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5N003)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陈礼光郑郁善荣俊冬陈羡德何天友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苦楝
  • 2篇低温胁迫
  • 2篇胁迫
  • 1篇遗传增益
  • 1篇幼林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育苗
  • 1篇育苗技术
  • 1篇生物量
  • 1篇培养基
  • 1篇扦插
  • 1篇扦插育苗
  • 1篇扦插育苗技术
  • 1篇种源
  • 1篇种源试验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种质资源遗传
  • 1篇种质资源遗传...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省亚热带...

作者

  • 9篇郑郁善
  • 9篇陈礼光
  • 8篇荣俊冬
  • 4篇何天友
  • 4篇陈羡德
  • 3篇陈佳
  • 3篇陈凌艳
  • 3篇陈珺
  • 2篇夏海涛
  • 2篇赫春长
  • 1篇张志欣
  • 1篇阙茂文
  • 1篇涂志华
  • 1篇张迎辉
  • 1篇林爱玉

传媒

  • 3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苦楝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苦楝的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素处理的扦插正交试验中,最佳理论组合为A2B1C1,即采用1年生的苦楝枝条用IBA300mg/L浸泡2h扦插效果最佳。在分别以河沙、红壤、红壤+河沙混合基质中,以红壤+河沙混合基质上扦插的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最高,达85.23%,平均生根条数6.9,平均生根长度为8.4cm。不同扦插季节的扦插效果表现为:春季(3月)>秋季(10月)>夏季(7月)。
陈羡德陈礼光陈珺荣俊冬郑郁善
关键词:苦楝扦插育苗
苦楝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4
2008年
以苦楝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筛选DNA模板,Mg2+,Taq 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的浓度及用量,建立苦楝RAPD技术分析体系.结果表明:当基因组DNA浓度为60 ng/μL,镁离子浓度为3.0 mmol/L,dNTP浓度为0.25 mmol/L,引物浓度为0.30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 U/20μL,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时,出现可辨认的清晰谱带.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 in;然后38个循环(94℃变性30 s,37℃退火1 m in,72℃延伸80 s);最后72℃延伸8 m in,4℃保存.
陈羡德陈礼光陈珺罗增炎张志欣郑郁善
关键词:苦楝RAPD反应
CaCl_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3年
将麻疯树种子用不同浓度(0、10、30、50、70 mmol·L-1)CaCl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研究CaCl2浸种处理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根冠比、电导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Cl2浓度为10 mmol·L-1时,麻疯树幼苗根长、株高、茎粗、鲜质量、干物质积累等生长指标的处理效果最好,与空白处理(CK)相比,分别增加了43.5%、48.5%、18.1%、10.9%和30.1%;CaCl2浓度为30 mmol·L-1的浸种处理效果其次,在此浓度下麻疯树幼苗的电导率最低(比CK降低26.70%),各指标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浓度为10、30 mmol·L-1的CaCl2溶液浸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麻疯树幼苗抗寒能力,缓解低温对麻疯树幼苗的伤害。
荣俊冬张迎辉赫春长陈礼光何天友郑郁善
关键词:外源钙低温胁迫幼苗生长
无患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无患子生长健壮的幼嫩枝条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①芽体启动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mg·L-1+IBA 0.05mg·L-1+6-BA 3.0mg·L-1,萌芽率最高,达94.01%;②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IBA 0.02mg·L-1+6-BA 1.0mg·L-1,增殖系数最高,为4.20;③在生根培养中,1/2MS+IBA 0.5mg·L-1+NAA 0.1mg·L-1最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高达80.47%。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89.21%。
陈佳陈凌艳何天友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无患子快速繁殖
不同来源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5份苦楝个体用RAPD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2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93条重复性好、清晰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共计189个,占97.9%.聚类分析表明:云南保山与四川绵阳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936),福建永泰与福建建瓯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86).应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了DNA分子系统树图,为基于DNA分子水平深入探讨苦楝不同种源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位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散生乡土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和有意义的探索.
陈羡德陈礼光陈珺夏海涛荣俊冬郑郁善
关键词:苦楝RAPD
苦楝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苦楝新生的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新生的顶芽比带腋芽茎段诱导的效果好,是组织培养比较理想的外植体;诱导芽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6-BA 2.0 mg·L-1,出芽率最高,达92.15%;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1+NAA 0.05 mg·L-1;在生根培养中,1/2MS+IBA 0.5 mg·L-1+NAA 0.2 mg·L-1最适宜诱导生根;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河沙=1∶1,成活率最高,为89.21%,苗的生长最好。
陈佳陈凌艳陈礼光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
关键词:苦楝培养基外植体
不同种源苦楝幼林试验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对来自5个省的苦楝种源进行种源造林试验,并对4年生苦楝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分布规律及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幼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纬度呈负相关,而与经度的相关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同时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苦楝生长的主要因子。各种源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上为干>根>枝>叶。苦楝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树高、胸径、冠幅的变异系数为35.29%、36.89%、45.75%;初步筛选出来自江西南昌的种源,其树高、胸径、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2%、15.8%和17.3%,增产效果显著。
陈羡德陈礼光阙茂文荣俊冬夏海涛郑郁善
关键词:苦楝种源试验生物量遗传增益
乌桕离体快繁再生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乌桕当年生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建立乌桕离体快繁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体诱导培养以MS+NAA 0.2 mg/L+6-BA3.0 mg/L为最佳培养基,萌芽率最高,达87.19%;在启动培养中,为了控制褐化现象,在培养基中添加2.0 g/L PVP效果最好;增殖培养以MS+6-BA 1.0 mg/L+NAA 0.10 mg/L为最佳培养基;1/2 MS+IBA 1.0 mg/L+NAA 0.1 mg/L诱导出的生根率最高。
陈佳陈凌艳陈礼光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
关键词:乌桕离体快繁
钙对低温胁迫下麻疯树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浸种,分析其对4℃低温下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及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L CaCl2溶液处理的种子相对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率均较高,同时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又较低。说明适量浓度的Ca2+处理能促进低温胁迫下麻疯树种子的萌发,且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涂志华赫春长林爱玉荣俊冬陈礼光郑郁善
关键词:低温胁迫麻疯树种子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