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K01-17)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雅林马志卿马燕刘瑞瑞王敦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华豆芫菁的室内人工养殖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室内人工养殖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的结果表明:成虫喜食苜蓿、大豆叶,也取食甜菜和马铃薯的叶;最适宜的投食方式是将植物插入盛水的瓶内;幼虫喜食东亚飞蝗卵块,尤其是顶端微露于土表的卵块最易被中华豆芫菁1龄幼虫找到并取食。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对中华豆芫菁卵的发育速率及孵化率均有明显影响。卵的发育速率和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偏锋曲线变化,孵化率则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直线上升。温度为32℃、土壤含水量11%的处理最有利于卵的生长发育,在该条件下,卵的发育速率为0.045455,孵化率达到99.0%。从试验结果计算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9.3℃,卵期有效积温为108.1日度。成虫适宜饲养密度为15~30头/m^3,幼虫在每杯中只养1头。
- 李秋荣张雅林刘林丽魏永平李晓婷
- 关键词:中华豆芫菁人工养殖土壤含水量发育速率
- 斑蝥素合成期的芫菁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研究斑蝥素大量合成期的芫菁体内可溶性蛋白,有助于阐明斑蝥素合成相关酶蛋白的种类和合成机理。本研究采用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苹斑芫菁Mylabris calida Palla在斑蝥素合成前期、大量合成早期和末期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芫菁从羽化1h到25d过程中分子量约为80kDa,45kDa,30kDa的蛋白组分存在着显著地表达差异。进而通过双向电泳分析,发现合成前期蛋白质与其它时期有明显差异:蛋白质大多分布在PI值4~7,分子量20—80kDa的区域,其中20~45kDa蛋白质差异明显。芫菁羽化后1h、2d、4d的蛋白质点数目分别为471个、569个、645个;大量合成早期和合成末期为827个和999个,增长2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3个时期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趋势恰好与芫菁合成斑蝥素含量显著峰值变化相吻合,表明芫菁体内斑蝥素的合成是多种蛋白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蛋白分子量范围在20—45kDa。
- 贾俊峰张雅林王敦
- 关键词:芫菁斑蝥素蛋白质组分
- 斑蝥素人工抗原的制备与初步鉴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合成并鉴定斑蝥素人工抗原,为建立斑蝥素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斑蝥素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羟基合成N-羟乙基斑蝥酰亚胺(BY),并经MS、NMR、I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进一步经琥珀酸酐法合成琥珀酸酯(BYS)并纯化,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斑蝥素的人工抗原(BYS-HS-BSA、BYS-TY-BSA、BYS-HS-OVA、BYS-TY-OVA),并经MS、IR法对人工抗原进行定性鉴定。免疫原免疫兔子获得抗斑蝥素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斑蝥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后得到免疫原(BYS-HS-BSA、BYS-TY-BSA)和包被原(BYS-HS-OVA、BYS-TY-OV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8 000和16 000。【结论】初步合成并鉴定了斑蝥素人工抗原,在设计合成斑蝥素的半抗原时不能破坏其关键的环结构。
- 李蓉张雅林王敦马志卿
- 关键词:斑蝥素半抗原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
- 斑蝥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12,24,36和48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P450Ο-脱甲基酶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斑蝥素可显著激活羧酸酯酶,处理后48h酶比活力最大,为同期对照的1.68倍;酸性磷酸酯酶在处理后6和12h活性变化不明显,处理24h后逐渐被激活,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酯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Ο-脱甲基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离体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可见,斑蝥素可明显影响昆虫的代谢酶系,且其对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
- 马燕刘瑞瑞马志卿张雅林
- 关键词:粘虫斑蝥素代谢酶多酚氧化酶
- 斑蝥素对11种害虫的杀虫活性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明确天然产物斑蝥素的杀虫谱和作用方式。【方法】采用不同生测方法,测定斑蝥素及1.0%斑蝥素乳油对11种害虫的室内毒力,观察了家蝇成虫的中毒症状。【结果】斑蝥素对家蝇成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其48,72h的胃毒LC50分别为781.90,397.23mg/L,无触杀、熏蒸作用,其中胃毒作用较缓慢,处理约18h后才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对玉米象成虫的48h胃毒LC50和触杀LD50分别为373.17mg/L和0.36μg/虫,无熏蒸活性;对大叶黄杨斑蛾4龄幼虫的24,48h触杀LD50分别为0.084,0.049μg/虫;1.0%斑蝥素乳油对烟蚜、菊姬长管蚜、桃粉蚜、萝卜蚜和月季长管蚜5种蚜虫无翅成蚜的12h触杀LC50分别为19.52,15.84,16.63,25.94,26.20mg/L;1.0%斑蝥素乳油对朱砂叶螨、麦圆蜘蛛和山楂叶螨成螨的12h触杀LC50分别为8.26,13.38,8.46mg/L。【结论】斑蝥素对多种害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其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和胃毒。
- 刘瑞瑞马燕马志卿张雅林
- 关键词:斑蝥素杀虫活性杀虫谱