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50430804)

作品数:40 被引量:313H指数:11
相关作者:熊自忠徐元宏王中新李涛魏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3篇耐药
  • 20篇耐药性
  • 10篇耐药性检测
  • 9篇内酰胺
  • 9篇内酰胺酶
  • 9篇杆菌
  • 8篇药物
  • 8篇球菌
  • 8篇菌药
  • 8篇抗菌
  • 8篇抗菌药
  • 8篇抗菌药物
  • 8篇广谱
  • 8篇超广谱
  • 6篇基因
  • 6篇埃希菌
  • 6篇超广谱Β-内...
  • 6篇大肠埃希菌
  • 5篇单胞菌
  • 4篇整合子

机构

  • 37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铜陵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太和县...
  • 1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淮南新华医疗...
  • 1篇合肥市第六人...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安徽省临泉县...

作者

  • 38篇熊自忠
  • 14篇徐元宏
  • 12篇李涛
  • 12篇王中新
  • 11篇魏艳艳
  • 10篇曹鸿霞
  • 7篇李俊
  • 4篇凌华志
  • 4篇周东升
  • 3篇王鹏
  • 3篇潘晓龙
  • 3篇李慧
  • 3篇黄华山
  • 3篇张群
  • 2篇周强
  • 2篇李旭
  • 2篇安新
  • 2篇王忠新
  • 2篇陈莲子
  • 2篇王慧

传媒

  • 11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安徽医药
  • 4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克雷伯菌Ⅱ类整合子的分布及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中Ⅱ类整合子携带率,分析Ⅱ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方法采用PCR法检测9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Ⅱ类整合酶基因,检测Ⅱ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中的intI1、sat、ereA、aadA1、orfX、dfrA1、tnsE、tnsD、tnsC、tnsB、tnsA基因。结果在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Ⅱ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1%;该菌株同时携带intI1、sat、aadA1、orfX、dfrA1、tnsE、tnsD、tnsC、tnsB、tnsA基因;Ⅱ类整合子的结构与公布的AY639870.1、DQ176869.1、DQ275532.1、DQ268533.1序列中的Ⅱ类整合子结构完全相同。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携带率较低,Ⅱ类整合子结构无新的变化。
李涛卢义柱凌华志徐元宏王中新熊自忠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基因
185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检测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CLSI表型确证试验-纸片增强法检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为41.1%,其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的耐药显著;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4.2%;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以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发生率较高、多药耐药显著,应加强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检测和监测。
王鹏熊自忠王中新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临床分离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检测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低(12.5%),其次为米诺环素(25.0%)和复方新诺明(31.3%);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对头孢他啶、头孢他啶/舒巴坦、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2.5%、52.1%、52.1%、50.0%。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周典魏艳艳熊自忠王中新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
2007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61.6%、51.2%、48.8%、51.2%;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2%、23.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熊自忠曹鸿霞王中新徐元宏周东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性
3株含qnr基因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含qnr基因,(质粒介导的喹酮类耐药基因)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3株临床分离含qnr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NCCLS表型确证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CTX-M-13组、OXA-1组、OXA-2组、OXA-10组、PER-1、VEB-1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以及TEM、CTX-M-13组、OXA-1组全编码基因引物、I类整合酶基因引物进行PCR检测和DNA序列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PFGE检测。结果3株临床分离含qnr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均为产ESBLs菌株,ESBLs基因型别为CTX-M-14,其中2株细菌同时产生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1株同时产生TEM-1和OXA-30型广谱β-内酰胺酶,I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这些菌株对青霉素类、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以及多种喹诺酮类均显示耐药。3株菌株中有2株的PFGE谱型相同。结论临床分离含qnr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可同时产生CTX-M-14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引起多重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临床应加强检测。
熊自忠李涛徐元宏李俊
关键词:QNR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新型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的检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新型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基因[aac(6’)---Ib-cr基因]的分布。方法PCR检测aac(6’)-Ib-cr基因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纸片扩散法测定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ERIC-PCR法进行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同源性检测。结果81株阴沟肠杆菌中,3株aac(6’)-Ib-cr基因阳性(3.7%);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第2、3代头孢菌素等显示多重耐药2株产ESBLs和AmpC,1株产ESBLs;ERIC-PCR电泳图谱型显示,3株aac(6’)-Ib.cr基因阳性细菌均不属于同一型别。结论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存在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为多重耐药、非克隆传播菌株,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熊自忠王鹏王中新李俊
关键词:肠杆菌阴沟氨基糖苷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7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5.3%~19.2%;痰标本来源菌株所占比例最高,为67.6%;分离患者中60岁以上的占70.3%;干部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血液内科占43.2%.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合理用药.
魏少峰熊自忠李涛徐元宏
关键词:药物耐受性
临床分离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并对糖肽类耐药基因型别及菌株同源性进行研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72株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性,PCR检测万古霉素中敏肠球菌属中vanA、vanB、vanC1和vanC2基因存在情况,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株万古霉素中敏肠球菌属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2株vanC2基因阳性,未发现vanA、vanB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10株万古霉素中敏肠球菌属分为8型,其中A型(3株)来自同一所医院。结论万古霉素不敏感肠球菌属显示多药耐药,但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部分菌株vanC2基因阳性,可能存在菌株间的克隆传播。
朱福海熊自忠孙淑娟
关键词:肠球菌属万古霉素分子流行病学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及其耐药性检测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的分布以及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29株阴沟肠杆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美唑、亚胺培南、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性;PCR检测qnr基因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9.3%- 89.7%;对头孢美唑、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6.6%、89.7%、82.8%、55.2%、13.8%;29株阴沟肠杆菌中,2株细菌携带qnrA1基因,占6.9%。结论阴沟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为多药耐药菌,少数菌株中存在qnr基因,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熊自忠曹红霞李涛王忠新徐元宏李俊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性QNR基因
141株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检测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分析141株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6.4%)、其次为美罗培南(20.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9.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1.5%);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约在5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魏艳艳熊自忠王中新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