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50604)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叶斌叶为民李义曼杨峰田庞忠和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岩
  • 2篇相互作用
  • 2篇馆陶组
  • 2篇二氧化碳
  • 2篇凹陷
  • 2篇北塘凹陷
  • 2篇CO
  • 2篇CO2
  • 1篇地热能
  • 1篇地质封存
  • 1篇岩相
  • 1篇氧化碳
  • 1篇水-岩相互作...
  • 1篇碳封存
  • 1篇碳减排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温室效应
  • 1篇路线图
  • 1篇监测方法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李义曼
  • 2篇庞忠和
  • 2篇杨峰田
  • 1篇胡圣标
  • 1篇叶为民
  • 1篇汪集旸
  • 1篇叶斌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的CO2-EATER实验研究
地热尾水回灌率低是目前中国沉积盆地砂岩储层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基于利用CO★提高地热回灌率,即CO★EATER(CO-Enhanced Aquifer Thermal Energy Recove ry)...
李义曼庞忠和杨峰田
关键词:北塘凹陷馆陶组
文献传递
地下咸水层封存C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2012年
CO2捕获和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新技术,而地下咸水层是封存CO2最适宜的场所之一。首先介绍了地下咸水层封存CO2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地下咸水层封存CO2的研究现状,包括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运移规律,地下咸水层的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以及CO2封存容量的估算三个方面;最后建议我国要进一步研究超临界CO2在地下咸水层中的渗流机理,并对具有封存潜力的地下咸水层逐步开展地质勘探与评价工作。
叶斌叶为民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封存二氧化碳减排
中国地热能发展路线图
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三步走',即近期——中低温利用与高温水热发电、中期——中低温水热发电、...
庞忠和胡圣标汪集旸
关键词:地热能路线图
文献传递
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和利用
CO咸水层封存是减少人为CO排放最有效的选择之一,是人工制造巨量碳汇的新型地质工程。全球商业化规模CO封存项目和中试尺度的现场试验10年以上的平稳运行表明,CO咸水层封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从CO咸水层的封存机制、储量...
李义曼庞忠和李捷孔彦龙
关键词:CO2地质封存水-岩相互作用储量评价监测方法
文献传递
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的CO_2-EATER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地热尾水回灌率低是目前中国沉积盆地砂岩储层中-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基于利用CO2提高地热回灌率,即CO2-EATER(CO2-Enhanced Aquifer Thermal Energy Recovery)概念模式,以黄骅坳陷中部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层为例,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了反应时间为10d,温度为100℃,压力为10MPa人工注入CO2条件下,水-岩-CO2相互作用及其对储层水化学组分及矿物组分的改变和对孔隙度及渗透率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注入后,储层水的pH值从7.7下降到6.3,储层水的HCO3-、Ca、Mg、Na和K等组分显著增加。这是由于CO2溶解于水,形成了酸性环境,储层中长石类矿物和方解石发生溶解而释放出金属阳离子。地层水的δ18O H2O和δ2H H2O分别发生了3.5‰和3‰的负漂移,表明人工CO2的注入促进了水-岩反应。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长石类矿物的溶解,这对改善储层具有一定意义,也说明CO2-EATER模式可能适合于北塘凹陷新近系馆陶组。
李义曼庞忠和杨峰田
关键词:北塘凹陷馆陶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