大星
  • 1篇蒋有绪
  • 1篇马文明
  • 1篇常建国
  • 1篇马姜明
  • 1篇葛剑平
  • 1篇陈宝玉
  • 1篇安树青
  • 1篇张远东
  • 1篇徐庆
  • 1篇刘京涛
  • 1篇段正峰
  • 1篇于晓飞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离被引量:63
2007年
为阐明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其组分的碳排放速率及其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用壕沟断根法布设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试验,并对土壤温湿度与呼吸速率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呼吸速率在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土壤温度低于15℃时,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高于15℃,而含水量低于0.20kg·kg-1时,含水量对呼吸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土壤温湿度分别高于15℃与0.20kg·kg-1,呼吸速率同时受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土壤温湿度分别能解释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的80.36%~94.94%与7.20%~48.45%,温度的影响高于含水量;5种类型中土壤呼吸、自养与异养呼吸的Q1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30~2.44、2.49~2.82与2.09~2.35,每个类型中自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均为最高,其次为土壤呼吸,异养呼吸最低;锐齿栎幼林、锐齿栎老林、华山松与短柄枹针阔混交林、千金榆与短柄枹阔叶混交林及栓皮栎林自养呼吸日贡献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19%~57.73%、28.73%~49.24%、28.67%~49.82%、24.24%~41.70%与30.07%~46.22%,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105.15gC·m-2·a-1、779·12gC·m-·2a-1、821.23gC·m-·2a-1、912.19gC·m-·2a-1与899.50gC·m-·2a-1,其中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52·89%、39·77%、44.17%、38.15%与43.26%,若考虑断根样方内细根分解的影响,则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65.56%、47.95%、53·80%、46.83%与53.86%;5个林分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异养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自养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型间活细根生物量的差异解释了自养呼吸速率差异的94.71%。
常建国刘世荣史作民陈宝玉朱学凌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
川西亚高山桦木林的林地水文效应被引量:61
2005年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在经历大规模采伐利用后,天然更新的次生桦木林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前人对原始暗针叶林水文学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内容涉及冠层截留、地被物持水特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根土作用层等诸多方面;而对于采伐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结论也以人工林为主.通过对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在不同林龄和海拔梯度间的林地水文效应,这对于丰富亚高山森林水文学的研究、确定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桦木林苔藓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显著增加;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及海拔间均差异显著,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在林龄相同的条件下,在中海拔(3200m、3400m)较高,在较高(3600m)、较低(3000m)海拔偏低.苔藓最大持水率平均为945%,在林龄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平均573%,在林龄和海拔间均差异显著.各林龄和海拔梯度上的桦木林,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最大持水量显著下降,但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仅在部分类型下降显著.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林龄10~25a的林分,随海拔升高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增大.在大规模采伐后,苔藓层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可以作为次生林地水文效应向原始暗针叶林恢复程度的一个指标.
张远东刘世荣马姜明史作民刘兴良
关键词:苔藓枯落物土壤最大持水量
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川西北若尔盖草地位于长江黄河的水源区,但是近几十年来在外界干扰作用下,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对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退化驱动力、土壤养分的分配、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野生动物的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今后对若尔盖草地生态系统应该加强的研究方向.
吴鹏飞陈智华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被引量:20
2009年
简要叙述了土壤呼吸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土壤呼吸测定方法,并对土壤呼吸组分区分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和评述,最后提出土壤呼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
关键词:土壤呼吸
植被蒸散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0
2006年
对蒸散研究方法的发展阶段及传统蒸散研究方法(水文学方法、微气象学方法、植物生理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经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评述。同时详细介绍闪烁通量技术、遥感技术应用于蒸散研究的基本原理及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新技术方法在蒸散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预测蒸散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刘京涛刘世荣
关键词:蒸散植被遥感技术
米亚罗亚高山草甸冬春两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土壤质量或健康状况起指示作用。为了掌握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对米亚罗地区的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20只,隶属2门4纲15类(目),优势类群为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中小型土壤动物6 081只,隶属4门7纲16类(目),优势类群为线虫类。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在冬春两季有较大差异,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在冬春两季节间无显著变化(P>0.05);多样性指数中,仅有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在春冬两季出现显著下降(P<0.05);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与我国北方草原的土壤动物群落相比,川西北米亚罗亚高山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不仅在物种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个体密度较高。
吴鹏飞刘兴良刘世荣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亚高山草甸
卧龙巴郎山流域大气降水与河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根据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巴朗山流域皮条河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并与同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进行比较,研究了河水和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卧龙地区皮条河河水(δD~1δ8O线性关系为:(δD=3.8881δ8O-45.614(R2=0.494,p<0.05,n=61)。河水δD、δ18O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δD、1δ8O值的变化幅度。河水氘过量参数(d)与大气降水的氘过量参数(d)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春季氘过量参数(d)值较高,而夏秋季较低。(2)不同的季节,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不同,雪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主要发生在11月至翌年6月。(3)当降水量在0~10 mm时,降水δD、1δ8O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δ1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3天滞后发生。当降水量在10~20 mm时,降水δD、δ18O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河水δD、1δ8O升高或降低,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2天滞后发生。降水量在20~30 mm时,这种影响在降水后第1~2天发生。这表明河水δD、δ18O的响应时间与降水强度紧密相关,显示出发育良好的亚高山暗针叶林植被结构有利于土壤对降水的吸收、渗透和运移,从而调节和补充河川径流。
徐庆蒋有绪刘世荣安树青段正峰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河水径流森林流域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查明地震次生灾害对土壤动物的影响,2008年11月在四川彭州银厂沟内分别选取泥石流、滑坡2个次生灾害区样地和2个柳杉林对照样地,对4个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个次生灾害区均未发现大型土壤动物,对照区共有大型土壤动物196只,隶属3门7纲17目36类(科),平均密度为65.34个·m-2;次生灾害区共调查到中小型土壤动物232只,隶属3门4纲6目26类(科),平均密度为3222.22个·m-2;对照区共有中小型土壤动物2747只,隶属3门7纲9目64类(科),平均密度38152.78个·m-2;次生灾害区中小型土壤动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均匀度指数E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主要是因部分稀有类群的消失和群落密度的下降;与对照区相比,次生灾害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湿生性种类的个体百分比下降,旱生及中生性种类的个体百分比增加;次生灾害区与对照区间的群落相似性低于2组样地内部不同样地间的相似性。地震次生灾害对土壤动物,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有强烈的干扰作用。
吴鹏飞刘世荣
关键词:土壤动物泥石流汶川地震
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森林土壤动物方面的研究广泛、深入。对物质循环、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动物的影响以及土壤动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我国土壤动物研究有待加强的方面。
马文明陈智华吴鹏飞
关键词:土壤动物
成都市郊区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为了掌握成都市郊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10月对成都市郊区的绿化林、农田和菜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213只,隶属于2门6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大蚓类(Macrodrile oligochaetes)和小蚓类(Microdrile oligochaetes);中小型土壤动物1118只,隶属4门7纲10类(目),优势类群为弹尾目(Diplura)、线虫类(Nematode)和线蚓类(Enchytraeidae);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的大小顺序均为菜地>林地>农田,但仅有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有显著差异(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中小型的差异显著(P<0.05);大型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似性低于中小型;林地和菜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的表聚性高于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高于中小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和中小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不同.
吴鹏飞于晓飞杨大星
关键词:土壤动物土地利用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