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504)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郑毅汤利刘英超范茂攀刘润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间作
  • 3篇玉米
  • 3篇马铃薯
  • 2篇施氮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微生物
  • 2篇小麦
  • 2篇间作小麦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微生物
  • 2篇蚕豆
  • 1篇氮量
  • 1篇氮水平
  • 1篇等离子体原子...
  • 1篇地下部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机构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7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昆明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教育厅

作者

  • 7篇郑毅
  • 6篇汤利
  • 4篇刘英超
  • 1篇杨发忠
  • 1篇胡国彬
  • 1篇董艳
  • 1篇张玉梅
  • 1篇肖双成
  • 1篇刘润梅
  • 1篇谭宁华
  • 1篇范茂攀
  • 1篇宋卫武
  • 1篇肖靖秀
  • 1篇李永梅
  • 1篇李云仙
  • 1篇唐敏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Pedosp...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正>蚕豆连作导致土传枯萎病的严重发生,制约了蚕豆生产的发展。小麦蚕豆间作是普遍的间作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单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Biolog ...
董艳胡国彬李欣然郑毅汤利
文献传递
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玉米//马铃薯是我国西南地区常用生产模式,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对提高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滴灌浇水法,动态监测了玉米马铃薯间作条件下作物不同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为1.36。与单作相比较,间作玉米表观耗水量低于单作,间作马铃薯表观耗水量高于单作;玉米//马铃薯体系之间,间作玉米在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表观耗水量比间作马铃薯分别低3.86%、14.89%、0.33%,在乳熟期和成熟期比间作马铃薯分别高14.80%和7.26%。本试验中,全生育期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率高于单作,间作体系水分捕获量高于单作,苗期和成熟期间作相对单作对水分利用更高效。
刘英超汤利郑毅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水分利用效率
间作玉米大豆不同时期茎、叶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湿法硝酸-双氧水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生育期茎、叶中的镁、钙、钾、磷、铜、锰、硫、硒、锌等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含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检出限为0.001~0.01μg/m L,回收率为92.0%~105.3%;玉米大豆间作与其单作相比,茎秆和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提高了其茎、叶中微量元素的积累。
李云仙李永梅李永梅郑毅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玉米大豆间作矿质元素
链格孢菌产细交链孢菌酮酸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鉴于链格孢霉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对防治月季长管蚜有明显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TeA,对1株链格孢菌(编号5390)产TeA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光照条件对TeA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对链格孢菌产毒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TeA的最佳条件为:理查培养基,黑暗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29 d。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TeA含量为14.99μg/g,与模型预测接近。对链格孢属真菌产TeA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探索真菌培养方式获得链格孢菌毒素TeA的方法,将有利于TeA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许雁祥唐敏李云仙杨发忠
关键词:链格孢菌产毒条件响应面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5
2014年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刘润梅范茂攀付云章周军郑毅汤利
关键词:马铃薯施肥量
不同施氮水平对间作小麦、蚕豆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为了揭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蚕豆各生育期磷养分吸收累积规律。【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N/2、N、3N/2)对间作小麦、蚕豆的磷养分动态累积吸收变化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推荐施氮水平下(N),小麦、蚕豆生物量最高;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磷养分吸收量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提高了磷养分吸收量,间作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72.8%和20%~28.12%,蚕豆差异不明显。同时,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磷养分吸收速率增加,蚕豆磷吸收速率减少。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磷吸收速率,3个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0.1~5.3倍、21.9%~90%和2%~242%;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间作蚕豆分枝期至鼓粒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增加了38.4%~89.8%和8.7%~48.6%。【结论】氮肥施用量和间作种植方式同时改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累积。
刘英超刘英超郑毅
关键词:氮水平小麦蚕豆间作
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采用小麦蚕豆间作、蚕豆单作、小麦单作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氮水平(低氮、常规氮和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和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间作增产和控病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作物生育期推移,小麦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数量明显减少,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的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均减少,且多达显著水平。与低氮处理相比,常规氮和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分别显著减少,且多达显著水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大豆异黄酮的分泌量,但间作优势仅在低氮和常规氮处理下明显,高氮处理下,单、间作小麦和蚕豆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数量差异不显著,并且这种间作效应会随生育期的推移逐渐消失。总之,间作种植和施氮量均影响作物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且低施氮量的影响更明显。
刘英超肖靖秀汤利郑毅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施氮量根系分泌物大豆异黄酮
间作玉米马铃薯土壤水氮协同吸收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土壤水氮协同吸收对玉米、马铃薯产量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采用滴灌补水方式,动态定量监测了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间作条件下,作物不同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变化和水分利用差异,并通过各生育期表观耗水量和植株氮含量变化,分析了水分吸收与氮素在植株累积中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有明显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为1.36,玉米种间竞争力强于马铃薯(ARF>0)。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总表观耗水量减少16.67%,间作马铃薯总表观耗水量增加15.44%,两种间作作物表观耗水量差异不显著。作物整个生育期,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氮素累计吸收量减少96.30%,间作马铃薯减少83.66%,间作作物中,玉米高于马铃薯151.53%。全生育期作物表观耗水量与氮素累积吸收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越到后期越明显,其中,抽穗至成熟期为玉米水-氮协同吸收关系最紧密时期,单作玉米相关系数0.717,间作玉米相关系数0.814,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为马铃薯水-氮协同吸收最明显时期,单间作马铃薯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08和0.875。综上,玉米马铃薯间作促进作物水-氮协同吸收作用,且随生育期推移越显著。
刘英超刘英超汤利
关键词:玉米马铃薯间作
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对纸莎草地下部化学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纸莎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改变。通过典型样地采样和HPLC分析,研究了亚热带高原季风区(昆明)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沟渠中3种富营养化程度(超富营养一上游、富营养一中游、中富营养一下游)水质对纸莎草地下部生物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上游至下游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降低,纸莎草地下部生物量显著下降,纸莎草地下部生物量为1.74~3.18kg·m^-2,与原产地相当甚至略高;不同富营养化水质显著影响纸莎草地下部氮、磷的含量,其中中游、下游氮的含量分别较上游下降了43.5%和38.2%,磷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6.2%和27.7%;不同富营养化水质使纸莎草地下部化学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上游到下游1-芝麻脂素(38)的含量显著增加,柳杉醇(40)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黑麦草内酯(18)含量显著减小,猫眼草黄素(35)和青蒿亭(37)的含量受水质影响不大;在未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中,还有10种化合物的含量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有2种显著减少,水质对其他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规律。
肖双成谭宁华汤利宋卫武张玉梅郑毅
关键词:富营养化HPLC化学成分
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蚕豆连作导致土传枯萎病的严重发生,制约了蚕豆生产的发展。小麦蚕豆间作是普遍的间作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和单作蚕豆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Biolog ECO...
董艳胡国彬李欣然郑毅汤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