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40)

作品数:3 被引量:81H指数:3
相关作者:颜丹平张维宸金哲龙刘少峰李书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薄皮构造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断层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变形
  • 1篇学分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力学性质
  • 1篇隐伏
  • 1篇深部
  • 1篇深部构造
  • 1篇数学
  • 1篇数学分析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构造
  • 1篇龙门山
  • 1篇滑脱层
  • 1篇滑脱断层
  • 1篇构造样式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张维宸
  • 3篇颜丹平
  • 2篇金哲龙
  • 1篇曹文涛
  • 1篇李书兵
  • 1篇徐萍
  • 1篇刘少峰
  • 1篇宋鸿林
  • 1篇张冰
  • 1篇魏国庆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断展褶皱要素对隐伏滑脱层深度及几何样式的约束:数学分析及其在重庆地区薄皮构造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在前人建立的断展褶皱数学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断展褶皱要素组合对隐伏滑脱层发育深度和几何样式的限定。需要给定的参数组合包括:断展褶皱后翼倾角2θ、翼间角γ、背斜的构造高度h、背斜的宽度LAB、断端点T以上地层厚度h0。这些参数均可由野外实测或地震剖面解释中给定。由这些参数可以推导出:断坡的倾角α、断坡的顶点T到断层滑距开始降低的点P的距离LTP。地层的压缩量f0、隐伏滑脱层的深度h’。将此推导过程用VC^++编程软件ZB1.0加以实现。根据地震剖面的解释及地表资料整理结果,把上述演算结果应用于重庆方斗山地区的茨竹亚背斜的2个剖面中,计算出隐伏滑脱层的深度分别为8.10~8.63km,证明茨竹亚背斜隐伏主滑脱层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滑脱断层断坡倾角为29°~45°,属于中等倾角。这一研究成果既可在理论上定量计算隐伏滑脱层样式和深度,又能指导对潜伏构造的勘探实践。
张冰颜丹平宋鸿林张维宸徐萍魏国庆金哲龙
关键词:薄皮构造滑脱断层
川渝湘鄂薄皮构造带多层拆离滑脱系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对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被引量:61
2008年
川渝湘鄂多层拆离推覆构造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雪峰山厚皮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这个薄皮构造带是在晚中生代沿一系列岩石薄弱层从南东向北西多层拆离滑脱构造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单纯的地表构造地质调查无法揭示各滑脱层是如何控制区内褶皱-断层关系的。因此,对拆离滑脱层进行识别是认识区内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的关键。利用单轴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对取自区内沿达县-大庸地质剖面不同岩性地层组合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分析,并结合前人在区内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区内至少发育5个可能的区域性拆离滑脱层。这些滑脱层主要由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组成的,分别沿下寒武统牛碲塘组(DetI)、下志留统罗惹坪组和龙马溪组(DetII)、下二叠统栖霞组(DetIII)、下三叠统大冶组(DetIV)和中三叠统巴东组(DetV)发育。野外调查表明,DetI控制了深部构造层次的断弯褶皱和叠瓦扇,DetII可能控制了中部构造层次的断展褶皱和拆离褶皱,DetIII则可能与DetIV和DetV一起,共同控制了上部构造层次的侏罗山式褶皱。
颜丹平金哲龙张维宸刘少峰
关键词:构造样式
龙门山多层分层拆离地壳结构:新构造变形与深部构造证据被引量:16
2010年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地壳结构及其与汶川地震的成生联系成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然而,现有的多种龙门山地壳结构模式在综合解释表层构造变形及深部构造时与调查和探测资料均有不符。利用前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结合穿过龙门山主要发震构造单元彭灌杂岩及雪隆包岩体的综合构造剖面,将地表构造与深部地壳探测资料结合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的多重冲断推覆构造由约10 km深处的拆离断层分隔,因而应该只是浅层次构造变形的组合样式;在中、下地壳韧性流壳层的主导下,扬子地块基底被动?入并形成多层拆离的韧性流变构造组合。5.12汶川地震及余震是由于以彭灌杂岩和雪隆包岩体为代表的刚性体,在上部韧性流壳层前端的持续推挤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颜丹平李书兵曹文涛张维宸
关键词:龙门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