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227)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温晓霞廖允成熊晓锐高茂盛李吾强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阿里地区农牧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中心榆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水分
  • 3篇旱作
  • 2篇湿润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效应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农田
  • 2篇旱作农田
  • 2篇半湿润
  • 2篇半湿润区
  • 1篇冬小麦
  • 1篇一年二熟
  • 1篇一年两熟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用地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水分效应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榆林学院
  • 1篇阿里地区农牧...

作者

  • 4篇温晓霞
  • 3篇廖允成
  • 2篇高茂盛
  • 2篇熊晓锐
  • 1篇胡兵辉
  • 1篇杨玲
  • 1篇刘阳
  • 1篇李露
  • 1篇尚爱军
  • 1篇李吾强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渭北旱塬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潜力的估算及评价
2008年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的渭北旱塬为例,对该区各种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和现实潜力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相应评价,结果表明:农、林、牧、果业生产结构布局不合理,使得区内各地、市各种降水资源化潜力差异较大;林地、园地、牧草地的自然降水利用率较大;生态用地降水资源化现实潜力开发度与可实现潜力开发度有11.06%差距,现实潜力开发度与理论潜力开发度相比有36.22%潜力尚待开发。证明该区降水资源化潜力较大,但生态环境建设还是受水资源短缺限制。
尚爱军胡兵辉廖允成温晓霞
关键词:生态用地渭北旱原
黄土高原东南部旱作农田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水分效应初探--以杨凌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揭示"一年二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试验设置了4个不同的"一年二熟"种植模式,测定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水分满足率、作物耗水强度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年降雨量达640 mm左右的旱作农田,发展"一年二熟"种植能较好地利用夏闲期的水热资源,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加强了农田物质循环。"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两个种植模式的平均耗水强度仅比"冬小麦—夏闲"(对照)处理高0.07、0.1 mm/d,而"冬小麦—谷子"的耗水量等同于对照。经济效益以"冬小麦—玉米"为最好,土壤水分资源的持续利用性以"冬小麦—谷子"最好,一年二熟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具有可持续性;综合考虑该区的自然资状况,在旱作农田下最优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为"冬小麦—玉米","冬小麦—大豆"。
熊晓锐廖允成高茂盛温晓霞刘阳谢志金姚贵军
关键词:一年二熟耗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
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比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3 mm^2、.9 mm;小麦收获后0~2 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7.9 mm和12.2 mm。小麦开花后,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且降解缓慢,丙二醛含量则较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低,增加也比较缓慢。最终产量测定,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极显著的高于传统平作,比传统平作栽培高1 472.10 kg/hm^2,增产幅度19.3%;比起垄沟播冬小麦最终产量高1 844.79 kg/hm^2,增产25.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和起垄沟播。
李吾强温晓霞高茂盛熊晓锐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生理指标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旱地一年两熟复种模式土壤水分效应被引量:12
2010年
以冬小麦—夏闲种植模式为对照,比较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动态、作物耗水量及作物产量等指标。研究了旱地"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揭示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旱地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4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较对照分别高48.4%-107.5%和62.3%-119.2%;发展旱地复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有限,各复种处理与对照相比,水分差异主要存在于1 m以下的深层土壤;冬小麦—芝麻、冬小麦—大豆、冬小麦—玉米3种作物模式的全季度耗水强度仅较对照分别高0.05、0.07和0.09 mm/d。综合经济效益及土壤水分可利用性分析,冬小麦—玉米模式的经济产量、收益最佳,冬小麦—大豆则为水分生产效益次佳,但显著降低了对土壤水分的消耗。
李露杨玲廖允成温晓霞
关键词:旱作农田一年两熟土壤水分水分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