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9012)

作品数:5 被引量:10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九发万新宁应铭左书华徐海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冲淤
  • 1篇宜昌站
  • 1篇沙波
  • 1篇沙洲
  • 1篇水库
  • 1篇水库工程
  • 1篇水沙
  • 1篇水沙通量
  • 1篇水通量
  • 1篇通量
  • 1篇剖面
  • 1篇粒度
  • 1篇九段沙
  • 1篇颗粒度
  • 1篇枯季
  • 1篇河床
  • 1篇河床沉积物
  • 1篇长江口
  • 1篇长江中下游
  • 1篇沉积物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九发
  • 3篇万新宁
  • 3篇应铭
  • 2篇左书华
  • 2篇徐海根
  • 1篇恽才兴
  • 1篇付桂
  • 1篇陈小华
  • 1篇何青
  • 1篇向卫华
  • 1篇时连强
  • 1篇顾靖华
  • 1篇虞志英
  • 1篇薛元忠
  • 1篇吴华林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泥沙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口没冒沙演变过程及其对水库工程的响应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南槽没冒沙演变规律,可以为筑库引淡蓄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该海区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海图和20年来的实测水文泥沙等资料以及2003、2004年的现场观测数据,探讨了没冒沙的形成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没冒沙的形成和发育经历了局部边滩冲刷、边滩沙嘴发育和沙脊形成3个阶段;近半个世纪来,沙体中轴位置在稳定强劲的涨落潮流作用下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潮流脊性质。而蓄淡水库工程建设将有可能使南槽成为适应进出水沙量的新型河槽。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左书华徐海根
关键词:冲淤演变水库工程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被引量:36
2003年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 ,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 ;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 ,其次是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系 ;长江流域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下泄 ,悬沙通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减 ,同时各测站悬移质输沙量也逐年呈阶梯性递减趋势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洪季通量值明显高于枯季 ;悬沙颗粒主要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 ,自中游向下游 ,泥沙颗粒逐渐细化 ;由于江阴河段附近边界条件的限制 。
万新宁李九发何青向卫华吴华林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水通量宜昌站
长江河口枯季河床沉积物与河床沙波现场观测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于 2 0 0 2年 3月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双频道测深仪、旁侧声纳和ADCP流速剖面仪、ENDECO海流仪、OBS测沙仪在江阴至横沙岛航行 1 50km ,取得河床沉积物、河床形态和与此相关的动力因子实测资料。采用沉积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该河段河床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细砂为主 ,中值粒径为 2 φ左右 ,分选较好 ;河床泥沙以单颗粒群体跳跃运动为主 ,在河床上形成沙波形态 ,并发育良好 ;其河床沙波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河床沉积物颗粒度特征和涨落潮水流强弱息息相关。
李九发陈小华万新宁薛元忠顾靖华
关键词:沉积物颗粒度沙波
长江河口中央沙位移变化与南北港分流口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中央沙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这一河段集中了宝钢等一批重要码头,下游有长兴岛造船基地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等重点工程,因此分流口保持稳定至关重要。以1870年中央沙出现雏形以来的海图为基础资料,利用ArcGIS等GIS软件,研究了中央沙发育演变的位移变化及其典型剖面特征,发现中央沙的变化特点是在长期径流作用下后退和承接上游底沙下泄发生上提的“下移-上提-再下移……”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再进一步对南北港分流口各个沙洲近10年来面积和体积进行计算,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通道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处于不稳定时期,应尽早实施分流口整治工程,稳定河势、滩势和减小底沙下泄对下游的威胁。
应铭李九发虞志英徐海根恽才兴
关键词:冲淤计算剖面
长江河口九段沙沙洲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被引量:34
2006年
九段沙继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后成为长江河口第三代新生冲积沙洲(岛),为河口第三级分汊口沙洲,如今0m以上沙洲面积为126km2,5m水深包络的面积为448.7km2,平面外形成长椭圆沙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九段沙成为独立沙体以来,在河口水流的作用下,不断地承接上游河道推移而来的底沙,沙洲持续淤涨,0m以上沙洲面积是原始面积的3.3倍,2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5倍,5m水深包络的平面面积是原始面积的2.0倍多。与此同时,在陆海相互作用及南北槽分水分沙比值不断更替变化过程中,九段沙沙体本身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沙头冲刷后退,沙尾淤涨延伸,南侧淤涨幅度大于北侧,而沙洲基座长轴位置移动不大。目前九段沙头部鱼嘴和北部导堤工程的建设改变了九段沙浅滩的水沙运动过程,因九段沙北侧边界基本固定,导致南侧边滩冲淤变化必将会增大,需采取相应的人工干预措施,才能使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九段沙朝着健康的演变方向发展,同时减少对与沙洲相邻的南北槽通海航道水深的影响,确保通海航道畅通无阻。
李九发万新宁应铭左书华付桂
关键词:九段沙冲淤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