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SISU20120912BYY017)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侯国金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汤姆诙谐唯英独有?——中国人生成汤姆诙谐之可能被引量:1
- 2013年
- TS的生成既受到言者及其认知和心理等内部动力的驱动,也受到话语及其修辞、社会、文化、语用等外部动力的驱动。阐释了解释TS的幽默原则、关联原则、引述机制和隐喻机制,着重阐述了中国人创造英语TS尤其是创造汉语TS的可能性、可行性及方法。学习、仿造或研究TS时不可割裂各种TS的关系,也不可割裂TS和其他几十种修辞格的关系。
- 侯国金
- 关键词:TS隐喻机制幽默
- “的时候”误用的词汇语用批评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从词汇语用学视角考察了汉语"的时候"的种种用法,着力批评了其误用。文章阐述了该表达式的结构特征与语义特征。认为无标记用法是"谓词性定语+的时候"构式。文章把无标记和有标记的"的时候"构式的使用分为A、B、C三类。A类是"得体、有语效"的"正用",B类为不是很"得体"、"语效"也不是很高的"惯用",而C类为根本不"得体"、根本没有"语效"的"误用"。文章通过大量媒体实例说明了"的时候"的滥用正危及汉语的纯洁性,还分析了其词汇(社会)语用根源,最后呼吁人们"慎口"。
- 侯国金
- 关键词:结构特征语义特征误用
- 汤姆诙谐唯英独有?——汉语生成汤姆诙谐之可能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和语用修辞学视角,首先考察了汤姆诙谐句(TS)的由来及其形式和语义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描述,进而讨论了各种TS的标记性和修辞效果。TS的生成既受言者认知心理等内部动力的驱动,也受话语及其修辞、社会、文化、语用等外部动力的驱动,还阐释了解释TS的幽默原则、关联原则、引述机制和隐喻机制。然后着重阐述了汉语生成TS的可能性。最后指出,学习、仿造或研究TS时不可割裂各种TS的关系,也不可割裂TS和其他修辞格的关系。
- 侯国金
- 关键词:幽默
- 构式语法的现状和前景被引量:5
- 2014年
- 追溯了构式语法的肇始和历史进程,阐述了何为构式语法和构式本身,着重介绍了构式语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它的无标记研究路径,最后描绘了构式语法研究的前景,即构式语法的界面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修辞学研究、语用学研究、语用修辞学研究、语用翻译学研究及(跨语言)对比语言学研究等。
- 侯国金
- 关键词:构式构式语法
- TS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从新兴跨学科语用修辞学和语用翻译学的视角,首先介绍汤姆诙谐句(TS)的形式和语义-语用特征,主要讨论翻译各种类型的TS的可能性。文章指出,由于我们中国人用英语和汉语创造TS的可能性,只要了解TS的各种特征以及支配TS的两个机制(引述机制、隐喻机制)和两个语用原则(幽默原则、关联原则),掌握一定的"语用变通"方法,就能够再现TS原文的语值尤其是其语效即语用修辞标记值。为此,本文提出了"TS等效翻译的语用变通要点",并通过译例说明其可行性和TS的可译性。
- 侯国金
- 关键词:TS语效等效翻译
- “某V某的N”构式的认知语用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的精神,从认知语用视角初步探讨了汉语的"某V某的N"构式,将其分为一式、二式和三式,阐述了它们的语法特征、语音特征、语义特征,重点是论述了语用特征,如"某"的词性和指称赋值、"某"的"亲你排他性"、语用定位词、VN的分离性、语用标记性、语用预设、语用隐含和语用歧义。文章指出,该构式通常语用预设了VN是听者的动作(状态)且已经或可能发生,VN具有一定的回声重复性,语义焦点则是V或N。该构式的语力多为允许、劝诱、劝诫、命令、敦促、警告、讽刺或批评,其语用隐含多为催促对方,互不干扰。最后还浅论了似是而非的"某V某的N"。
- 侯国金
- 关键词:构式语用隐含语力
- 对构式语法八大弱点的诟病被引量:15
- 2013年
- 对构式语法进行了尝试性的吹毛求疵,指出其八大弱点:1)派别林立,观点不一;2)观点不清;3)过分强调构式的单层面性和独立性;4)过分强调语法系统的开放性;5)过度夸大语法和语义的关联性;6)无法解释一个具体实体构式的跨语言差异;7)构式语法的原则有过于绝对之嫌;8)构式语法的"语用"属姑且用之的"权宜语用"。最后指出构式语法的前景在于构式语法的内外互补。
- 侯国金
- 关键词:构式语法诟病构式
- 佛经翻译之“相”说
- 文章认为,佛经翻译之难,首先在于领悟佛旨,即一部佛经的实相,其次在于以且文且质的译入语等效传达佛旨。就梵文原文而言,译者不能无相而乱译,或者相反进行"着相/执相"的翻译。从译入语汉语的表达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而言,译者不能用...
- 侯国金
- 关键词:佛经翻译实相
- 文献传递
- “来”的语用化刍议被引量:4
- 2012年
-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来"的无标记用法(即表示真实空间的由远及近的移动)和有标记用法——语用化的过程,即逐渐虚化、语法化、隐喻化、边缘化、非理据化的过程——即表示虚拟/心理空间的由远及近的移动。通过对较多实例的考察,探讨"来"由无标记,经过弱标记、中标记,到强或极强标记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有标记用法的语用目的。对"来"的分析(方法)也不同程度地适用于对"去"以及英语的come、go等词的分析。
- 侯国金
- 关键词:语用化
- 从格赖斯循环到显含义之争——语义—语用分水岭问题
- 2013年
- 本文试图梳理和厘清经典和焦点的语义—语用界面问题。首先讨论了林林种种的意义问题和格赖斯循环问题,讨论了意义的三分:显义、半隐义和含义及其差别。文章以and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关于言说和含义的争论,关于显义、半隐义和含义的争论,关于真值条件是否或多大程度受到了语用侵入,着重介绍了关联论者的显义观、Bach的半隐义观、Levinson的新格赖斯会话含义观以及语用学局外人士的看法。
- 侯国金
- 关键词:言说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