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C30230)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阮玉华洪坤学贾明明陈健平刘宏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毒性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抗原
  • 2篇艾滋病
  • 2篇病毒
  • 1篇毒性T淋巴细...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行为者
  • 1篇性细胞
  • 1篇性行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乌鲁木齐市疾...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3篇阮玉华
  • 2篇刘宏伟
  • 2篇陈健平
  • 2篇贾明明
  • 2篇梁华
  • 2篇沈弢
  • 2篇洪坤学
  • 2篇刘霜
  • 1篇张晓曦
  • 1篇祝军玲
  • 1篇邢辉
  • 1篇李东亮
  • 1篇马鹏飞
  • 1篇张言敏
  • 1篇李清春
  • 1篇丁心平
  • 1篇苏斌
  • 1篇刘沙
  • 1篇徐臣
  • 1篇周振海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省既往献血员HIV感染后生存时间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因献血感染HIV既往献血员的生存时间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HIV阳性既往献血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统计存活的HIV感染者参与抗病毒治疗情况。利用韦伯(Weibull)函数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通过比较抗病毒治疗后的实际死亡例数和未治疗感染者的理论死亡例数来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安徽省阜阳市既往献血人群HIV感染平均时间为1994年底,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既往献血人群中位生存时间为10.8年。截至2008年9月,感染HIV的159例既往献血员中有7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调查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475.1个/μ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47.8个/μl(P〈0.0001)。实际死亡761例,比利用韦伯函数计算的预期死亡数减少31.7%。结论研究结果与UNAIDS提出的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HIV感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年左右基本相符。白2003年以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减少了约1/3的预期死亡例数。
王霞丁心平苏斌徐臣刘媛张言敏祝军玲韩丽涛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
CFSE和AnnexinV双标记技术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
2010年
目的利用CFSE和AnnexinV对靶细胞进行染色,建立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效应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磁珠分选OT—I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小鼠CD8+CTL细胞和脾脏树突状细胞(sDC),将2种细胞和鸡卯蛋白(OVA)抗原肽共培养65h后分析其细胞分裂增殖、IFN-γ和IL-4细胞内因子及穿孔素、颗粒酶等效应分子的表达特性,收获具备杀伤效应的CD8+CTL细胞。利用预先激活的小鼠CD8^+CTL细胞作为效应细胞,CFSE标记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为靶细胞,体内体外2种条件下利用AnnexinV染色靶细胞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效应,并与CFSE^high曲和CFSE^low标记靶细胞检测体内CTL杀伤效应的经典方法进行比较。结果OT—I初始CD8^+CTL细胞体外活化培养后有4个分裂峰,54.1%的CTL细胞表达IFN-γ,0.78%的细胞表达IL-4,穿孔素、颗粒酶2种CTL效应分子均为阳性表达,CD8+CTL细胞已经具备CTL杀伤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OVA^+靶细胞在共培养条件下,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条件下[(62.4±3.5)%比(28.3±2.2)%,P〈0.01],OVA的AnnexinV阳性靶细胞比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4.8)%比(17.3±2.9)%,P〉0.05]。共培养条件下OVA^+靶细胞其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OVA^-靶细胞(P〈0.01),在分离培养条件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CD8^+CTL细胞所介导的杀伤效应具有抗原依赖性和部分的细胞接触依赖性。体内CTL实验中,利用CFSE和AnnexinV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出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孵育OVA抗原肽的对照组靶细胞[(52.63±8.12)%比(13.84±4.37)%,P〈0.01]。而同等条件下利用CFSE^high和CFSE^low双标记的方法检出靶细胞杀伤率为41%。结论CFSE和AnnexinV双标记靶细胞的方法检测CTL杀伤效应与�
梁华刘霜沈弢
关键词:细胞毒性CFSEANNEXINV细胞毒性试验
HIV-1B’/C重组病毒感染者Vif、Vpr和Vpu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我国HIV-1B’/C重组病毒感染者针对HIV-1调节蛋白的细胞免疫反应特征及其与病毒复制控制的关系。方法以覆盖HIV-1C亚型Vpr、Vpu和Vif蛋白全长的重叠肽段作为刺激抗原,利用ELISPOT方法检测新疆HIV-1B’/C重组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使用SIGMAPLOT10.0和SIGMASTAT3.5进行统计分析,用双尾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Spearmam秩相关分析免疫反应与病毒载量及CD4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在检测的60名HIV-1B’/C重组病毒感染者中,能够识别Vif、Vpr和Vpu蛋白产生CTL应答者分别为68%、52%和8%,Vpr和Vif蛋白存在多个强CTL反应的免疫优势区域。研究中还发现针对Vpr、Vif和Vpu蛋白的CTL反应强度和广度与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HIV-1Vpr和Vif蛋白包含多个可被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对这些免疫优势区所包含的CTL表位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在自然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对新一代的HIV疫苗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陈健平洪坤学贾明明刘宏伟刘沙马鹏飞芮宝玲邵一鸣
关键词:免疫应答ELISPO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LA—B宽特异性抗原Bw4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我国HIV-1感染者HLA-B基因不同基因型(Bw4、Bw6)的分布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HLA—Bw4基因在HIV-1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分辨率HLA分型方法对340名HIV.1感染者和69名健康对照进行HLA—B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型,确定Bw4和Bw6特异性分布,分析HLA—BBw4和Bw6特异性与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在HIV-1感染者人群共检测到65种HLA—B等位基因,Bw4携带者(Bw4Bw4纯合子和Bw4Bw6杂合子)相对Bw6纯合子具有更高的CD4^+T细胞计数(P=0.004)和更低的病毒载量(P=0.003)。与Bw4纯合子相比,Bw4Bw6杂合子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毒载量更低(P=0.037)。在CD4^+T细胞数小于500个/μl组中,Bw4Bw6杂合子的百分比显著低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P=0.0002),而Bw6纯合子的百分比则显著高于CD4^+T细胞数大于500个/μl组(X^2检验,P〈0.0001)。结论HLA-Bw4对宿主感染HIV-1后,从病毒载量分析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保护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健平洪坤学贾明明任国良刘宏伟邢辉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疾病进展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行为因素和心理状态与HIV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中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3—6月,在北京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HBsAg和HCV抗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5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参加本次调查,HIV感染率为4.5%(25/5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个月与临时男性性伴无保护性肛交(χ2=11.381,P=0.001)、近3个月同性性行为后直肠冲洗(χ2=5.326,P=0.021)、近1个月感到悲伤(z2=8.809,P=0.003)与MSM感染HIV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加强安全性行为预防干预的同时需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周振海李书明刘英杰姜树林张晓曦李清春李东亮罗凤基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影响因素
抗原肽浓度对初始T细胞向Th1/Tc1、Th2/Tc2分化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抗原肽(OVA)对初始CD4^+T细胞向Th1/Th2、初始CD8^+T细胞向Tc1/Tc2分化偏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浓度TCR特异性抗原肽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联合培养,然后刺激小鼠初始CD4^+或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同时用CFSE检测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低浓度抗原肽刺激初始CD4^+T向Th2、初始CD8^+T向Tc2分化;而高浓度抗原肽刺激初始CD4^+T向Th1、初始CD8^+T向Tc1分化。Th细胞比Tc细胞受影响程度要明显。结论抗原肽在很大浓度范围内均可以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分化方向从Th2、Tc2逐渐向Th1、Tc1倾斜。这一结论为动物实验中疫苗免疫剂量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华刘霜沈弢
关键词:抗原肽树突状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