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ISACX-LYQY-QN-1103)

作品数:1 被引量:46H指数:1
相关作者:吴小红吴金水李苗苗刘守龙葛体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活性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微生物群落结...
  • 1篇磷脂脂肪酸
  • 1篇PLFA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陈晓娟
  • 1篇朱捍华
  • 1篇袁红朝
  • 1篇童成立
  • 1篇葛体达
  • 1篇刘守龙
  • 1篇李苗苗
  • 1篇吴金水
  • 1篇吴小红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特性分析:基于PLFA和MicroResp^(TM)方法被引量:46
2013年
研究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维持土壤稳定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桃源县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MicroRespTM方法,研究了稻田、水旱轮作地和旱地这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特征及活性.PLFA结果表明,细菌、真菌及总PLFA量均表现为稻田>水旱轮作地>旱地,细菌PLFA/真菌PLFA比值则表现为水旱轮作>旱地>稻田.革氏阳性菌(G+)PLFA/革氏阴性菌(G-)PLFA为稻田显著高于水旱轮作地和旱地,但水旱轮作与旱地土壤的差异不显著.PLFA主成分分析和特征磷脂脂肪酸的平均摩尔分数表明,稻田中真菌及G-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水旱轮作地和旱地,而水旱轮作地中G+的相对含量高于旱地和稻田,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土壤PLFA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无显著相关性.MicroRespTM结果表明,3种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平均利用效率为稻田最高,其次是水旱轮作地,旱地最低.其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碳源提高了微生物呼吸作用,但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不相同.因此,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明显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陈晓娟吴小红刘守龙袁红朝李苗苗朱捍华葛体达童成立吴金水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